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审计基层审计机关参与大型同步审计项目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大型同步审计项目的特点

(一)审计组织结构复杂 大型同步审计项目一般以地市级以上审计机关统一组织下辖各级审计机关实施,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对外公布的“五统一”模式,审计署、省、地市各级审计机关负责汇总下辖各级审计机关实施情况。
(二)基础数据采集量大、要求高 数据采集如果不能按时按质完成,那么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审计进度,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就会大打折扣。而大型同步审计项目要求采集的数据量大,采集要求质量高。在2012年开展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要求采集的标准表就有48张,涉及的年度从2005年到2011年,数据采集量很大,同时要求采集的标准表均是要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或财务数据库中按采集要求进行转换,而不是简单的原始数据采集,采集的要求很高。
(三)项目综合性强,时间要求严 大型同步审计项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审计内容和范围也越来越广,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核算,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潜在风险、执行国家政策情况,甚至是民生、信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方面。整个审计项目自始至终贯穿绩效审计的理念,不但要摸清基本情况,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而且要注重揭示和反映运行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等。同时,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基层审计机关往往是相对审计时间最少,又是整个项目最早完成现场审计,最早出具审计报告的最低层级审计机关。这样为完成整个项目进度,及时上报表格、报告等资料,在时间上就显得比较仓促。
(四)参审人员多,要求高 由于大型同步审计项目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审计组人员的配备要求高,人员多。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配备更多的人员,不但要配备业务精通的审计人员,还要配备计算机审计人员。如,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全国就投入入4万多名审计人员参与了审计,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组最少由5人组成,而且明确要求配备一名计算机审计人员。
(五)强化工作动态机制 在近年来的大型同步项目审计中,非常注重以工作动态机制方式与各审计组之间的沟通和指导。上级审计机关以编发工作动态的方式要求各审计组对审计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解与执行,各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疑问、成功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撰写、上报后,由项目组织审计机关统一进行编发,它包括审计工作进展情况、问题解答、领导指示、工作要求、经验交流及综合分析类内容。这些工作动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多、频率高,如,2011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就编发了50多期工作动态,2012年的社会保障资金就编写了工作动态66期,工作经验交流90来篇。二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定期上报和编发的工作动态,也有随时根据突发情况编报的工作动态。三是信息量大,指导性、针对性强,每期动态都针对项目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指导。

二、基层审计机关参与大型同步审计项目现状

(一)人力资源明显不足 在基层审计机关,目前以20至30人的居多,其中一线审计人员保持在12至18人之间,基本上每个科室为2至3人。而大型同步项目审计组人员配备,据2011年的全国地方国债审计、浙江省的全省土地出让金审计、2012年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均要求审计组人员至少要5人以上,为组成强有力的审计组,至少要抽调二个以上科室人员组成审计组,这样往往要一些科室先暂停手头的项目,全力完成大型同步审计项目,在人员的安排的显得捉襟见肘,必然有些审计项目的时间会有所压缩。
(二)数据采集存在瓶颈 虽然近几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审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采集数据难度很大,一是基层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不够,既懂计算机又懂业务的审计人员不多;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在采集数据的时候,具体业务指导的不够,大多强调的是什么时候完成,而很少明确具体怎么完成;三是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够,往往以不懂、没有专职人员为借口。数据采集成为大型同步审计项目的瓶颈。如,在2012年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要求采集48张标准表,不少的基层审计机关就一筹莫展,只能交由被审计单位或系统开发商采集,等数据拿过来时审计组已到了提交数据的时间,缺少对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验证时间,同时审计组人员一时根本也无法验证。
(三)审计组织方式有待优化 虽然大型同步审计项目要求采取“上审下”、“交叉审”或统一组成审计组的方式,但考虑到审计机关上半年财政同级审及大部分的省市同步项目均在上半年审计的压力,往往采用以上级审计机关发文,审计组的组成依然以当地的审计机关人员为主,上级审计机关仅是派员参与审计,或是仅仅挂名而已。这种审计组的组成方式,既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利的方面就是审计组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不利的方面有,一是当地的政府以为是当地的审计机关去审计当地政府,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审计层级不够;二是在审计资料的提供速度上存在不足,常会有推三阻四的现象;三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处理的力度和披露问题的真实性,级别越低的审计机关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审计整改的力度和速度上明显不如级别高的审计机关。

