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美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能触及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音乐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又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音乐欣赏中实现美育,便成了当前音乐教育中亟需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9
音乐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学大纲把“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欣赏教学则是实施美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下面就此谈一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善于揭示欣赏作品的思想美
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作品是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欣赏教材的编选注意了选材的民族特点、时代感和广泛性,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内容、题材,不同的情趣、风格,使学生在美育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它们富有思想美,极具审美价值。
在欣赏教学中揭示音乐作品的思想美,这是由欣赏教学的目的所决定的。欣赏训练目的不应是专业的赏析,而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培养。揭示欣赏作品的思想美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思想的启迪、道德的内化、心灵的塑造是不可低估的,欣赏作品的思想美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提示作品的思想美”呢?这就要求
教师根据欣赏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思想的教育。
首先要正确把握作品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一方面从题材上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如利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祖国》、《长江之歌》、《保卫黄河》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中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调》、《我们的田野》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外国优秀音乐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每一首歌曲、乐曲的主题出发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
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思想教育的恰当时机。在整体教学阶段,可对作品的时代前景、作品内容、作曲家生平事迹和创作特点等作必要的介绍。在分析性教学阶段可围绕主题思想做启发性提问,精讲多听。而在综合性教学阶段则应通过各部分的分析认识,综合成整体的认识,获得清晰的音乐形象,教师恰当地启发联想和想象,重在感染、激发情感,加深其对作品思想美的领悟。会计事务所论文
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欣赏作品,它的另一大美就是艺术美。这种美可分为音乐美和意境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变得高尚。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经过长期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因此欣赏教学必须把音乐美在现出来。
再现就是把“音乐符号”还原成“音响”。欣赏教学中可通过范唱、范奏或者播放录音再现音乐。在再现音乐美时,要抓住音乐元素,从旋律、节奏、力度、和声、音色诸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从理性上感受音乐美。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可引导学生从节奏音型去感受人与命运搏斗、以斗争去获取胜利的思想内涵。
意境美是音乐作品的又一种艺术美,在音乐欣赏审美中,学生不步入音乐作品描绘的那种意境难以有审美的效果。那么,如何再现意境美呢?
可借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结合的方法,把音乐描绘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视听结合通感音乐,获得音乐的综合美感,使审美感受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再现意境美要借助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达到“闻其声、似见其人、似见其情”的境界,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欣赏作品都是情感的艺术,其情感的丰富和显露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秀的欣赏音乐作品倾注了作者美好的情感,尤其是对党、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体会情感。
首先教师必须对欣赏作品有正确的情感把握,在学生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对作品的内容,表现的主要方面作必要的点拨。有可能时,在学生的反复欣赏后小组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的创设体会情感。先介绍诱发情感因素的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而在情境中获得一定的内心感受。
总之,我认为每位音乐教师应主动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环境,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