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挂账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财务挂账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经营性挂账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是历史遗留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市粮食经营性挂账的产生、影响及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挂账的解决寻找出可行的路径,以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 经营性财务挂账 消化

一、经营性财务挂账的概念界定

挂账一词的出处不详,新华词典并未收录该词,尚没有通用的解释。根据习惯上的用法可以归纳为:因交易形成的欠账暂记,既包括人欠,也包括欠人,如购买商品、消费服务不付款,通过打欠条或是签单等方式暂时单方挂账或是双方都记录挂账。财务挂账则既包括因交易形成的欠账由财务人员通过适当的会计科目记录挂账,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也包括按会计制度规定应该记入损益科目的资金收支,因为受某些情况的影响暂时列入另外的科目,如企业的潜亏、潜盈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挂账。
财务挂账又分为政策性财务挂账和经营性财务挂账。政策性财务挂账是指企业因为执行各级政府制订的政策而形成的财务挂账,如应拨未拨的补贴、应补未补的亏损等。本文所指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则是指企业的财务挂账中按政策经审计核实认定的政策性财务挂账。经营性财务挂账通常是指企业在自主经营中因经营不善或经营失误形成的资金欠账,或是由银行贷款挂账,或是由各类往来挂账,经营性挂账一旦形成,即意味着企业资金流断裂和企业破产。本文所指的经营性财务挂账则是指除政策性挂账外的各类财务挂账,专指没有自有资金可以抵偿的各类资金支出,包括消耗性资金支出和非消耗性资金支出,如资产损失、呆账死账、潜亏、挪用信贷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等支出。

二、经营性财务挂账的影响

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挂账产生的特殊性,到目前,债权银行并未采取强制弥补的措施,但也对企业的改制和经营产生了很多影响,进而也影响到整体粮食安全。

(一)影响企业改制

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是伴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政策的重大改革,其成效对国有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角色转换、发挥主渠道作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按期完成了购销企业合并和人员分流任务,但是由于经营性挂账的影响,部分企业没有真正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只是将原企业注销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公司,从账面上承接了原企业的资产债务,但从产权上并没有实现法律意义上的承接,主要是因为经营性挂账占用了贷款,致使在贷款行抵押的土地不能撤销抵押,导致其权证的所有人仍然是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得到实质落实,无法真正实现“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使企业改革无法继续深入,产权无法从法律上理顺归属关系,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深化改革的瓶颈。

(二)影响企业经营

经营性挂账的存在,一是直接导致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低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规定,除挂账外,在该行没有其他融资品种的客户为“挂账类客户”,“挂账类客户如除政策性挂账外无其他挂账直接认定为BBB;如除自补挂账外无其他贷款直接认定为BB”,而大部分有经营性挂账的企业在农发行没有其他贷款,信用等级被直接确定为倒数第二信用等级BB级,由于这类企业不具备“产权明晰”和“资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符合一定标准”的前提要求,无法取得贷款资格,不能得到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因为资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多数企业经营处于停滞状态。二是企业的主要资产长期抵押在银行,无法进行资产的处置和开发,使资产难以盘活、不能发挥促进企业经营的作用。三是受经营性挂账的影响,导致企业长期无法正常经营,资产闲置,人员流失,更多的国有资产价值难以体现并逐渐流失,严重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旧的挂账没有解决,新的损失又会形成,以致恶性循环。

(三)影响整体粮食安全

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稳定。影响粮食安全的不仅仅是粮食生产,粮食流通也是重要一环。粮食经营全面放开后,外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纷纷进入粮食流通市场,外资凭借其资金优势很容易抢占过去属于粮食企业的市场,而粮食企业,尤其是众多的县属粮食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在资金上处于劣势;粮食经营放开后,出现了许多个体经营粮商,它们因为具有社会负担轻、经营灵活等优势,已经逐步蚕食粮食收购市场,成为外资等大粮商的底层收购雇佣商。在这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下,众多实力弱小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处境艰难,如果不出现大的政策变化,这些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国有粮食企业的消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个体的消失,就如同随着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消失而消失了油脂的定价权一样,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如果不能承担起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粮食安全就有可能会敲响警钟,外资在把点多面广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挤跨后,一旦遇到时机,就会操纵粮食市场,进而操纵粮食生产,威胁整体粮食安全。虽然中储粮企业也具备平抑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但其毕竟数量不多,布点集中,而且属直接管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则点多面广,直属各级政府管理,即时调用,即时行动,反应时间短,作用范围大,是政府应急调控的重要工具。

