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动因国际货币系统演进路径与动因封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国际经济主体对世界储备货币的信心三大问题。至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经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体系的演进可从四大动因中得到相当程度的解释,分别是实力、信心、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动态化制度,其演进变迁展现出人们的无奈和智慧。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演进路径 演进动因
国际货币体系,或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需要,而形成的各国间的货币关系、世界货币的职能原则、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解决三个专门性问题: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世界经济主体对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融资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市场统一体,要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效运作,必须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完成在国际贸易中日常的资金融通结算和国际投资中资金的转移流动。同时,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有效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其中最重要是储备变动和汇率改变(升值、贬值)。即使有强有力的清偿能力,有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机制,如果人们对储备货币缺乏信心,就会招致大量的投资行为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不稳定甚至崩溃。

一、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路径

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今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

(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十七世纪末开始英国便从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十八世纪初,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英国主导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由于英国首先采用金本位制,其他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至1880年代世界主要贸易国加入金本位制。只有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后国际金本位制才算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可以分为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两个阶段。
古典金本位制遵从“三自由原则”,即金币自由铸造、金币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入输出。金币的自由铸造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有利于物价水平的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有利于金属铸币与银行券比价的稳定;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有利于各国货币之间比价的稳定即汇率的稳定。古典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是各国货币以固定汇价钉住黄金各国之间依据其所含的黄金量确定法定平价;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所确定的铸币平价。黄金的流动机制决定了古典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这一机制可以简述为:以两个充分弹性为前提,即和进出口商品充分弹性。一国如果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黄金净流出,黄金的净流出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赤字国物价水平的下降,从而增加外国对本国(赤字国)商品的需求,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的改善,这样,赤字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922年,世界各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金汇兑制。世界将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中心,各国通过买卖“黄金外汇”而不是买卖黄金来维持本国汇率。该办法既解决了维持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问题,又解决了黄金需求短缺的问题。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协调合作以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99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协定,1945年12月,国家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并于1946年6月营业,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运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合作为宗旨,为成员国提供稳定金融体系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帮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国际社会有效合作商议的产物,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1958年属于重建期;1958-1971年属于体系运作阶段。在第一阶段仅仅保证固定买卖外币并不允许自由兑换,其典型特征是外汇管制。到1959年,主要欧洲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大有改善欧洲清算联盟解散,恢复了货币可兑换,迈出了自由兑换的关键一步。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成熟,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史上的第一个具有“正式约束”国际货币制度,凯恩斯曾将其描述为起源优秀的计划的产物。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双挂钩”的形式建立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国保证随时以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同各国银行兑换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宣布以美元表示本国货币平价。由此,美元成为布雷顿森林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http://www.328tibet.cn
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双挂钩”同时考虑了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问题。当一国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如果贬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干预的手段无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逆差国要么实行紧缩性的国内政策,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外汇需求;要么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抛售外币抬高本币,由此缩小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升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顺差国要么实行扩张性的国内政策,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外汇需求;要么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由此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了简明的概括。成员国确立本国货币的汇率必须基于黄金或某个可与黄金兑换的货币;在短期内成员国的汇率波动必须在平价汇率1%的幅度内;确保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施资本管制;成员国运用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信用额度解决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施冲销式干预以消除外汇市场干预行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确保成员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权。

(三)牙买加体系

1971年美国出现了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项目逆差,美元再遭受抛售。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关闭黄金窗口。为了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18日签定了《史密森协议》。1973年2月国际汇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史密森协议终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签署《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正案,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标志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定值的基础;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功能,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取消有关固定汇率制条款,改由各国根据自身经济、政治地位自行确定货币兑换比率,实行汇率浮动制。牙买加体系没有规定本位币,没有统一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多样化)、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协调机制、没有建立硬性的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及规则,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整个体系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动而改变,是一个“无体系的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动因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

(一)实力
国际经济实力的变化是货币体系演进的根本动因。金本位制的出现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崛起密切相关。英国之所以能成为维持国际金本位制的核心国家,与其在当时的国际实体经济的格局密不可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工业经济的领军者,蓬勃发展的经济令英国有动机也有能力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870~1914年,英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民收入的5.2%,最高时达9%,对外净资产占GDP的25%,全球贸易结算的60%采用英镑结算,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自考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英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近70%,贸易收支连年顺差,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际经济实力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强大的美国与衰弱的英国之间即“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一定程度相妥协的结果。
1960年代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于欧洲的增长下滑。1960年,美国短期外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210亿:178亿美元),而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对美元的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潮,1971年,美国出现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逆差,再度出现美元抛售,随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二)流动性

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的需要。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货币流动性供给受制于黄金产量,而黄金的产量其供给增长往往赶不上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因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黄金无非有两大来源,一是黄金生产量的增加,二是由国际收支顺差而黄金净输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黄金生产的增长缓慢,因此许多国家黄金储备增长不快,货币供给相对不足,从而产生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持有的黄金储备大量增加,其总量已远超英国,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亲黄金政策”的,即限制黄金流动,对流入的黄金进行对冲式干预。“亲黄金政策”严重影响了黄金的正常流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强化了全球通缩的压力。国际货币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体系本位币的地位,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广泛用于国际经济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国际贸易的大多数交易用美元结算,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作为干预货币,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美元债券占了很大的份额,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除黄金外主要是美元。在双挂钩制度下,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成为黄金储备差额的买卖者。然而,一旦美国出于自利动机,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美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美元流动性不足,形成美元荒,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三)不对称性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与国家国际货币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经济资源流动分配的严重不平等,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激化国际货币体系内主体间的矛盾,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导致国际货币制度解体变迁。
在国际金本位时期,英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英镑是核心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美元是核心货币;在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国是主要的核心国,美元是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与国的不对称,使得本位币国与国在国际收支调解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很大的差异。国家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的资本或向核心国出口,无力偿付外债利息与本金。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还是持久性不平衡,调节的责任大多落在国家身上。理论上,中心货币国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国家。然而在缺乏协议制度的金本位制时期,在“双挂钩”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对英国、美国的国内政策形成约束力。英美分别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中心霸权国的姿态行使所谓霸权稳定权,尤其是美元主导时期,出于自利心态,美国为弥补其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其国内高消费之需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剥夺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