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理由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会计准则的高效可行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由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尚存有一些缺陷,使得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定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难以遵循,从而导致准则制定存在一些难题。因此,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现存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会计准则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A会计学专业论文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最为重要。基本准则是在1992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将发挥积极作用。
基本准则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多角度地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以及财务报告。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其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基本准则具有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会计实务中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92年底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至今已先后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工作的起步较晚,当前的会计准则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一)准则的可操作性不够。

随着大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对谨慎性原则的增强,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日益显现,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强。例如:期权、权证目前在我国不存在活跃市场,市场不明确,公允价值的取得不具客观性。

(二)会计使用目标的差别。

为信息决策者或在证劵市场上的投资者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多是的服务于资本市场,为而中小企业使用会计信息而制定的会计准则倾向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效率。资本市场需求和企业管理需要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在不同的使用目标之下,统一会计准则很难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被充分披露或高效有用。

(三)准则与法律法规不配套。

在执行准则进行转换时,公司发现有些准则执行起来左右为难,不执行是违规行为,执行又缺少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产量法折旧、弃置费用折旧、公允价值重估等,企业难以确认递延所得税和进行纳税调整。

三、制定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准则的实用性。

会计制度的确立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盲目追随国际准则,也不能“闭门造车”。全面加强与国际会计界的交流和合作。

(二)明确的会计目标。

在会计目标中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1、服务对象。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具有经济后果,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不仅要考虑投资者的需要,同时也要服务于其他利益相关者。
2、降低决策的成本。确保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全面真实地反映,并作为会计信息的必要组成部分。
3、具有普适性。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因此跨国经营者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进而更好的扩大跨国经营。

(三)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加快针对新问题的有关法律制定和对已有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尤其是要通过立法遏制利用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新准则与法律、法规能相互协调以及会计准则体系有序高效。

四、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推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尽管新的准则有不少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新会计准则的确立,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所以我们应深入体会与理解,遵照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考察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抓紧时间做好应对策略和实施准备工作,从容面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班级学号:20101326004)
参考文献:
IASB.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刘峰.会计准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2000.
[4]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