(四)经营性挂账的账务处理不规范

经营性挂账只是一个理论概念,既包括经营利润的负数,也包括没有进入损益但已经成为损失的各类支出,即通常意义上的潜亏,对这类经营性挂账从会计处理上并没有具体的、规范的处理办法,发生挂账的企业也不愿意将潜亏反映为明亏,因此一直也没有进行账务处理,仍然在原科目反映,多数在各类往来中体现,个别的通过待摊费用反映,这就使企业的经营性挂账大部分虚化为资产,使资产与权益不实。

三、经营性财务挂账消化的途径与方法会计毕业论文

解决经营性挂账之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性挂账进行彻底地清理,然后根据清理后的挂账金额研究制订出可行的消化方法。(一)清理
粮食经营性挂账均产生于2004年前,时间跨度大,中间又经历多次改制和人员变动,尤其是当时的财会人员和当事人已经退休、买断或调离,因此,清理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必须精心准备,细致安排,努力让清理结果准确、扎实。
1.实事求是、账销案存。凡实质已经形成挂账的各类呆、死账,都应按挂账清理归类。 《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政部财企[2002]513号)明确规定了各种应收款项能够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要素,企业在日常的财务处理中必须严格遵从,尤其是要加强各类应收款项的管理,避免出现坏账损失。但如果在这次清理中也严格按此规定的要素确认历史已经产生的呆死账,就使清理工作难以进行,无论是从成本考虑还是从可能性上考虑,都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准绳,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进程。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还要坚持账销案存的原则,专册记录,专档保存,专人负责,继续保留追索权,也可以结合这次清理,将所有的呆坏账档案记录和追索权上收到县粮食主管部门,统一追索。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2.全面彻底、细致准确。要按照清理挂账的范围,全面清理,不留死角,从账簿到凭证,细致排查,力求准确,同时要即时登记清理底稿,做好清理记录,清理结束后要整理存档备查。
(二)消化
粮食经营性挂账是当时的国有粮食企业在执行国家粮食政策过程中产生的,是历史的产物,对改制后的粮食企业影响深重,粮食的特殊性与国有粮食企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兴衰,事关能否正常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事关粮食安全,因此,粮食经营性挂账的存在,与各级政府、挂账银行和挂账的企业都有密切关系,三方都应采取切实的措施尽快消化挂账。
1.财政支持消化。(1)按挂账额的一定比例在一定年份内通过预算帮助企业消化。(2)用粮食风险基金节余中的部分资金帮助企业消化。(3)制订有针对性的减免税政策,帮助企业消化。(4)对企业使用的土地,凡未改为出让性质的,一次性改为出让用地,出让金以县为单位统筹用于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5)对企业处置土地资产的出让金以县为单位全部统筹用于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
2.银行帮助消化。企业发生经营性挂账不是银行的责任,银行也没有帮助企业消化的必然义务,但企业的挂账就是银行的呆账,能否尽快尽早的消化挂账,与银行就产生了必然的关系,因此帮助企业消化挂账也就成为了银行的必然要求。银行帮助企业消化挂账有两个途径:(1)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尽量核销企业挂账。一是利用好国家政策,按政策核销挂账。2009年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9]12号)规定,金融机构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对单笔贷款额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 按照这一政策规定,2008年1月1日前发放并已经认定为不良的中小企业涉农贷款也应按此原则处理,虽然目前该项政策已经截止到2010年末失效,但仍具有很好的参照意义。二是积极向总行反映粮食企业经营性挂账问题,呼吁总行能够出台有针对性的核销粮食经营性挂账政策,比如利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一定比例核销粮食经营性挂账。(2)划断老挂账对企业的影响,对粮食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步入正常的经营轨道,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弥补经营性挂账。
3.粮食企业积极消化。经营性挂账虽然不是由现在的企业形成,但事实上已经由现企业承继,而成为挂账的主体。挂账的存在受直接影响的也是现企业,固然从理论上政府应当对消化挂账承担必要的责任,而最具紧迫感的则是现企业,经营性挂账问题一天不解决,对企业就会多一天的负面影响。因此,现企业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管理,促经营,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增大经营成果,尽快消化经营性挂账。(1)深化改革,盘活资产,创新机制。一是彻底改制。对于已经无法发挥国有企业效能、扭亏无望的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整体出让、破产等方式进行改制,在合理安置全部国有企业职工的前提下,退出全部国有资本,将能够置换收回的国有资金统筹用于消化经营性挂账,适用破产方式改制的,通过破产争取银行核销该企业的经营性挂账贷款。企业改制前,应当与银行进行积极沟通与协调,取得银行的理解和支持,争取银行解除其他企业的担保责任,防止出现连环债务危机。二是企业主管部门应重点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企业共同发展。