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审计全过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建、农业、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为了提升资金利用效益,有效防止重大的投资项目、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审计机关及时调整思路,一改过去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介入、事中跟踪,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等尝试进行全历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应运而生。关于跟踪审计的定义,目前论述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国内对跟踪审计的探讨大部分集中在工程项目上。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论述探讨中,探讨的对象也有差别,有的探讨工程项目全历程跟踪审计,有的则仅限于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结合目前已有的探讨成果和审计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旨在提升被审计对象的绩效这里的绩效既指经济效益,也指被审计对象的合规性、合法性等,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方式。跟踪审计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有效避开了事后审计“虽然查出不足,但己既成事实,纠正起来难度较大”这一难题,由此其自诞生开始,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以实践效果看,跟踪审计在监督财政资金的管理利用、防止损失浪费、推动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资金利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部门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审计理念的转变和审计方式的转变,不仅改善了传统的审计方式,而且推进政府改善制度、改善机制,有效发挥了审计部门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根据现有操作方式和跟踪审计的概念,笔者认为:全历程跟踪审计,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制约,采取全程跟踪审计方式进行的政府建设项目效益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效益审计的一种新的探讨方式,是推动提升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本论文以以下方面展开论述:1、以项目的各阶段全历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流程与策略,论述了各阶段应该完成工作成果以及所应该取得的成效。2、通过案例,说明全历程跟踪审计的有着不足以及解决不足的思路,进一步说明了项目进行全历程跟踪审计所带来的效益。关键词:全历程论文跟踪审计论文审计效益论文审计流程论文
本论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7
ABSTRACT7-10
第一章 绪论10-17

1.1 国内外审计进展进程10-11

1.1 我国审计的进展进程10-11

1.2 国外审计的进展进程11

1.2 我国全历程跟踪审计进展的历史11-14

1.2.1 全历程跟踪审计的概念11-12

1.2.2 政策导向12-14

1.2.3 特点与作用14

1.3 本论文探讨的内容、目的和作用14-17

1.3.1 本论文探讨概述14-15

1.3.2 本论文探讨的目的和作用15

1.3.3 本论文探讨内容与主要不足15-16

1.3.4 本章小结16

1.3.5 本论文探讨框架16-17

第二章 建设项目全历程跟踪审计在各阶段的工作程序与管理策略17-26

2.1 概述17

2.2 建设项目全历程跟踪审计的各阶段工作程序和管理策略17-22

2.1 审计准备阶段18

2.2 项目建设前期18-19

2.3 招标阶段19-20

2.4 施工阶段20-21

2.5 竣工及缺陷期阶段21-22

2.3 参建各方在项目中的职责22-25

2.4 本章小结25-26

第三章 建设项目全历程跟踪审计案例浅析26-62

3.1 案例一26-52

3.

1.1 项目基本情况26

3.

1.2 本项目内部管理方式26-29

3.

1.3 针对本项目所拟定的全历程跟踪审计流程29-47

3.

1.4 项目各阶段管理近况与对策47-52

3.2 案例二52-61
3.

2.1 项目的基本情况52

3.

2.2 本项目各阶段管理近况与对策52-61

3.3 本章小结61-62
第四章 建设项目全历程跟踪审计有着不足与浅析62-68

4.1 结合案例浅析全历程跟踪审计的有着不足62-63

4.

1.1 认识层面的不足62-63

4.

1.2 管理职责分配的不足63

4.2 全历程跟踪审计有着不足的解决思路63-65
4.

2.1 认清全历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定位63-64

4.

2.2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64-65

4.

2.3 抓住跟踪审计工作的重点65

4.

2.4 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工作,理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各方面的沟通65

4.3 全历程跟踪审计项目所取得的效益65-67
4.

3.1 经济效益65-66

4.

3.2 管理效益66-67

4.4 本章小结67-68
第五章 结论68-70

5.1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68-69

5.2 本论文所具备的探讨展望69-70

参考文献70-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72-73
致谢73-74
附件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