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走向世界中国会计走向世界第一人:杨汝梅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杨汝梅(1899~1985年),字众先,笔名杨众先,英文名J.M.yong,男,河北省磁县人。会计学博士,教授,最早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中国会计学家,我国会计界闻名世界的巨星。

一、个人生平简介

杨汝梅,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8月22日出生于河北省磁县。1921年(民国十年)北京铁路管理学院(现北方交通大学)毕业,因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被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费选派,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会计)专业并获学士、硕士学位,后师从世界著名会计大师佩顿教授读博,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所撰博士学位论文为驰誉世界的《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1926年底回国后,始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讲授会计学,从此与会计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伴随他走到人生尽头。1927年夏,受聘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会计学教授兼教务长。两年后,转任该校商学院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及会计学会常年顾问,同时兼任光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沪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会计学教授。
1933年,应邀担任国民政府盐务稽核总所副监理兼账务股长,开始了人生中的会计实务之旅。翌年,与会计名家卫挺生、潘序伦、徐永祚、奚玉书、安绍芸、雍家源、李鸿寿和许敦楷等51人发起,于当年11月成立中国会计学社。1937年,移任隶属于国民政府信托局的上海所得税税额审核处总审核。1942年来到重庆,受命担任、中国、交通、农民4银行联合总管理处(简称“四联总处”)会计长。1945年,因“四联总处”第3次改组,会计处撤消,先后就任银行汉口分行经理与总行会计处处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移居香港,加盟香港新亚书院,先后担任系主任和商学院院长等教职。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改任该校教授兼系主任与商学院院长至1980年退休。之后,受聘浸会学院经济学教授、暨南学院院长等职直到生命终点。1985年9月8日,中国会计界闻名世界的巨星,陨落在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寓所,结束了长达36年他乡漂泊及辉煌壮丽的会计人生,享年87岁。遵从杨氏遗愿,其子将先生骨灰迎回上海,于1986年10月29日安葬于苏州吴县东山公墓。
1988年,郭道扬著《中国会计史稿》将其列入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2000年,郭道扬绘制《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被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收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名第3。2001年,王建忠撰《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列入20世纪19位中国会计人物,排第7位。2013年,被评为首届中国会计名人,在9位中排列第5。

二、《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及理论主要贡献

杨众先教授一生主要从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主要论著有《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1927年),《借贷对照表与资产评估的关系》(《会计学报》创刊号1928年),《双推式的推敲》(《会计学报》1929年第2期)和《商誉之性质及其与企业收益之关系》(《会计杂志》1935年第6卷第

