简述央行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转型中难点与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发展、促进央行有效履职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梳理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思路与转型目标,分析了当前基层央行内审工作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基层央行内审转型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央行;内部审计;转型;难点;对策
1003-9031(2013)05-008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

1.2013.05.20网络会计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思路与转型目标

(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思路的提出与完善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是在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大框架下提出和逐步展开的。2011年出台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明确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重要内容,标志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进入了转型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发展之路,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的过程。即从绩效审计、内部审计等具体审计项目出发,强化内部审计的确认、咨询作用;再从改进审计手段、倡导内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质量等方面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涵盖转型指导思想、转型目标、转型措施等重要方面的阶段性工作规划,从整体上为各级人民银行推进内审工作发展作出了较为宏观完整的指引。

(二)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出发点与目标

1.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出发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之所以要实现向现代模式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的需要,维护人民银行组织机构利益、促进组织增值与发展。因此,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应当是从有效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出发,通过改善内审工作层次,提升央行内部审计价值,依靠相对独立、客观的专业判断,评价和改进当前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人民银行组织整体的发展与增值。会计专业论文
2.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目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应当是一个以促进内部审计发展为目的、涵盖多方面的渐进过程,旨在通过优化审计模式、改进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差错纠弊”与“增加价值”的双重价值。按照《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的定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内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方法手段,推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进一步深化发展。
具体而言,转型工作目标包括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和审计功能等方面:在审计理念上,逐步向“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五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单纯关注制度执行的合规性审计,逐步向关注流程运转的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转变,向关注资源配置和目标实现的绩效审计转变;在审计方法上,由单纯的账务核对方法,逐步向运用调查、测试、研究等分析性审计和动态评估式审计方法转变,逐步由手工审计手段向更多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转变;在审计评价上,由简单的合规性审计“对于错”评价,逐步向更多关注控制强弱、风险高低、危害大小以及效率、效果情况的评价上转变;在审计功能上,由单纯的查错纠弊功能,逐步向更多发挥顾问咨询作用、更具建设性的增加价值功能转变[3]。

二、基层央行内审工作转型中的难点问题

(一)内审转型需求不旺,推动内审转型的合力尚未形成

从目前转型实践来看,基层行领导对内审转型为组织建设发挥的增值作用意识不强,更多关注的仍是内审查错纠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职能;审计对象认为只要业务合规、不出事故案件就好,对内审转型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履职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基层行内审部门常规任务繁重,而内审人员受学识、视野、能力等因素局限,对内审转型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取得令审计对象和本行领导认可的转型成果,间接导致转型工作推进缓慢。

(二)审计技术手段滞后于业务发展,难以满足内审转型需求

与人民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态势相比,内审工作信息化程度远滞后于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步伐:现场审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非现场审计的网络审计尚未真正开展;业务操作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大多数未预留审计接口或开发审计子系统,使得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难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内审干部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有计算机专长人员比较缺乏。以上问题不仅影响内审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审计质量,成为制约基层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基层行内审人力资源配置与转型要求不匹配

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审转型的深化开展、先进技术方法的有效运用、内审项目的提质保证、内审成果的广泛运用和内审调研的深入研讨,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予以保障。从目前基层行情况来看,内审队伍缺乏持续教育,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陈旧,不能适应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同时,人员结构老化、学习能力下降、思维创新和工作动力不足等因素普遍存在,基层行内审人员普遍反映自身业务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新型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是大部分基层内审人员的学识、能力和经验难以企及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了转型项目的推广应用。

(四)内审转型实务框架和评价体系亟待规范

目前,人民银行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内审转型实务指南,基层行转型实践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开展转型工作的过程中,最令基层行内审人员困扰的是各类转型项目均无行业评价标准或总行组织制订的具有统一性、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标准,造成转型项目开展困难,制约了基层行内审转型深化发展。一方面,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缺失,影响转型项目成效。因为缺乏统一明确、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基层行审计人员普遍反映审计对象对转型审计项目结果的认可度不高,得不到审计对象认可的审计结论很难得到相应的整改,内审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另一方面,转型项目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更为依赖,加大了审计风险。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例,总行尚未明确风险导向审计的准则框架和实施程序,而基层行也缺乏权威性评价标准。由内审人员做出的等级评价及分值给定具有较强的人为因素,由此产生的风险值偏差或重要审计内容的缺失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进而偏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意。

三、探寻推进基层央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途径

(一)上级行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转型工作指导

一是明确各级行在转型中的角色作用。总行可以因地制宜地对各级行转型重点进行统筹安排,比如前沿性理论研究最好是由总行承担,分行、省会中支和有条件的地市中支开展一些特色调研,其他中支则积极配合上级行开展调研,完成上级行安排的转型项目任务。二是及时完善内审工作基本制度体系,以制度基础支撑转型实践。现行《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了内审部门的审计内容,但其中大部分仍是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建议总行对其进行修改,避免内审工作转型“师出无名”的状况。三是加强转型工作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指导。在怎样实现内审工作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型过程中,始终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安排,基层行的转型实践工作与总行初衷相左甚至相悖。建议上级行加强对基层行转型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少走弯路”和“怎么转得更好”的问题,使基层行的转型实践更加有的放矢。

(二)基层行加大探索力度,转型实践难题会计毕业论文答辩

一是要找准内审转型突破口。基层行内审部门应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将内审转型规划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准内审转型的突破口。二是要树立“质量至上”的工作理念。基层行内审部门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风险和控制的角度,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要加强对问题成因和风险隐患的分析,增强审计建议的预防性、建设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调查在内审转型工作中的作用。基层内审部门应当结合审计项目特色和工作实际,加强对同类问题、同类现象的综合分析,从体制、政策和管理的层面剖析成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发挥和提升内审价值[4]。

(三)多方措施积极跟进,强化转型保障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内审环境。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内审转型的认识,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内联网等宣传载体对内审转型工作进行宣传,转变内审人员合规性审计思维对待内审项目的惯性思维方式;要加强对内审转型工作的考核,促使内审转型工作得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二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实行内审人员结构多元化,建立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拓宽审计人员工作思路;加强内外业务交流,各级内审部门要通过主动走出去,与内部审计工作突出的公司、企业和系统内先进单位交流。三是逐步提高内审科技含量。在各业务系统中预留审计系统接口,形成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等模块,切实提高现代审计科技含量和审计效能。四是促进审计成果的共享与运用。通过建立审计分析制度、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审计信息库等,共享审计成果、延伸审计效果;同时,要在审计实践中深化转型成果,善于总结、反馈成熟的审计经验、工作成果和难点问题,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5]。毕业论文会计范文
(责任编辑:王艳)
参考文献:
(美)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
[3]张璟霖,邓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转型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4]高文进.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
[5]徐国君,姜毅.审计学革命——从物本审计到人本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