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析基于模糊评价高校二级财务管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前,绩效工资改革正在事业单位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高校希望借机能理顺其收入分配关系、规范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文章通过分析指出,现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预算管理约束弱化、控制体系缺乏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创新型高校财务评价体系以供参考。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模糊控制理论; 绩效评价
近年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关注,作为此次改革重点的高等院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顾及原有工资制度下大多数教职工的既得利益,缩小教职工实际收入差距,又要积极防范财务风险,在健康、有序和稳定中推进学校自身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从财务管理角度着重分析绩效改革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将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而推进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高校现有财务管理体制热点问题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高校可以根据办学规模确定其财务管理体制。随着高校扩招与合并,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内部的各种积极性,部分高校实行财务预算分级管理,适当下放财权,即实行学校统一领导下的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一定程度上落实了高校理财的自主性,也激发了二级单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潜力,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对“集权”与“分权”两者关系度的把握不当,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会计 毕业论文

(一)预算管理约束力弱化,控制体系缺乏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第一,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一般高校都需要做两次预算,即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学校内部综合预算,且两次预算时间和范围上常常不一致,财政要求编制的部门预算报表先于工作计划,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不得不粗略编制一套预算报表上交了事;学校内部综合预算则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二级部门于2月开始编制,通过多次研究、商量,最后在4月前(有的高校拖到9月)通过学校党委会研究通过后,下发校内各部门,因此,常常出现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执行中报告不断,追加专项预算若干,预算编制的质量和约束力难以提高。第二,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各职能部门忙于搞追加,在支出预算的核定上一般采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方法,使各二级部门各项支出能增不能减,多年下来,预算套预算,可能导致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固化了各部门的资金分配格局,然而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拨付了事,无力跟踪、分析和评价。

(二)经营意识缺乏,忽视成本核算

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着财力高度紧张和资金严重浪费并存的状况,高校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资金的收取、分配和使用上,财务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成了“钱柜子”,特别是在政府拨款有限又要扩充校区的情况下,投入不讲经济效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财务部门疲于应付各项支出,不管对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签字就全部报销,拆东墙补西墙,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只是基于笼统的、总括的分析评价,既无全局观念,也无长远打算,所谓“经营理念”沦为一句空话,更不用说“完全成本核算”。
因此,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视为只是教学、科研的服务工具,应该深入进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全面预算的创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核心地位会计中专毕业论文范文

(一)实行全面预算制度,理顺收入分配政策

建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习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首先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在确立学校统一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将理财权下放至各个二级部门,允许其在适当的授权范围内对本部门的教学资源及经费进行管理。这其中权力的合理让渡是一个核心问题,即让渡的平衡点、权力让渡后的收支绩效评估方法和体系需要理顺。通过走访了部分管理良好的高校,我们认为,理财权的让渡要把握“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原则对不同源头的财务资金建立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一,学校教育事业收入按照“留足学校的,剩下就是自己的”分配原则,先按照每一学年学校学生人数及各个专业收费标准匡算学费总收入再加上财政拨款生均定额作为教育事业分配总额,各院系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师结构比、专业特征等作为分配权重进行分配,具体预算分配下达时则先扣除学校提留部分,再将剩下的学费收入分配给各院系。这样,各院系催收学费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动力足,推动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第二,各院系创收收入在提足学校层面办学成本,比如公共教学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后,由各院系自己留用,自由支配。由于将创收财权下放,激活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改变原来“等、靠、要”的状态,明确工作任务和预期目标,重视各项目成本核算,真正实现经营理财。

(二)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的全面预算的财务管理模式本身就包括各二级部门预算的制定、控制、执行和业绩考核等思想,这是与传统的重分配轻效益的预算管理的本质区别。因此,本文拟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创新型高校财务评价体系。
模糊集合(Fuzzy Sets)的概念是扎德(L.A.Zadeh)教授于1965年发表在《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的“Fuzzy Sets”的论文中提出的,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在1973年,他又提出了用模糊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的方法,奠定了模糊推理的理论基础,为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模糊集的概念与古典集的概念相对应,是在古典集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典集合中,一个给定的元素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只有“属于”和“不属于”,两者必居其一,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然而,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事物的分类边界不是非常清晰的。对于这种没有明确、清晰地定义界线的集合,需要用模糊集合对其进行描述。例如对于一个人的身高,我们用集合[高,矮]来对其描述,并且认为高于180cm的人为高,那么身高刚好179cm的人应该为高还是矮,用经典的集合理论就不能准确的对其描述。在模糊集合中,任意元素u属于某个模糊集合F的程度可以是闭区间[0,1]中的任何一个数,用μF∈[0,1]来表示,μF(u)被称为u对F的隶属度(Degree of Membership)。因此,当我们用模糊集合来对身高179cm的人进行描述时,可以表达为[0.95,0.05],其中,0.95和0.05分别为语言值“高”和“矮”的隶属度。可以看出,用模糊集合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关键在于语言值隶属度函数的选择。常用的隶属度函数为三角型隶属度函数,其表达式为:在进行高校定量绩效考核时,每个指标的好坏通常用“优”、“良”、“中”、“差”来表示,但是,这样的等级划分比较粗糙,很难精确地反映出指标的优劣。采用对各个指标打分的方式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指标的优劣,但是评比的标准很难用常规的函数公式来描述。因此,本文结合分级评价和打分评价的优点,提出用模糊分级评价的方式来描述高校定量绩效考核的指标。其评价过程为:首先,用模糊集合将各个指标分为四级[优,良,中,差];然后,根据分级的结果进行评分的运算,并得到该指标的分值;最后将所有指标的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最终考核结果。
各个指标采用三角型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划分,如图1所示:
其中:a、b、c、d分别为“差”、“中”、“良”、“优”的隶属中心。
对于高校定量绩效考核,本文从反映学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财务发展潜力一级指标体系中选出9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然而,在对各个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时,最重要的是确定所有指标每个等级的隶属中心所对应的值及各指标权重。本文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及财务分析指标经验值,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反复交换信息而得到各指标隶属中心及权重值如表1所示。
每个等级的分值一般可以确定为“差”=50,“中”=70,“良”=85,“优”=100,即[差,中,良,优]→[50,70,85,100]。因此,当完成对指标的模糊评级后,其对应分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ui——各项指标的评分结果,i=1~9;
Kj——各个等级对应的分值,[50,70,85,100];会计论文模板
xj——各个等级的隶属度。
最后将所有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考核结果:
其中:C为最终的考核结果;αi为各项指标的加权系数。
表2以某高校为例,演示用模糊分级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绩效考核。
根据公式(2)可以得到各项指标的评分结果为(表3)。
最后,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该高校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为9

2.7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高校财务管理处于较优水平。

三、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采用的该模型针对不同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分级评价的方法,可以方便客观地评价高校的财务管理绩效水平,而且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移植性,但不可否认,评价指标的选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具体运用时既可从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有待实践中予以证明。
【参考文献】
刘合香.模糊数学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詹儒章.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J].教育财会研究,2008(2).
[3] 陈胜权.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评价[J].财务与金融,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