5、6期)等。

《商誉及无形资产》是中国学者撰写的达到世界水平的第1部会计著作,其理论水平令会计学人叹为观止。该书于1927年在纽约由The Ronald Press Company出版。全书共10章,Chapter 1: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s;Chapter 2:The nature of goodwill;Chapter 3:Goodwill and business profits;Chapter 4:Other intangibl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goodwill;Chapter 5:The relation of goodwill to superior earning power;Chapter 6:The imputation of excess earnings to specific intangible factors;Chapter 7: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intangibles not acquired by purchase;Chapter 8:Analysis of specific non-purchased intangibles;Chapter 9:Purchased intangibles:their nature and treatment in accounts;Chapter 10:Intangibles in partnership and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1936年,施仁夫先生将其译为中文时,征得杨师同意改书名为《无形资产论》,作为“立信会计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1978年,美国选编20世纪以来出版的世界经济学名著分册再版,杨氏的《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一书收录于该丛书之列。1993年,杨时展先生将该书与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1905年)、谢霖和孟森合著《银行簿记学》(1907年)一并入选《中华会计思想宝库(第1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再版。2009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将该书列入“会计经典丛书”再次印行。2001年,王建忠撰《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著作)》,将此书作为20世纪12部中国会计名著收录其中,排第4位。可见,这部巨著的学术价值之高,在中国乃至世界会计学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无形资产论》共9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无形资产的一般理论,即第1章总论:无形资产的一般定义,无形资产的特质。第2部分商誉的性质及几种关系,即第2章商誉的性质,商誉的经济特质、商誉范围的扩大;第3章商誉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概说、销售上的商誉、制造上的商誉、理财上的商誉;第4章其他无形资产及其与商誉的关系,商标与商号、继续价值、营业特许权、专利权与版权及商业秘诀;第5章商誉与额外收益能力的关系,商誉的广义诠释、额外收益分属的困难、商誉的收益与各种特权收益。第3部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即第6章非购入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非购入无形资产应否入账、资产的会计价值与处理无形资产的关系、不确定与不稳定价值不应视作资产的理由、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差异价值的处理法;第7章各种非购入无形资产的分析,商誉、商标及商号、专利权与版权及商业秘诀、营业特许权;第8章购入无形资产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购入无形资产的性质及其涨价及折旧、无形资产摊提折旧的方法与性质;第9章合伙及公司改组时无形资产的处理,合伙改组时无形资产的处理、合伙改组公司及公司合并时无形资产的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处理等。该书对无形资产理论与会计处理作了许多精辟而独到的论述,以《无形资产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说明之。一是界定了无形资产的基本含义。他在批驳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对立的3种划分标准——“物质存在论”、“价值实现论”、“资产分属论”的基础上,认为“会计上所谓无形资产者,实系某几种具有同样性质资产的专称,与其他各种资产,并无对立的意义。”二是阐述了无形资产的产生与特质。杨氏认为,无形资产是借法律的保护和政府给予的特权而产生。以经营的优越性、独占性为条件,“不能以成本或市价为其估价的标准,……唯一标准,乃为各该无形资产所属企业本身之收益能力超越一般同业的程度”,且价值缺乏稳定性。三是提出了商誉理论。商誉是“企业中由于一切组织完善及管理得法所获得的利益”,其范围是凡足以“使某特种事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大的收益”者,包括“制造上的商誉”、“销售上的商誉”和“理财上的商誉”等3类,它的形成与产品制造与销售、企业信用关系,以及制造与理财上的商誉的转让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企业中特殊亲善的结果”、“持久性”、“有转让的可能性”和“必可以货币衡量”等基本特征。四是各类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即分类叙述了非购入无形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合伙及公司改组时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原则。其一,关于非购入无形资产的入账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非购入者不能以所获额外利益还原为资产价值而列入账表;另一种认为,应根据获利能力,按额外利益还原为资产价值,以反映整个资产价值。作者基本赞同第一种观点,“对于非购买的无形资产,不应表示于账簿及资产负债表上”,但主张对某些发明取得成功的支出,以及向政府注册或因保护专利权而引起的诉讼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列账。其二,关于购入无形资产,即商誉,商标及商号,专利权、版权与商业秘诀的会计处理。他认为,购入无形资产会计上可以商誉入账,或设一“额外获利能力成本”账户处理。购入无形资产的折旧,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杨氏认为,无形资产变幻莫测,应分期摊销,可使用平均法、现价法和定率法等摊提折旧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三,关于合伙公司改组时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他依据合伙改组股权完全变更、部分变更,合伙改组为公司股东不变、股东和股权关系发生变动,以及几个公司合并时财产经过估价有额外收益,发行新股票收购旧公司,公司合并或合伙改组为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处理等几种情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则。《无形资产论》所阐述的上述理论观点,不仅在当时的会计理论界具有开创性,就是在时隔近百年的21世纪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不愧为会计学领域的不朽篇章。
杨众先会计理论的贡献及《无形资产论》的学术价值,得到众多著名会计学者的高度评价。潘序伦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这样写道:对于一切无形资产的性质及其会计处理的方法,分析至为详尽。……其立论之精深无与伦比,欧美学者久已奉为圭臬,会计名家佩顿在他所编会计大全一书中,数处引用其议论。杨时展教授如是说,书中的不少见解,在佩顿教授主编的《会计师手册》1934年版时,曾和当时会计学界的泰斗凯斯特、哈特菲尔德等人的观点一起,多次有时乃至成段地被引用。……杨氏是中国会计学者进入世界会计领域、其成就达到当时世界水平的第1人。李鸿寿教授指出,从1933年到1947年,世界上还没有研究无形资产的人士超过杨氏者,这的确是中国会计界足以引为自豪的事。
杨教授不仅在无形资产理论方面世界领先,而且在其他会计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早于1929年,在《双式的推敲》一文中,对借贷记账法进行了详尽而严谨的评述。文章称:借贷一词,实际上可以弃之不用,也就是将账户两方称为左方、右方或者是上方、下方就可以了,只是沿用已久成为习惯,一时不易废弃。但是,在当今会计制度之下,借贷二字已逐渐失去其普通本意,一般会计学者不愿意承认其缺陷,仍坚持自圆其说发明种种解释,其用意在于使借贷原义在各种账法内能够通用,并进一步让初学会计者作为登记的借镜。当借贷关系仅限于往来账时,意义容易明了,但是,用于普通财产的变化或营业上的收入与支出时,意义过于勉强,发生混淆在所难免,以至于复式记账原理愈加难以领会。尽管这一评述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对于今天理解借贷记账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育与实务主要贡献

杨众先教授既是一位理论大师,又是一位教学名家。在会计教育方面,以一贯勤于治学、自律严谨而著称。他从教50多年,长期讲授会计学、高等会计学,桃李遍及国内外。在担任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期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为督察学生学习和考核学生成绩起见,严订考试办法,建立周考、月考制度,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吴君实、曹振昭先生等一批会计大家。吴君实先生曾于1927年~1928年在暨南大学受业于杨先生,修习高等会计学。据吴氏回忆,杨先生上课时不照课本宣讲,而是对每一会计题目,首先历述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之论点与意见,较其异同短长,而后加以评议。曹振昭则受业多门会计学课,更加深体杨先生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及言教身教之嘉言懿行,以故当时深受同学之一致爱戴。
会计实务方面,杨汝梅先生1942年~1945年在重庆担任“四联总处”会计长时,站在会计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统一7行、局会计科目入手,制订和完善了7行、局的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了7行、局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制度与核算方法的统一,促进了重庆及西南金融业的发展,“四行两局”在西南地区的金融网点,由1943年的257所发展到1945年的千余处;邮政储金汇业局下属支局,也由1941年的不到50处,1943年发展到近百处;1943年底,全部银行钱庄资本总额中,“四行”资本总额占48.4%,其金融独占地位相当突出。金融业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农业经济投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积累了资金,奠定了基础。会计毕业实习报告
杨汝梅(众先),北方交大留美生,佩顿名师育英杰;无形资产阐高论,欧美学者奉圭臬;民国知名会计家,桃李芬芳逾国界;导师心中之翘楚,论著英名同日月。
参考文献:
吴君实、曹振昭:《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早期会计学家杨汝梅(众先)先生》,《上海会计》1999年第11期。
《中国当代会计“双杨”》,《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第9期。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3]赵友良:《关于无形资产若干问题的探讨--为纪念杨汝梅氏著〈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70周年而作》,《上海会计》1996年第8期。
[4]杨汝梅著,施仁夫译:《无形资产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编辑 余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