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谈高校绩效预算编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预算管理是配置高校内部资源最重要的手段,也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说明高校预算编制引进绩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阐述了绩效预算的编制程序。
关键词:高校 预算编制 绩效管理 指标体系
着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由单纯的财务收支转变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通过对学校资产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并进行相应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进行综合性财务管理。其中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采取何种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乃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的缺陷财务与会计论文

(一)预算编制程序不科学。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经费都是靠国家下拔,高校缺乏自主理财意识。编制预算时先由校内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上报下年度的预计支出明细,然后由财务部门依据历年的实际支出情况进行调整,审批后执行。其弊端是:预算执行部门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尽量多争取预算资金。对下拨的预算资金缺乏管理意识、效率意识,盲目使用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领导只对财务调整后的预算进行审核,缺乏从全局上对学校传统项目和优先发展项目进行资金倾斜,不利于学校办出特色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内容复杂,预算管理体系不够缜密,致使财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各院系、部处的创收资金及专项经费情况,使得相关收入和相应的支出没有完全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脱离了学校整体预算,不能真实反映学校财务预算的整体情况。
(三)预算编制方法较陈旧。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编制方法很多,如基数法、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但是大多数高校采用基数法编制财务预算。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基数本身是否合理无从考证,未来发展趋势是否会大大超出或低于基数也没人注意。如此周而复始,在不科学的基数上预测,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合理,恶性循环。
(四)预算执行和考核不严格。在预算管理中,只注重预算的编制,不注重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变动随意性大,导致许多高校的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差较远,财务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保障;没有完善的预算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预算管理机构,预算执行的绩效不能合理评价。

二、高校预算编制引进绩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美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始推行绩效预算。普雷姆·詹德在《公共管理》中阐释了“绩效预算”是指要阐述和明确请求拨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包括绩、预算、效三要素。绩是指业绩指标,表明申请财政拨款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目标或计划;预算是指达到这一业绩所需的拨款额;效是指业绩的考核及业绩与预算挂钩的方式。我国高校采取“绩效预算”编制,实际上也就是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不仅重视投入而且要注重产出的效益。要做好“绩、预算、效”三要素的结合。
(一)实行绩效预算可以增强预算约束力。高校现行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追踪问效手段,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预算的约束力差。推行绩效预算能够理顺预算分配关系,极大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能够规范单位的各项活动行为,使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考核,都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来约束和维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实行绩效预算可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预算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实行了综合财务预算。一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中还采用了零基预算,逐步提高了高校的预算控制效率。但是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部门预算的约束力被大大削弱了。在传统预算管理体制下,预算编制与资金使用相脱节,财务处与各部门实际上站在对立的角度,在预算经费指标上进行博弈。绩效预算实际上把预算的执行权还给了部门,在确定了部门的业绩指标和预算指标后,部门可以在这些指标的前提下,自行调整实现业绩指标的技术路线,一方面使财务部门较好地控制预算规模;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三)实施绩效预算是建立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体系的需要。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经费”这一方式进行制度安排的。财务部门按自身的意图编制、执行预算,本身就缺乏内在约束机制。尽管有学校审计部门的监督以及财务内部的监督体系,但这些外部监督难以摆脱各部门自身需求膨胀的牵制,以至于支出扩张成为财务预算编制的定律。绩效预算,则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把学校作为一个提供“产品”的经济部门,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起人才培养成本的核算体系。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只考虑学校公共资源存量的做法,从而使预算紧紧围绕“产品”的成本,体现了预算的约束机制。
(四)实施绩效预算是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实施绩效预算,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将会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比如,适当放宽对资金投入的控制程度,更加关注于资金支出的效果,从而使资金支出更好地反映学校阶段性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绩效预算”模式,即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在预算中融入了成本核算的理念,从而从制度上强化了学校的内控机制。增强预算资源分配与各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提高资金支出的科学性、规范性。

