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制约完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事业单位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虽然会计内部控制理论已趋于完善,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却远落后于会计内部控制理论,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内部控制 完善
随着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融入市场化经营的洪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加。为保持较好的应对能力,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稳定是基础,加强对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尤其是强化对财务活动的掌握,成为事业单位寻求稳定发展的基石。正基于此,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内部控制成为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首先是增强了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控能力,通过会计核算岗位与职责的控制设计,加强了会计人员之间的牵制与约束,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工作,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详实的记录,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促使单位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运用。其次,会计内部控制通过对单位内部人员的行为以及业务活动的监控极大的防范了可能出现的操作层面及业务层面的各种风险,堵塞了财务风险发生发展的漏洞,保持了单位业务运营的稳定性。最后,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为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管理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为事业单位管理控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序的财务环境,从而取得更为有效的管理结果。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内部基础环境薄弱使会计内部控制困难重重关于财务会计的论文

事业单位由于经营压力相对小些,内部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就缺乏。具体来讲,首先,就内部管理制度而言,诸多事业单位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制度缺乏适应性,简单的照搬照用,不进行实际业务匹配性的分析,比如会计管理体系混乱,结构框架不清晰,各相关制度之间的层次关系极不明显,某些控制制度与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雷同,使得单位内部员工常混淆会计内部控制,难以清晰的认识会计内部控制的特殊职能。其次,就内部管理组织而言,一些事业单位要么以单一的内部控制部门来管理所有控制工作,使会计内部控制缺少必要的专业人员,要么对会计人员委以控制重任,形成自我监管、自我评价的情形,降低了内部控制的约束力。第三,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缺少足够的能力也是其会计管理内部薄弱环境的一部分,从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到执行人员,特别是基层的会计人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道德素质水平也不高,容易在会计内部控制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犯错误。

(二)预算控制和风险控制未有效融入会计内部控制

预算控制和风险控制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保持完整与健全的必须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事业单位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往往都不能很好的开展。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总是走过场,从预算制定就存在被忽视的现象,不仅预算编制方法简单,而且预算基础工作如业务预测与分析、预算指标衡量与确定,都不能紧紧围绕单位财务实际展开,使得一些预算指标及内容前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风险控制方面,事业单位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业务活动的范围及业务往来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必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产生机制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会计作为事业单位业务过程直接连接的活动,能更早的觉察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因此事业单位就有必要在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加大风险控制的筹码,以便及时发现并遏制风险,保持财务环境的稳定。

(三)会计内部控制牵制和控制措施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要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一方面要从会计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及责任权利的划分上保证会计内部控制不存在设计缺陷,另一方面要从会计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的实施与执行上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理论能够付诸实践。而现实却是,事业单位一是在某些环节的责任分配与授权上设计不合理,存在权力范围的重叠,导致一些超越权限、违反控制原则的行为出现,形成了极大的控制隐患,二是在会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出现两面作为,控制制度与程序是一套,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套,存在不严格按照控制程序办事的情况,有些控制人员竟认为某些控制过程过于繁琐而私底下越过这些过程行事,这实际上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意义,其预期的控制效果自然难以充分实现。

(四)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考评弱化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来看,首先是其监督机制比较滞后,往往侧重于对已完成会计工作的复查,而缺少对业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控制弱点进行实时的检查;其次是过于相信会计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对潜在的道德风险重视不够,缺乏全面的监督。再有就是缺乏日常考评的机制和明确的激励约束措施,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日常执行情况如何进行评价,采用什么标准评价都未能明确的加以规范,现行的考评标准较为简单,评价方法也需要更科学化,不能充分的对单位部门及人员的努力程度进行分析。而激励约束机制的模糊也使人员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个人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达不到必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追求竞争与进步的动力。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优化内部基础,排除会计内部控制困境财会本科毕业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环境的改善与基础的巩固是一切管理活动得以开展与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首先要从制度环境建设做起,充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梳理好会计内部控制各项制度政策的层次关系,减少各种控制制度形成的交错混杂,为内部人员提供明确而可行的制度指引。其次要以内部控制组织的健全为主线,加大会计内部控制投入力度,事业单位应考虑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关系,既要顾全单位内部控制的大局,也要重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适当的增加会计内部控制力量,并保持会计内部控制组织的必要独立性,避免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的难题。最后,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永恒话题,一方面要从会计基层人员的配备上把好关,进行必要的业务能力考核,多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保持会计队伍素质的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要知人善任,在内部控制管理者的选任上做好工作,要求其具备会计、财务及管理等多方面素质基础上着重考察其统筹控制全局的能力,以形成胜任能力强的会计内部控制领导队伍。

(二)重视预算控制及风险控制在会计内控的应用

预算控制与风险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必然要融入到会计内部控制中去,才能保持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事业单位一方面要足够重视预算控制与风险控制。凡事预则立,事业单位要改正预算形式化、过场化的错误思想,重视预算的事前约束作用,把预算控制与事业单位业务规划结合起来共同指导管理活动;要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提高全体人员的未雨绸缪认识。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控制与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在预算控制体系建设上,事业单位要改进预算制定程序,建立预算前分析、预测,预算时上下磋商,预算后可调节的全面预算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增强预算控制的灵活性。要以财务指标为主体,建立整套的预算控制标准,形成科学的预算目标。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上,事业单位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内部控制部门要与风险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密切合作,交换管理信息,形成风险预测与感知能力,做好风险分类监控工作,加大日常风险监测,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做好风险防范与处理工作。

(三)科学设计会计内部控制结构,强化控制程序约束

会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程序有条不紊是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得以顺利执行的基础,事业单位一要配置好会计内部控制的岗位人员,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二要分配好内部控制责任,明确划分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范围及应当承担的职责,要加强人员之间的权利制约,明确重要控制事项的审批层次,严禁越权审批和越权行事,制定例外情况的请示程序;三是要严格内部控制程序执行约束,要求所有人员均依照控制制度办事,履行必须的控制程序措施,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更改会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以便保持控制措施的切实实施。

(四)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加强考核与激励

首先,要继续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重视从事中、事后设置控制的监督程序,特别是加强事中监督,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定期报告内部控制职责的履行情况,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要加大日常检查的频率,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其次,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考评,根据内部控制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的结果,对内部控制人员工作努力程度和符合程度进行综合考核,以实现公平公正。最后,制度明确的激励惩罚措施,要考虑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奖惩措施的预期力度,合理设定奖励与惩罚的限度,以不失促进作用的同时实现必要的约束。
参考文献:
崔慧芹.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0年第8期
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0期财会本科论文
[3]赵婧.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财经界.2011年第9期
[4]赵红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