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学改革基于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教学革新深思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缩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的审计教学中如何以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
关键词:审计 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道德 实践教学
一、前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内外部的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风险。面对日益增多的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例,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对审计模式的再研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此模式以对经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以分析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为重点,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并根据识别的风险来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审计模式的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审计职业判断是建立在审计专业基础上的判断,是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在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范围内,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的处理方法所做的选择。大量的事实让我们发现:明智的职业判断,可以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而错误的职业判断,轻则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重则容易导致审计失败。通过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我们可以看到,审计过程就是职业判断的过程。
因此,在高校审计教学中,应将职业判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一接触审计就树立职业判断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二、高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审计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审计实务工作的需求。这些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不能利用更为全面的知识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前景、经营环境作出判断和分析,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审计线索。其二,教学仍停留在有关准则、法规的讲解和阐述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是机械了解了审计学中各种不同的概念和方法,对于其具体的运用却不甚清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其三,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最佳的方式,但是很多高校的审计实践教学缺失或者是流于形式。所以,目前的高校教师应以提高审计执业判断能力为核心改革审计教学。

三、以提高审计执业判断能力为核心改革审计教学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强化职业判断能力的根本。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受到压力和动机的影响,在各种压力和动机之下,唯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才能审慎地进行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选择,才能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审计师的角色历来都很尴尬,一方面,接受被审单位的委托,收取审计费用,另一方面,要指出被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中是否存在问题。很多单位虽然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对事务所的选聘进行把关,但目前选聘事务所的权利仍实质性的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作出注册会计师自己的职业判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屈从于有关方面的压力,还是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原则,是考验注册会计师是否成熟的一大标志。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入职之后进行有效职业判断的基础。在审计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结合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实施案例教学,邀请事务所的负责人进行关于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从多渠道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为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自主职业判断提供扎实的保障。
(二)教育应从“传授知识”向“传授学习方法”转变,培育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树立“学会如何学习”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采用的是原则导向,即为审计人员提供分析和判断的基本框架和标准,审计职业判断是在准则基本框架的指导下,对相关事项作出专业分析和决策的过程,所有定量的工作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准则要求审计师根据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采用的审计程序,这给审计人员留下了更大的职业判断的空间。
为了能在实质上遵守审计准则,把握审计准则的要领,掌握审计准则的指导思想和精髓,教师不能就准则讲准则,就规章制度讲规章制度,要向学生明确准则的制定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应当要求学生在吃透审计准则核心要求的基础上,在交易实质的把握上下更大的功夫。教师的作用应着眼于引导,特别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质疑和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多是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否则学生只能机械地掌握审计方法,不能灵活运用,从而影响在具体环境下对职业判断的运用。
(三)通过课程设计,丰富专业知识内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跳出审计的圈子,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分析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所需的知识和经验除了会计与审计知识和经验外,还包括有关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通过经济、管理、金融、证券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有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和合理的经营计划,用扎实全面的知识为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提供基本保证。
(四)通过改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是指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对实际或仿真的案例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问题、形成结论或提出审计建议,以获得审计实践知识的一种方法。审计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培养其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情境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的能力。目前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所占课时的比例在提高,但所用案例以国外案例和国内的审计失败案例为主,国外案例大都是翻译而来,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较为拗口,学生不易理解,且其中存在大量的虚拟案例,虚拟案例缺乏真实性,并很可能存在漏洞。国内的审计失败案例一般以典型公司的真实事件为主,着重介绍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并未能系统地展示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难以反映审计工作的全貌。目前这几种案例在教学中效果欠佳,最好的做法是,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例如定期到企业锻炼或者去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审计项目,通过这种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贴近教学。只有教师熟悉并深度理解的案例,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才能有步骤地带动学生思考,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目标。
(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在审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培养训练出来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因此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实验课建设。学校需要安装审计类的教育软件,软件中的审计实验操作资料是以真实企业为被审计单位,展现了该单位的行业状况和法律环境、企业的性质和经营战略、内控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账、证、表等财务信息的手工记录及电子记录,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制度等,训练学生参与整个审计过程,从初步业务活动的开展,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再到审计计划的编制,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实施,教师将学生按照审计工作岗位分组,进行岗位职责的分配,模拟现场业务,并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以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审计过程反映审计工作的真实情况。这种形式的实验课可锻炼学生根据可疑的数据和审计线索追踪到原始凭证及其他基本资料,“穿透式”地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审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和决策,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二是将社会实践落在实处。学校需运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实习机会,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动员学生多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利用寒暑假安排审计实习,将学生置于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逐步通过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并且学校需要加强对实习效果的多方位评价和考核,切实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金项目《审计学》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实践改革;项目编号:20100177)
参考文献:
1.莫磊.基于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机制的审计教学模式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

2.张丽群.审计职业判断研究[J].审计月刊,2009,(7).

3.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

4.李银香.论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J].财政监督,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