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浅析企业财务成本ERP制约影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ERP具有成本预测、定价决策、本量利分析、成本考核等高级成本管理模型,为企业开展成本深入管理提供了科学高效的工具。下文就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ERP的控制分析。
关键词:成本控制 传统 改进 ERP会计本科论文范文
ERP通过标准成本的计算,其标准成本计算结果与实际成本计算结果按具体产品进行数量及金额的对比分析,形成各成本项目的量差及价差分析报表,帮助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展开各类费用的差异分析,以此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成本异常诊断和分析。

一、成本控制的目标内容

成本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配合企业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配合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配合企业取得利润;配合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在成本控制目标的四个层次中,都始终贯穿着降低成本的要求,也都不排斥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在其他因素不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一种不变的追求而倍受推崇。但同时也不以单纯的成本最低为标准。

二、ERP 对传统成本控制的影响和改进

2.1 传统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传统成本控制的核算过于抽象化,成本核算的不精确性也使得成本控制的依据较为缺乏,同时各项决策也缺少重要的成本数据来支持,此外原始数据的收集也存在困难,从而准确性和精准度实在很难得到保证。由于产品成本的计算所需要的大量数据都来自各物流部门,而在任何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都是一个难题,原始数据搜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信息的质量。另外,成本信息的共享和整合程度不高,从而未能对各种成本信息进行有效地利用。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下,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常常出现障碍,各部门的成本信息往往难以相互共享,并且很少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整合,因此难以对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致使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成本控制质量普遍不高。
传统成本控制在较高层次上就已使用了分摊的方法,而不是认定的方法,使得数据只地总量上具有一定的意义,而缺乏明细分析的意义。现代成本管理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常常需要了解各种产品、各个生产批次的准确成本,有时管理者甚至需要清楚地了解在每一工序和环节上发生的成本。而对这些信息,传统成本管理是无法提供的。

2.2 ERP 对传统成本控制的改进

ERP 在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预算和决算时的最大优势是在财务成本模块和系统中其他模块之间创造相应的接口,使之得以相互集成。从设计的原理上看,ERP 系统主要是通过使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会计技术相结合来克服传统成本核算和控制中的一些缺陷,从而缓解其在新局势下所面临的困境,并实现高效和优化的成本管理。在执行技术上,ERP通过成本对象的子模块控制形式来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其中集成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处理的难题。并且能使实际成本随着生产过程的进展,自动地跟踪累计。ERP 系统基本上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范围,是企业各部门的公共平台,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也满足了进行成本明细分析的需要。ERP 系统将各项成本差异细分,可以直接落实到各部门,乃至各个班组和个人,责权利明确。因此可以促使广大员工关心成本核算,增强成本意识,对完成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2.3 ERP 对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ERP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它可以帮助企业最合理地利用内、外部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信息流通,以避免无谓的浪费,从而实现企业的有效成本控制。
其二,ERP 依托其高度的数据集成性共享性,形成强大的信息平台,从而优化成本控制,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其三,ERP 为企业成本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功能.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 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依托 ERP环境, 成本管理应用程序与其它接口模块的数据均来源于同一个数据库, 并使用同一个标准化报告系统, 对收入和成本的监控能够贯穿于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 存在差异或者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立刻被剥离出来, 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矫正。财务会计调查报告范文

三、ERP 与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的结合

3.1 作业成本法与 ERP 整合的共同基础

主要包括:其一,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为客户的最终需求而创建”。ERP要求要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及组织能与之相匹配,也就是说要对企业内已有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模式加以改建和重组,寻求以最快捷、最方便的形式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作业成本法概念下的成本观则认为,企业的生产的整个经营活动本质上来看就是为了最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而构建的所有作业的组合体,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是一个由内而外、由此及彼的“作业链”。完成每一项作业要损耗一定量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值又构成一定的价值,进而又转移至下一个作业环节,依此循环,直到最终企业把产出的产品提供给外部的客户,从而满足他们的各种不同需求。
其二,两者可通过共用价值链和作业链来实现同时相互促进。ERP 系统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再设计和重新思考,其重点是核心业务流程的构建和考核,目的是实现以最快速度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并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ERP 系统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业务流程,同时创造了科学有效的作业链,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作业成本管理才更有可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3.2 从作业成本管理角度来看两者的整合

主要包括:其一,作业成本管理为 ERP 系统的企业联盟思想提供了可行的执行基础。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因素渗透到作业的层面上,可以提供每一个单项作业的效率和有效性等数据。所有数据正好也是对不同企业创造资源的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企业可以通过将自己的作业成本数据拿来与其他企业的作业成本数据进行对比,从而选择那些作业成本较低的企业来组成横向的企业联盟;
其二,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成本失真,流程不合理”现象。在实施 ERP 的企业中,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成本失真。而作业成本管理法所使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采用基于实际消耗的作业量来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从而使得成本的分配与生产的实际情况更加匹配,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使核算的成本更加真实,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使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所潜藏的问题得到暴露,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生产流程管理加以改进。
其三,作业成本法是实施准时制(JIT)的内在需要。准时制的生产组织模式是一种拉动式生产系统,它以产成品为出发点,由后向前推进,因而准时制要求企业更好地协调和组织产品的生产工作,同时也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环节间完美相接、紧密相扣,这些都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

四、结束语

ERP 系统为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电算化提供了可行性。实施 ERP 的企业必然在企业的电算化程度上有着较大程的提高,包括软硬件、网络环境的创建以及员工的培训等方面,所有这些因素都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执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ERP系统是借助计算机的高效率计算和通讯能力,从而实现其管理思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科学的组织和计划下,它能够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平衡,从而降低对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最终达到使生产成本降低的目的。
参考文献: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李兴华、耿树霞:《企业资源计划(ER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中国矿业》2004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