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货币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基本思路基本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协调好这两类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鉴于我国目前复杂经济形势对政策协调带来的困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效应不佳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原则、技术、制度等角度研究具体的协调方法,并提出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效果的建议措施,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所在。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一、影响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不利因素研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甚至导致两大政策出现矛盾冲突:

(一)两类政策内部不协调

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内部不协调,在使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却忽略了税收的减少。目前国内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而且税收的范围广,体现不出政府扩张性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内部不协调,在短期之内,难以协调物价的稳定和充分的就业需求,致使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而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存在矛盾,难免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协调平衡增长。另外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目标、人事、工具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并没有真正实现自我经营、约束、发展和完善。

(二)政策协调配合缺乏技术含量

一是国债政策与市场业务的不协调。我国国债的品种单一,二级市场效率不高,市场发展之后,从利率调控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债市场还不具备市场基准利率产生的条件,不利于储蓄利率的提高。二是政策性与金融技术性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市场份额为追逐目标,采用业务渗透等竞争手段,导致过多的财政资金进入市场竞争领域,从而破坏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另外政策性银行没有过多的资金筹集渠道,会使得财政补贴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从而影响两类政策协调配合效力的发挥。

(三)政策效应传导和协调机制的缺失

首先是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并没有将财政政策的目标分成多个层次,导致传导机制未能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样的清晰,以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容易被把握和控制。其次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受到不健全的宏观调控运行机制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在观念转变方面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致使最佳的调控时机错失,降低了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甚至需要为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付出较大的成本。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路

(一)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则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

首先是根据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两者协调配合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国内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体制转型问题,对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的转变。
其次是在财政政策的协调中,重点关注体制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在经济波动问题产生的时候,要对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借助一定的微观基础,解决短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供应量失衡问题,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是为了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公平性和透明性,要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予以遵守,逐步确立包括企业和居民在内市场主体的经济体制,以便提高市场主体对经济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最后是鉴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差异性,在协调配合两类政策的时候,对两类政策的位置进行确定,以便让两类政策能够承担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责,虽然两类政策之间的地位没有固定的形式。还要根据经济调控的需求,对哪种政策的需求性比较强,就应该采取那种调控政策,譬如在不受年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执行时滞短,而效果时滞长的货币政策。

(二)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含量

首先是强化国债方面的协调配合,国债的品种少、流动性差,经济调节的时候,要调整其品种和期限结构。在重大措施出台之前,结合调控的总目标,对市场调控方向和力度进行控制,对国债发行时间、发行量、期限结构、发行利率、发行对象等进行协调配合。但很多具体问题因为财政和央行职能差异性使然,在期限结构上,央行会通过短期国债的发行满足公开市场业务需求,而财政部门会重点关注的管理,调整财政季节性的收支差额,因此国债的发行,必须与央行资金调度协调好。
其次是强化政策性金融方面的协调配合。通过对政策性金融体系完善,将金融体系和财政货币政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定位好金融体系,以便对财政投资的方向进行控制,而政府在公共建设等方面的权责要划分清楚,以便调控基础设施领域的宏观财政。另一方面是鼓励投资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包括交通、邮政、通信等行业,而每种投资主体中,政府都是其中的一方,鼓励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实行竞争性的管理模式,借鉴相关的经验做法,使得管理制度专业化。而对于建设性资金的拨付,要采用竞争补贴的方法,以减少财政补贴和财政管理的漏洞。

(三)塑造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首先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一是改革企业和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以便企业和银行在利率变动的时候,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在建立微观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二是改革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融资体制,对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扩大,企业方面要拓展融资渠道,同时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比重要适当加大;三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构建合理化的利率市场机制,这样就能够实融机构与市场之间的灵活调节。
其次是财政货币政策传导中金融市场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发展资本市场,防止资本市场过度投机风气的扩散,对资本市场运作进行规范,以理性投资作为引导,发挥资本市场中投资需求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是发展货币市场,创新金融体系,建立统一性的国债市场,使得货币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同时确保票据市场的健康稳定。
最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提高国有企业投资利率的弹性力度,发挥利率在投资中的调节作用,以健康的社会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的增长,以此消除内需扩大时的不利因素。让国企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融入市场当中,以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但相关的措施采取要有选择性,符合内需政策扩大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服务于经济发展,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内部不协调、政策协调配合缺乏技术含量、政策效应传导源于:毕业论文理工http://www.328tibet.cn
和协调机制的缺失。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降低了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甚至需要为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付出较大的成本,因此,我们要确定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则,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并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含量和塑造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构建合理化的利率市场机制,使得货币市场体系逐渐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的转变。
参考文献:
王银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5期:132-134
蔺怀国.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2年04期:34-36
[3]王旭祥,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J].浙江金融,2010年04期:12-13
[4]张鹤等.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