针对农发展银行抓大放小、扶强弃弱的信贷取向,而粮食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又离不开信贷支持,应重点选择管理、信誉、设施、经营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从资金、储备和税收等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打造成区域内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龙头企业,进而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合同关系,或是入股合资的方式,将周围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纳入统一的经营体,既发挥出整体的实力优势,也带动其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整体扭亏增盈。三是改革内部分配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动力,提高经营效益。粮食企业应当通过科学设岗、明确职责,定岗定员,定量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理顺分配关系,使企业效益的增长与职工个人收入形成有机的联系,从而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2)转变思路,适应市场,开拓经营。经营是企业收入的源泉,没有经营,现代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要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前提就是经营的永续和拓展,而唯有经营的扩大,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弥补经营性挂账。一是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颈。已经取得农发行贷款资格的企业,要积极与发行沟通联系,努力完善贷款条件,争取发行资金支持。尚没有取得发行贷款资格的企业,应当通过代销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并通过自身不断的资金积累,由小到多,逐步做大做强。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信誉意识和长远意识,以诚信吸引客户,以诚信打造企业品牌,以诚信赢取市场,杜绝短期行为,把企业的形象打造成金色的招牌,吸引更多客户,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三是要创新经营方式。要突破单一的现货经营模式,努力探索期货、远期电子交易等现代营销方法,提前察觉不良信息,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果。但应该杜绝利用期货炒作买空卖空和单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使企业经营的方向和目标更明确,从而降低盲目经营而出现的各种风险。(3)堵漏建制,强化管理,促进经营,提高效益。企业越发展,管理越重要,面临的管理压力也越大,管理的质量就越显关键和重要。一是要加强人员管理。只有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和发展的血液,应通过强化内控机制,保证其流向正确、有序,并防止流转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一套资金从流出到收回的流程图,每一环的节点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严密的手续传递程序,使之节节相联,环环相扣;包括一套完整的责任监督和追究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能尽早发现,及时纠正。
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粮食企业要特别杜绝以下四种行为。一是赊销行为。要坚持“钱货两清”的资金结算原则,宁可不交易,也不能冒险违背结算原则而发生上当受骗问题。二是体外循环行为。体外循环往往是暗箱操作,失去了银行的监管,失去了会计、统计监督,使企业资金处于失控状态,极易发生被骗、被拐、被盗等问题,而且导致账实不符,使企业管理出现各种漏洞。三是杜绝随意存放行为。坚决执行管理规定,超限额必须交存银行,对库存要安排好人员值班,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保证安全。四是杜绝小金库行为。小金库除易导致腐败问题外,也是企业资金流失的一个漏洞,为乱开乱支、大手大脚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很大一部分资金退出了正常的资金周转。三是要加强费用管理。费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制订严格的费用开支管理办法,避免浪费和流失。对费用开支要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通过分类归纳,做到心中有数,找到以后节支的突破口。经营规模较大、分支单位较多的企业还应对费用开支实行预算管理,由经营单位和管理科室、班组在年初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制定本单位的开支预算,逐级汇总审核,严格按预算控制费用开支,超预算及临时性支出,要从严控制。企业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搞活经营,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消化粮食经营性挂账的目标。
总之,粮食经营性挂账在清理核实后,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通过财政、银行和企业等多方不断的努力,才能尽快消化粮食经营性挂账,真正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与其他粮食经营实体在市场中平等竞争,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能够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