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审计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管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提出了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强调了开展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 财务预算审计
预算管理一直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探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中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教委《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的《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在高校普遍开展起来。如何加强高等院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维护财务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是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开展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使资金做到优化配置,对高校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是对高校的财务预算收入、支出、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因此,高校搞好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意义重大。

(一)对于贯彻执行《审计法》,推动高校内审工作意义重大

高校是国家的一个财政主体,一个重要的预算单位,合理的对预算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保证预算的执行,是对《审计法》的深刻贯彻与执行,也是对学校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服务的有利保障。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能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与约束,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把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摆在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位置,能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探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益,从而推动教育内审工作的发展。

(二)有利于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学校对教学、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多,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管理经费等随之增加。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能有效地防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发生,控制和促进综合财务预算平衡。同时,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通过有关经济指标的计算,对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资金使用效果、效益,提出合理建议等,能够使资金获得最佳使用效果,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

(三)有利于拓宽审计领域,扩大审计影响

高校内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扩大了单一项目审计工作的内容,改变了专项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从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这是内审工作领域的拓展,也是加强审计影响的宣传口与突破口。它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全局角度探讨审计新方法,同时使管理者更直观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效益性。

二、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化,相关部门重视与配合程度不够,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多年以来,大多数高校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内审只是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导致内审工作比较单一,定位不够准确。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办学经费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矛盾不断突出,导致在收入方面监管不力,在支出方面违规行为较多。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逐渐显示出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内容不完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预算支出的合理性重视不够等问题,致使预算执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与结果。
(二)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审计方法落后,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应有的服务职能发挥
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所不同,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根据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特点,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入手,弄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摸清财务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3]。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重视预算收入、支出执行的结果和差异原因等的确认和分析,对预算管理的考核、效益水平的评价等等。但目前高校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业务能力提高不快,常年审计工作量大,往往重数据、轻分析,审计报告缺少创新,利用效果不明显,对促进财务预算执行的服务效果不明显。
(三)缺乏统

一、有效的预算执行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效益无法准确判断

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以批准的预算为审计依据,考核和检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同时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中,检查对国家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任务有所侧重,突出绩效审计的特点,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与效果。但就目前实际而言,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缺乏公认的绩效审计标准。况且高校规模较为庞杂,评价标准口径难以统一,不能千篇一律的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审计评价。这样的审计评价结论往往缺乏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导致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结论产生怀疑,可信度性较差。

(四)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尚未形成体系,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明确规定,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目标不明确,审计责任意识不强,责任制流于形式。目前预算执行审计基本是依照内审审计法规体系中有关审计程序、审计目标责任以及审计文本的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考核。对于预算绩效审计,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预算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审计方式、审计结论、底稿编写、报告内容、成果转化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其质量要求和控制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导致了预算绩效审计评价没有一定的秩序保障[4],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