三、基层审计机关参与大型同步审计项目的建议

(一)加强审计资源整合 按现行的体制,审计机关在短期内增加人员编制的可能性不大,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为解决审计任务与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只有加强审计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审计效能。一是打破专业科室的界限。针对大型同步审计项目业务比较复杂、要求专业技术性强、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特点,要打破平时专业科室的界限,全局一盘棋,对审计人员进行统一调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审计组,同时需要一个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审计组长从中协调,保障审计组工作的协调一致,发挥整体优势,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二是聘请外部审计专家。目前,在审计数据采集上碰到的难题,由审计人员一下难以解决,可以根据专业人员具体需要,确定聘请软件公司等专业计算机人才,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审计效率,以缓解目前审计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矛盾。三是健全激励制约机制。在大型同步审计项目中受到上级审计机关表彰,对为审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审计人才,要依照规定授予荣誉、给予奖励,加强培养,将审计人员的能力和工作业绩与职位晋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二)加强数据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是审计分析的基础,其成败关系到整个审计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加强数据采集也就成为整个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数据采集工作指导。对于同一行业,相同的业务,由于各地使用的软件、采用的数据库各不相同,各地具体采集数据时均会遇到不同的情况,统一的采集方案很难覆盖到所有的地区,所以上级审计机关宜先组织所属各地数据采集人员集中培训,将各地的原始数据集中,借助集体的力量集中分析采集,这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的采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小组。正是因为数据采集是整个审计分析的基础,同时数据采集又是审计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应以上级机关的计算机骨干为主成立采集分析小组,针对各审计组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充分利用OA、腾讯通及时进行沟通,解决数据采集分析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培训出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审计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胜任能力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技术保障,“打铁须得自身硬”,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本领,所有的数据采集均要靠外聘专家、靠被审计单位,那就会丧失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会增加审计风险。
(三)优化审计组织方式 目前,由于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均较重,如果均采取“上审下”或“交叉审”的方式,各级审计机关的压力会很大。鉴于此,建议采取“上下联审”的组织方式,即上级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部门共同组成审计组,自上而下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即由上级审计机关派出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或副组长,并以上级审计机关发文审计。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优化审计组织,解决直接由当地审计机关审计所不具有优点。一是审计的抗干扰能力增强,由于上级审计机关的介入,能较为充分地解决和协调地方审计部门想解决而不能解决审计存在的“顽疾”,对问题的处理会更趋客观真实,特别是对署、省级同步项目,审计反映的问题会更全面,客观。二是可以加强审计整改落实,由于上级审计机关的介入,会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在审计整改力度、整改率方面会得到加强,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在审计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采取“上下联审”方式,既可以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质量,也可以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审计结果、截留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四)发挥工作动态机制的作用 基层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管理平台OA及腾讯通等工具,及时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领导指示、工作要求,消化利用问题解答、经验交流等。一是发挥着指导工作的作用。审计组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编发的工作动态,及时查看审计工作进展情况、领导指示、工作要求等,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项目的最新动态,使审计组能够及时将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领导的意图贯彻下去。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对各审计组提出的疑问等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以工作动态方式编发,加强了纵向、横向情况交流,使整个项目对同一问题有个明确的答复,提高了审计质量。二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上级审计机关编发的工作经验交流,是各审计组在审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熟经验,对指导当前审计项目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些审计经验可以直接用于本次审计的工作,也可以从这些审计经验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提炼出自己的审计经验,这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了参谋作用。
参考文献:
赵劲松:《浅议新时期大型审计项目管理》,《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 年第12 期。
阎北方:《浅析“上下结合”——审计组织方式的新探索》,《改革与理论》2000年第10期。关于会计的范文
(编辑 园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