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析基于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完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迅速发展,内部审计已融入了公司治理的新内涵。本文在探讨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公司治理下制约内部审计的因素,进一步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提出对策
1001-828X(2013)03-00-01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依存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极为重要、特殊的地位,它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指包含法律、文化等在内的有关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相关者的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将内部审计融入公司治理之中,提供实时、持续的监控,并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从而将关注点转向为企业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新的发展方向。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目前上市公司中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真正大学毕业且所学专业属于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等科班背景出身的很少,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所学专业为上述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他们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薄弱,控制风险的意识缺乏,胜任风险导向审计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在我国的报考持续升温,但最终通过考试取得该项资格的人员并不多。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被分割。对于将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的框架中,《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并未做强制性规定,由于未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认可,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仍是“查错防弊”,尚不能对公司管理做出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管理审计也未得到广泛的开展。由于没有得到公司治理的支持,内部审计缺乏活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成果没有被公司治理较好地利用,而导致效率缺失。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三)内部审计技术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受自身的知识、技能所限,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不熟悉,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规则,缺乏企业管理、风险管理及经济预警等方面的知识,与企业的需要及发展相距较远。在审计方法上,内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不足,尚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实行该方法。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采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高度发展的现状。
(四)内部审计人员执业环境亟待改善。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频繁。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缺位”情况严重,对公司的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内部人控制”严重,导致“内部控制人的一股独大”。这样的环境影响了公司的经营自主性,不利于公司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一)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市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综合驾驭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企业内部审计专业队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二)改革内审机构的设置模式,有机融合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可以代替其他监督体系,对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起到质量上的保障作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机制,以及控制权市场等共同发挥作用,可以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设置模式。对于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公司,比较好的方式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对于非国有的大型股份公司及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监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有效设置可以弥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促进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及时更新内审技术与方法,制定相应法规。内部审计在执业过程中,应及时更新审计技术与方法,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变量,把风险思维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从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从现场审计转变为远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做出强制性的规定,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设立和完善区域性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此外,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不断加以总结、改进、充实和提高,最终使我国的内部审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四)优化内审执业环境,保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受资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项及相关法律规章外,不受其他事项的干扰。内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和生命,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原则,从而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和公正。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涉,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凌生春.关于我国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7(10).
王朝阳.国内外上市公司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述评[J].审计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