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浅谈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出台背景的阐述,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新旧财务规则的差异,对新旧规则的衔接问题,特别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和在建工程的核算衔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规则 差异 分析 衔接
2000年以来,财政部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五项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2月7日颁布的财政部68号令,对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8号令,以下简称《旧规则》)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新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差异分析

(一)重新定义了规则的适用对象

《新规则》的适用对象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删去了“国有”二字。这一变化是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结果,不仅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国有事业单位可以执行本规则,“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可以执行本规则。”财务专业论文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将更为清晰,那些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事业将在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人民群众也将更直接、更现实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财政部门根据正常业务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或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财务管理的平台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

(二)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编制和执行

《新规则》对第二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了六处修改。增加了三条。强化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全方位转变财务收支管理的观念,不仅实施更加综合的财务预算管理,而且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各项事业发展进行更严格而周密的计划。
新规则明确提出了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要将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真正做到“一个单位,一本预算”,更加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二是根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提法,将“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改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三是进一步明确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调整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而不能仅由主管部门审批。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刚性和严肃性,尽量减少部门预算中的追加调整。四是加强了决算管理,充分体现预算决算管理的完整性。

(三)进一步规范了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概念

《新规则》修订了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第一是将“事业经费”改为“财政拨款”,这既包括了《旧规则》中规定的各类事业经费,比如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文化事业费等,也包括了《旧规则》未纳入财政补助收入范围的基本建设投资、住房改革经费、社会保障等。根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这部分收入也属于财政补助收入,是单位预算收入的一部分;第二是强调了“同级”财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除来自同级财政部门外,还可能来自于非同级财政部门,比如学校通过承担考试获得的非同级财政部门的考场建设费,从精神文明办获得的宏志班办学经费,虽然来源上属财政拨款,但不是通过部门预算隶属关系获得的。为避免对财政拨款的重复计算,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账务处理上则作为“其他收入”。
《新规则》规范了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完善了支出的分类和事业支出的定义,在事业单位支出分类里增加了一类支出,即其他支出。第19条第五款规定:“其他支出,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在实际核算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旧规则》中未包含的事项,实务中不同的事业单位核算口径不同,处理方法五花八门,增加“其他支出”符合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实际需要。
《新规则》完善了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结余”改为“结转和结余”。原 “结余”实际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如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需结转下一年继续使用的专项资金结存;一部分是“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两部分资金虽同为结余,但管理要求有所不同。为便于分类管理,将前一部分资金定义为“结转”,后一部分资金定义为“结余”。

(四)进一步强调资产的管理

《新规则》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等方面对旧规则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对出租、出借资产,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资产的界定不再局限于固定资产,而是包括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另外,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效益,明确事业单位可按照国家规定实行资产的共享与共用。

(五)进一步限制对外投资,控制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监督

《新规则》要求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对于对外投资,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这一规范的目的是要求事业单位明确其主业是发展社会事业,以取得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且实际操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业绩相当糟糕。明确财政拨款的结余不得进行对外投资。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增设“财务监督”一章,具体规定了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形式,并提出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接受外部监督的要求。这使得《新规则》的结构和内容更加完善,凸显了财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对财务监督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

二、新旧规则的衔接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新规则》的有效落实,有赖于在实务中新旧规则的有效衔接,下面以权责发生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为例进行探讨。

(一)权责发生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新规则》允许了部分行业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需要,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由于会计原则的变化,会计实务中必将存在衔接问题。

1、收入的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比如对外提供劳务、出租资产,应当按照提供劳务或出租资产的期间,按照应收的款项确认为应上缴专户的财政性资金,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科目。

2、支出的权责发生制

对支出业务,比如接收劳务、购买商品,实际业务已经发生,按照收益期间,对已经支付或尚未支付的款项,进行合理划分,进行分摊确认。对实际劳务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完全支付的事项,应当按照劳务或购货实际时间列报支出,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工作。对新构建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按月计提,列入事业支出,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费用化,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每月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贷记累计折旧,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由于以前的固定资产已经通过事业支出费用化了,那么就不存在计提折旧的问题。

4、投资的核算

虽然限制了对外投资,但实际存在的,收益性较高的投资不应一刀切。对外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不能在投资收回时一次性确认收益。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者股利,应当记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股权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

(二)在建工程的核算

新规则将在建工程作为单独一类资产,明确基建工程在同一账户核算。实务中,发生基建业务时,单位支付给工程承包商的工程进度款以及通过在建工程核算记入“在建工程——XX工程”,购入的工程设备记入“在建工程——XX工程设备”,发生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勘探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合同公证、工程质量监理及审计费用等记入“在建工程——待摊费用”。如果行业会计制度执行收付实现制,则同时确认事业支出,借记“其他资本性支出”或者“基本建设支出”,贷记固定基金。如果行业会计制度允许执行权责发生制,则当期不再确认支出,留待工程完工后,按期计提折旧,确认支出。在工程完工后,应当竣工决算手续,按照审计决算数对在建工程和固定基金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发生数,同时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新规则的出台,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其有效的实施一方面有赖于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新规则的基本精神和各项规定,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新规则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还需要某些相关的衔接办法或者财政部门的指导,以规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转换问题,使新规定切实可行,以防止资产流失。会计专业学科论文
参考文献:
于晓萍.浅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135
张强.谈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的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 2012(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