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深思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3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培养必要性与目标

21世纪以来,在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的交互作用下,全球化、科技化的经济体层出不穷,全球产业链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各国的主导产业。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发展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与要求,并于2012年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培养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培养必要性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专业为各类组织培养必需的财务人才,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培养出大量的财务人员。然而,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培养方式缺乏产业或行业针对性,导致人才同质性高,全国范围内一般性的同质性的会计从业人员供大于求,而适应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目前的会计学专业培养体系尚未与战略性新兴行业接轨,按现行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其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难以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在企业决策制定、投融资运作等方面缺乏知识支撑,在运用政府对新兴行业扶持政策时不甚灵活,在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时难以跳出当前基于工业化背景的准则体系与管理惯例。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因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江苏省就已发布了《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会计人才作为新兴产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应当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因此,以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适应这些产业发展的会计人才很有必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会计学专业。经过分析比对,发现国内不同类型高校(如综合型大学、财经类院校、工科类院校等)、不同批次(如985、211、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等)、不同培养层次(如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其专业建设目标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一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为目标。从横向看,培养目标类同,培养模式相似,致使各类会计人才知识与能力培养边界模糊;从纵向看,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主要在于数据收集并将其分类比较后转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信息上升到知识、并用于制定决策方面尚存明显落差。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企业形态、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任务特点、思维方式等的改变,而按现行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其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仔细比较分析相关院校培养目标,保留原有目标优势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准确定义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提出新的培养目标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为重要目标,利用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工科资源,主要通过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课程、建设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的师资队伍等措施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从事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以及从事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既具有财经思维又富于实践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型行业能发挥更大的优势,是一批能适应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人才,擅长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审计与监督等工作。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培养措施会计专毕业论文

以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适应这些产业发展的会计人才,应细化人才培养目标,据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知识结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按实践能力要求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与基地,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思路如图1。
(一)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环境产业化”特色 一是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勾勒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系统化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通过系统调研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面向应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对比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方案,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勾勒出应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系统化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二是设计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整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细化的专业建设目标为指针,基于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理念,设计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会计学基本知识和技能,通晓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同时兼具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职业精神及道德观,拥有相关技能(如借助于数学、计算机、外语等工具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整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1)着眼战略性新兴行业特征,设计基于需求导向与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能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其决策机制与投融资特征,快速响应政府各类扶持政策,熟练掌握其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的会计人才紧缺,因此,基于需求导向与教育基本规律,从符合国家会计规范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切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2)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体系,把关教学质量。由会计学教授、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保证培养方案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方案规划课程体系,把关教学质量,实现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3)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优化国际教学资源。开展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国际同行专家库;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建立制度化的国际交流机制和规范化的国际教学模式,提升国际化教学程度。(二)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特色 为实施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管理需要和“知识域”构成,分层次、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分析该类行业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分为符合国家会计规范及战略新兴行业核算特征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符合战略性新兴行业运行规律并与其配套的公司理财课程体系、迎合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可服务于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审计与监督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层次,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军训、体育、大学英语、学位外语、大学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健康与社会等。第二层次,专业平台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货币银行学、知识管理、运筹学、经济法等。第三层次,专业主干课程,在横向上涵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财务会计、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学、税收学等课程。在纵向上包括理论系列课程与实践系列课程两大类。第四层次,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内部控制与审计等课程模块。第五层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选修课,以“把握行业规律,强调企业管理,提高专业能力”为原则,开设约10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选修课,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为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增加学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应对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新兴行业的了解与适应性;通过跨专业、跨系选修课程,拓宽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三)强化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实验基地,形成“实验实训网络平台工商大类化”特色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为主要内容,把实践作为会计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程的体系建设,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加强实验教材和课件建设,逐步形成一批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立由必做基础性实验、选做提高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组成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构建工商管理大类实验实训网络平台。为了实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复合性人才,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整合软硬件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优化,大力建设实验室,形成一个管理类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如图3。三是合理布局校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训基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会计学基础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并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审计实践、会计实践、税务实践、预算会计实践、会计信息化实践、财务管理实践等。使教学与产业(企业)无缝接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从事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以及从事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既具有财经思维又富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会计学专门人才。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使学生尽早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使所学的专业知识早日得到充分应用并加以深化。
(四)建设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形成“教学团队交叉融合化”特色 建设一支围绕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以产业经济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教授为带头人,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科学技术专家组成的校内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按专业方向,将师资分为税收筹划、战略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学科组;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资源,明确每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方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整合校内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引进战略性新兴行业的技术、管理及会计专家,为学生讲授理论和实践课程,指导课外实习,开设专题讲座,打造校外、校内专家联合培养机制。最终,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校内团队的交叉融合和校外专家与校内专家交叉融合。
(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形成“双证化”特色 一是实现课堂延伸。传统课堂是专业教学的把握重点,但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够。应在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将课堂延伸至网络和企业。一方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眼光从书本引向实践,在实景中学,在动态中学;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络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汲取知识并与教师互动。搭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的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合作经验,将企业的先进技术、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经验引入实验教学,实现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就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让学生能在实验室接触到行业的前缘信息和前沿技术,同时,合作实验室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品牌展示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或网络平台来完成相关的实验研究,也可以在研究基地与教师或更高层次的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实验研究。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良好对接。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网络助学平台、网络交互平台和DIY自主研学平台三个二级平台的“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并与“开放式工商管理大类实验实训网络平台”对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网络助学平台主要提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如立体化教材、扩充性资料、课程实习和实训教学资源。网络交互平台主要提供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的渠道,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校企互动,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疑难问题的透明化。DIY自主研学平台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能力,提供的自主研学平台,包含问题征集与发布、自主设计管理、成果展示管理等功能。二是开展问题导向性研讨。在课程中融入实务情景和案例教学,教师团队中的实务界人士将实务中的案例完整地呈现,并引导学生利用已习得的理论知识解释其中的现象,解决其中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大力开展“读、写、议”活动,培养学生善思、善言、善辩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会计主干课程确定为实施“读、写、议”训练的重点课程,结合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案例,编印《“读、写、议”材料》,收集相关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
三是开展双证教学和双语教学。打造专业素质和理论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具有会计多种技能鉴定与认证资格证书,通过设置有关专业课程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试衔接进行,采取行业专业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用社会认可、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相应课程的考核或获取创新性学分,使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培养出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具备国际竞争力,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计管理人才。按照WTO“教育服务”中“开放教育市场”的相关条款的规定,教育领域允许国外办学,放开留学教育,开展人才国际流动,进行远程教育。为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不同领域的前沿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自觉地查阅国外的研究文献,应进行双语教学。双语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更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更自觉地关注和吸收国际上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做好准备。
(六)教学管理过程化,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形成“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化”特色 一是教学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行过程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遵照教学管理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活动建章立制,形成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按章执行,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完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状况,以利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校的考试改革要求和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各门主要专业课在评价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开(闭)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适应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让其有展示自己学习效果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掌握学生专业学习的长处所在,使教师能够尽量做到针对性培养。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和合作性要求对一些课程由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报告或论文,为了更好地区分同一小组中不同学生对报告或论文的贡献,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答辩成绩,要求小组中每位同学都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陈述,既考核该同学所做的工作,又考核其语言表达等能力;第二部分是报告成绩,要求每个小组在提交报告时按该小组同学对报告的贡献大小自主排名,教师在给出该报告的基准分的基础上根据排名顺序给出每位同学相应的报告成绩。
参考文献:
陈海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会计专业毕业作业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11年第1期。毕业论文范文会计
(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