三、高校绩效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环境

(一)绩效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1.明确高校的战略目标及阶段性计划。高校在实施预算管理前,应该认真进行高校发展政策的调研和高校自身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确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项预算,以便使各项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2.预算指标客观公正、易于接受。高校的预算指标以对高校未来办学活动的预测为基础,并将这些活动在各部门之间合理的分解,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保障高校各项活动顺利实施。3.关注以人为本、注重绩效考核。人不仅是预算的制定者和预算信息的使用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和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更是预算工作的主体和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要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高校的预算工作便无法搞好;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与教学科研达到的目标相比较,进行纵、横比较,考核预算分配绩效。

(二)绩效预算编制的环境。

1.建立绩效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合理高效的绩效预算组织结构是绩效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从整体把握绩效预算管理的流程,运用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协调机制构建绩效预算管理团队。
2.健全绩效预算的管理制度。高校推行绩效预算必须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如预算分配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绩效评价办法等。围绕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可行性论证制度、考核机制、预算绩效的后评价制度和岗位职责。会计类论文
3.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打造绩效预算管理的工作平台。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必须建立在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推进绩效预算财务管理信息,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打造强大的预算信息平台,该平台包括:项目管理、账务核算、收费管理、预约报账、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信息、学生管理、合同管理、图书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网络捐赠平台等。高校可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发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决策者编制、执行、监督评价预算提供有效工具,提高绩效预算管理水平。
4.高校推行绩效预算,离不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高校推行绩效预算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同样需要培育外部优良环境。和谐的外部环境是高校绩效管理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例如国家招生政策调整、高校生源市场的变化和政治环境等都会给绩效预算的推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绩效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当年预算目标。为了保证预算制定与实施的严肃性及权威性,高校应首先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明确学校年度及滚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总体预算的政策与结构;分析学校计划目标与预算之间的关系;负责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评价校内预算部门根据其部门年度计划所制定的年度预算的要求及拨款优先原则;准备预算时间表等。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增强年度绩效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采用统计法或者经验评估法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定额标准体系,做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实现量化定额管理。同时,为强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与廉政建设,应将定额标准向校内所有部门及全体教职工公开、向教职代会报告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接受监督。
在掌握绩效预算管理信息库资料基础上,合理准确编制全面的年度绩效预算。要做到项目预算与项目目标统一,资金与绩效关系明确。各部门提出预算或支出要求时,必须制订出一套能综合反映部门业绩、便于考评的绩效指标,尽量做到建议的开支与预期的结果之间紧密联系,最好把预期结果与不同的预算开支联系起来,以便根据学校的财力选择恰当的预算,也便于外部考核和监督。
(三)实行中期绩效预算执行过程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完成进度、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目标偏差情况等进行阶段性跟踪、评价,借以了解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目标,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出现的问题,如果属于主观控制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进一步明确完成目标的进度安排和时间表,如果是由于制定目标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绩效目标已经不切实际或者无法实现,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作出解释并推荐改革方案,以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四)强化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关键是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思想,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营运效率、学校事业发展、员工、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指标体系设计如下:
1.与学校事业发展有关的绩效指标。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教学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外交流等目标达成情况,承担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项目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设施完好率、更新率,全国性指标排名变化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2.与营运效率有关的绩效指标。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完成率、增长率,生均财政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收入,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师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在职人均人员经费,生均消耗性教育经费支出,师均消耗性教育经费支出,重点实验室利用率,生均设备费,生均图书等。会计系实习报告范文
3.与教职员工有关的绩效指标。包括: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师生结构,专任教师结构目标达成情况,员工待遇适配度,员工满意度,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对优秀教师的吸引程度,员工生产效率,员工劳动积极性、创新性等。
4.与学生有关的绩效指标。包括:学生对学校服务满意度,对教师、教室、图书馆等学习方面条件和住宿、食堂、交通等生活方面条件以及校园文化氛围方面的满意度,每万名学生论文、作品、专利、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情况,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课程统一测试合格率或平均分,学生的按期毕业率、辍学率、考研率、一次性就业率等。
(五)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对资金使用效果较好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优先安排,对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项目,减少甚至停止其资金的供给;二是将绩效评价纳入部门考核和人事考核体系,落实预算的管理责任,提高校内部门工作效能。X
参考文献:
1.杨燕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维度的应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孙思维.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J].会计之友,2011,(9).

3.陈江涛.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平台搭建构想[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向海燕,宋贝贝.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李尽发.项目绩效预算决策分析与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