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会计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掌握“度”艺术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会计教学中,既不能教学不足,也不能过度教学,应该做到恰到好处,这便是“度”的原则。要把握好“度”,一方面要认清影响“度”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把握“度”的实践。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度”;影响;把握;会计教学会计学年论文题目
什么是“度”?“度”就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在会计教学中,掌握好“度”,才可以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的目的。“度”的要求既不能教学不足,让学生多走弯路,也不能过度教学,替学生包办一切。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又不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这才是“度”的艺术。

一、影响“度”的因素

在会计教学中,应如何掌握“度”呢?“度”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的教学实践。把握好“度”,首先要认识这些影响“度”的因素。
(1)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都要看。大环境是社会环境。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肯定与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的不一样。不同时代培养的人,身上或多或少刻有那一代的印记。现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是九零后,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开放而又复杂,多元而又趋同,物质丰盛却精神不振,重实利,薄人情,等等。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影响到教师自身。其次是家庭环境。简单来说,家庭环境主要看家长对学生管不管,管到哪个层次。而学校环境,侧重学校整体的教育氛围如何,并非单单看那些校规校纪是如何写的,或者教学条件好不好,学校领导的领导风格、教育理念如何,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水平,很影响教职工和学生。
(2)时机。教育时机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都有体现,比如分级授课,分层次授课,教材中的内容的编排,等等。总的来说,是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人教授。教师一定要教,学生不一定就要学。时机不对,不学也无妨。有些学生,在学校阶段,根本不学习,问其为什么不学,他们说会计理论难懂,学不会,也没兴趣。刚开始教育他,还听一下,不久,故态复萌,往后就成耳边风了。但是,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发现以前看不懂的,工作以后,再去看,边做边学也就懂了。原来实践就是动力。可惜很多中职学校都无法提供有效的实习机会给学生,会计也就成了纸上谈兵,了无生趣。当然,“饭碗”更是动力。学校不学,大不了补考,工作不学,“饭碗”不保。这也是时机,但教师是无法预测的。学校教学只能掌握部分的时机,很多时候要等学生思维到了某个点,思想觉悟了,才能有效施教。
(3)对象。对象所指的是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看点和面。点是起点,这里只强调专业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文化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农村子弟,在普通中学有机会深入学习计算机或其他专业技能的并不多。专业基础可不考虑,但文化基础还是要有的。在会计教学中,尽管教师反复教授,发现不少学生连一些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都不大能理解。做练习时,连题目要求也看不懂,这是语文能力有待提高的表现。另外,学会计也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推理,教师讲授时也比较困难。因此学校和教师有必要针对起点,在具体教学安排中,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基础方面的学习。面是全面,即要全面看待学生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观察。有些人,学习不怎么好,但有责任感,勤劳肯干,这是优点,要肯定。有些人,学专业不积极,但有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文学、手工等,只要他们肯投入,有效果,这也要肯定。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是家长逼着学会计专业的,自己很喜欢写文章,经常在网上发表小说,后来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公司请做她文字工作。所以教师应该要有度量,只要他们有目标、有兴趣,从事其他专业同样要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发展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并非一味鼓吹他们的优点,要让其全面看待自己。对待不足处,尤其是心理上、品德修养上的一些不足,更应该多加注意。学习不好,问题小,心理素质低,品德不过关,才是大问题。“度”的利害,不可轻视。

二、“度”的把握

在认识了影响“度”的因素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注重引导、启发,切忌过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认清教学思路,而非一味注重教学内容本身的讲解。一是课本内容的结构、编排、顺序,二是教师如何教学的思路。这两者本身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些学生悟性好,甚至通过自学,加快学习的进度。教师讲课主要针对一般程度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学习经验,创新方法,逐步摆脱对教师经验的依赖。进行教学反馈时,常听到学生向我说,上课讲的内容,听得懂,但下课看书,就不会了。这还是应了一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学生学的是课本的、老师的经验,还没有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会计理论不少是要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的,教师上课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要鼓励学生多找例子来理解,还可以提醒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而大胆破除课本和教师的权威。
(2)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讲与练、说与导、正与外、难与易、喜与惑之“度”。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但又不是嬉戏、散漫。学生觉得课堂沉闷、无聊,甚至讨厌某个人上课,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反省了。撇开教学内容不说,确实有学生因为讨厌某一科的教师,而讨厌这一学科,也有因为喜欢某个教师,喜欢上这一科,至少愿意学一点。教师的人格魅力,显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氛围。而此种魅力,绝非来自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讨好。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的。在会计理论教学中,讲授只占一部分,必须讲练结合。讲与练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掌握。即使讲授,也非完全是解释概念,讲解思路。铺陈、设疑、问难,需穿插其中。必要之时,讲讲看似无用的题外话。在他们倦怠之时,某些小笑话或者一些励志的小故事,多少都有些提神的作用。但要注意,有时候讲开了,学生会缠着你不放,把握不好,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说与导、正与外的“度”是十分讲究的。教授内容时,一般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讲容易的,他们听得明白,自然有种满足感,心中的“喜气”上升,难学的,也变得不太难了。当然,满足归满足,都是简单或不太难的也不行,有一定难度,有一定的困惑,再去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去解决,再去做进一步的引导,才能使教学相长。教学实践中,难与易、喜与惑的“度”值得不断探索。
(3)在教学与育人的互动中,达成德与技的“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不能理论至上、技能至上,单纯讲授知识,而忽略德育。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更是不能忽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一名很会做假账的会计师,其对社会的影响难以想象。很可惜,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某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公然在课堂上讲“两套账”,还想方设法搞到企业的“另一套账”做讲解。讲假账可不可以呢?根据教学目的,适当讲,完全可以。比如说审计课,讲到一些假账的做法,可以提高辨识力。又比如说,讲税法,可以讲合理避税、税收筹划。既符合教学目的,也符合法律要求。但公然鼓吹、学习,不顾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迎合企业的不合理要求,有违教师的师德。企业经营不易,希望能少交点税,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去实现的,但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会计的职业是牵涉到许多利益的职业,各方皆虎视眈眈,做这行的人,稍一不慎,身败名裂,甚至招牢狱之灾。修身明法,是会计人员的护身之符,发展之途。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好好教育学生明白这一点的,将来出事了,为人师者,内心如何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