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浦东新区浦东新区绩效预算革新有着理由及路径选择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预算管理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取向。然而,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基础上的。浦东绩效预算体系建设,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在简要肯定浦东近年来在绩效预算改革方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释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1。
关键词: 绩效预算改革;问题;路径选择
自2006年以来,上海浦东新区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新区实际,稳步开展有浦东特色的绩效预算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各用款单位在关注合规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果。二是财政精细化、精深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各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这些都为下一步全面深化绩效预算改革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然而在改革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改革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浦东新区绩效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

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家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而浦东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各部门又主要从技术性能、项目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得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二) 支出评价内容不够完整

评价对象主要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审核、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考量,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目前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三) 尚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

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

(四) 支出评价结果的约束乏力

由于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只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说,浦东绩效预算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改革的主要内容还只是对项目支出的后评估,即对已经完成的某个项目的效益认定。这种绩效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某一项目支出的总结,离绩效预算的宗旨还相差甚远。

二、浦东新区绩效预算改革的路径选择会计学开题报告范文

(一) 制定明确合理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总体目标

根据西方国家绩效预算管理实践,结合浦东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需要,浦东当前绩效预算管理的侧重点应放在“责任与控制”和“节约开支”这两项目标。主要应通过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确定资源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合理配置,并加强对预算投入有效性的控制,突出财务合规性,力争低投入、高产出。这是与当前浦东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解决预算约束软化、预算支出浪费等预算管理现实问题的要求相契合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绩效评价的侧重点应该在对预算投入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逐步转向以提高政府部门组织绩效为目标,更加注重对预算结果效益的评价。

(二) 合理划分绩效评价层次,丰富支出评价内容

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评价主体和客体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划分为四个层次: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及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1、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单位),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
3、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评价对象是各个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
4、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应该是人民代表大会、审计部门和财政绩效评价部门等, 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
考虑到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难度较大,可以考虑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目前的紧迫性,在评价层次上先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主,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层次的绩效评价。

(三)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1、借鉴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由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的整体规划,并组织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具体而言,新区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应是:(1)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制定绩效评价管理方法和工作规范;(2)对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审核各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3)直接组织实施对重要计划、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4)综合应用绩效评价的结果与信息,提出改革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对预算分配进行调整,提高预算资源分配效率;(5)实行绩效评价报告登记备案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评价结果;(6)加强绩效评价能力建设,组织或委托组织绩效评价的业务培训。2、逐步建立起包括政府各主管部门及其基层单位、人大、审计部门民间评价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多层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基层单位是具体实施绩效评价的基层组织;人大对政府部门定期向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绩效报告进行审查监督;审计部门对各部门支出和使用资金情况绩效审
计,必要时审计部门也可以选择部分重大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特别应借鉴国外经验,鼓励和发展民间评价组织。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推进,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到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当中,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 加强对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的控制回顾,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的结果会计论文格式模板

1、根据评价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一是可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采取每月召开分析会,分析绩效评价的进展情况;二是可以召开定期会议,每季度向政府报告评价取得的成绩,收到的信息反馈意见及相关建议;三是经政府批准后,向项目管理者和部门管理者定期提供项目进展报告;四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评价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尤其对一些大型的评价活动,要在评价的不同阶段,分别对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及进展情况进行回顾;五是要设立质量标准体系,并采取监督和再评价的方式,保证绩效评价的质量。
2、在绩效评价的最后阶段,或评价即将结束时,要对评价行为本身进行系统的检查。对评价的检查与回顾,要结合评价的目标以及相关需求,完成以下内容:一是评价完成比较好的方面及其原因;二是评价完成不理想的方面及其原因;三是下次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操作办法。通过检查回顾,总结评价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3、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绩效考评结果要与预算安排相结合,作为下一年度预算支出安排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充分使用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认识并规避消极结果的出现,以改进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王宝顺.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
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监督制衡机制的均衡条件与制度构建[J].经济纵横,2008(11).
[3]刘怡斐.规范政府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政,2012,(16).会计信息披露
[4]马国贤,丛树海,蒋洪.现代政府预算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1,(10).
[5]余红艳,储德银.完善中国政府预算监督体系的政策探讨[J].财政监督,2012,(4).
[6]马蔡琛,童晓晴.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7]马海涛.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2,(7).
[8]王志扬.绩效预算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简析[J].财政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