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利维坦假说”与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网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财政供养人口以及分列的行政与事业部分财政供养人口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及其结构的影响,并验证Brennan和Buchanan(1980)所提出的“利维坦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以及背后的影响机制。通过第二章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要研究最优公共物品供给的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二个阶段则是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比较而提出的侧重于研究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以及经济增长影响的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而“中国式分权”概念的提出更是侧重于强调财政分权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在经济转型的初期无疑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因而经济分权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分权的成本。但到了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分权的成本增加的更快,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同时,我们也发现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之间关系在文献中并无定论,“利维坦假说”的成立与否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三章对中国财政体制和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发现中国财政体制的分权改革事实上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从完全集权到分权,再到重新集权的反复。与此同时,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也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之间进行循环。本文第四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在财政分权度量指标方面,通过比较各种财政分权指标度量的优劣,最后确定选用财政自主性指标作为分权的度量。在讨论了相关控制变量的合理性之后,利用基于1998-2007年省级数据的面板模型和FGLS估计方法的初步结果表明:分权的确能抑制总体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膨胀;同时,Wagner法则、规模经济理论均得以验证;而城市化率和城乡收入比的上升对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膨胀有促进作用;与之相反,老年人口比率的上升却会使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下降。我们继续通过对分列的行政与事业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权仅能抑制事业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而不能抑制行政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我们认为这是由中国式分权所造成的财政支出偏向和行政部分财政供养人员对地方财政决策的重要影响所致。我们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SUR)和GMM估计检验,表明本文估计结果是稳健的。本文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分权改革“利维坦假说”
本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2-4ABSTRACT4-9第一章 引言9-15第一节 选题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3一、选题背景9-11二、问题的提出11-12三、研究意义12-13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13-14一、研究方法13二、内容安排13-14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4-15一、可能的创新14二、不足之处14-15第二章 财政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文献述评15-25第一节 财政分权理论15-19一、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15-17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17-19第二节 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取向19-22一、中国式分权的内涵19-20二、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20-22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22-25一、财政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22-24二、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的其它解释24-25第三章 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制度背景25-38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三阶段25-31一、计划经济时期25-27二、改革初期27-30三、分税制改革之后30-31第二节 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31-38一、行政部门机构改革32-34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34-38第四章 财政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实证检验38-54第一节 计量模型38-39第二节 指标选择39-43一、财政分权指标的度量39-40二、其他控制变量指标选择40-43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描述统计43-44第四节 实证结果44-52一、财政分权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44-46二、财政分权与分列的行政、事业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46-50三、稳健性检验50-52第五节 进一步讨论与分析52-54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4-57第一节 主要结论54-55第二节 政策建议55-57参考文献57-62后记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