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发展趋势灵活就业人员构成与进展走势学士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2)11-000-01
摘要作为数量日益庞大的就业群体,灵活就业成为我国重要的一源于:论文集http://www.328tibet.cn
种就业形式,通过分析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及未来发展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各项现行制度,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灵活就业高端与低端并存理论
相对正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了灵活就业(Flexible employment),也即为目前国际上一般称作为非正规就业(Informal Employment),与正规就业方式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同之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日常生活中的非全日制就业、小时工、弹性工时、季节工等。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传统的就业形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作时间自由支配多样化,灵活就业人员在许多行业出现增多。从来源上看,主要由以下几类人群构成:会计毕业小结
下岗职工。20世纪末,企业响应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号召中,那些年龄偏大、工作技术有限的工人步入下岗人群队伍,但他们上有老,小有小,为了维持生计的需要,选择灵活就业。
农民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但由于他们自身和社会原因,很难找到正规工作岗位,要想在城市立足选择灵活就业形式,这一人群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部退休人员。由于受到年龄、身体状况和社会体制的限制,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采用未达退休年龄(男性60岁和女性55岁)的内部退休的方式增强企业活力,但他们中一部分仍有劳动能力和有志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此就选择了灵活就业形式。
待业青年。这部分人才是指那些毕业后未能顺利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考虑到就业形式的严峻行,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了分临时性或长期的进入灵活就业大军,他们一般会集居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边缘地带。
高技能人群。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有许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就业者为了获取高收入、支配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走向了自由职业者的大军队伍,参加灵活性工作,如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和家庭教师等多样的工作形式中。
以上几类群体不管是从自己的条件特点,还是从增加个人收入等不同动机上讲都存在不同的特点。而国际上为了更好地描述灵活就业市场,一般用高端与低端并存理论来理解这个问题,此理论是基于个人工作动机的不同,将灵活就业人群分为高端与低端两部分。
高端指的是竞争性部分,劳动者由于个人某些偏好或实际情况,如收入、灵活性、工作时间、发展前景等因素自愿选择灵活就业,如高技能人群和部分待业青年;而低端则是害怕承受失业造成的损失,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正规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如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
正是由于不同群体的从业动机的差别,分为了高低端灵活性就业人群,正是这样使得他们收入的差别悬殊很大,这也是目前灵活就业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低端灵活就业人员,一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从事临时工、小时工、计件工等形式的工作,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很少,无法与正规就业在社会保障水平上一样对待,劳动报酬在双方达成前提:不低于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协商确定,没有什么五险一金等劳动报酬;而高端灵活就业人员凭借自身的较高技能,或干脆是自主创业等,收入水平不菲。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部门如石化企业、钢铁企业、煤矿企业等,将对更多的正式就业岗位给予释放,而部分扩张较猛、对劳动力的行业仍有较强吸纳能力的行业,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采掘业等基础行业等,主要集中就业人员仍以农民工为主;另外,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欣荣发展和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有效分散资本风险,对灵活就业人员将会持续有需求,以灵活方式就业的人数增多也反映出我国用人人才结构的变化。
为了给灵活就业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我国劳动保障部曾在2003年出台了《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3】10号),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这是我国社会保险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个人身份参保概念,目的是更好的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但,在实际执行情况上,据相关调查显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情况是有限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对灵活就业群体内部不同类别人员没有区别对待,一概而论。采用灵活的就业方式对劳动者来说也带来了许多便利,其中有的是为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的是为了在职业前景和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余地, 也有的是为弥补家庭开支不足和其他临时或特殊需要。
选择灵活就业的理由多种多样, 各不相同。这说明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满足了不同劳动者群体的择业需求, 大有市场。 灵活就业方式不仅是目前我国政府为缓解就业矛盾而采取有效方法, 也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反映, 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就业模式的一次深层次的变革,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它适应了企业科学经营、人们更新知识、职业流动、照顾家庭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宋晓梧.通过市场实现就业:西方国家就业概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袁铁铮.灵活就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