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审计立法演化探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审计立法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程度的产物。人类社会前进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审计立法是社会上层建筑,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力决定了它的发展。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会相应的带来生产关系改变,审计立法的产生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各种监察制度相继产生与发展,奴隶王朝也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制度。这个时期商业日益发达,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复杂的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因此,在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便宣告诞生。基于人们对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需要,审计和审计立法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相应而生。当人类过渡到封建制社会时,审计与审计立法伴随着经济责任关系的深化、扩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封建经济要比奴隶经济发达和复杂的多,所以必须要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专门化,于是的审计机构便诞生了,与之相辅的审计立法也不断深化、专业化。秦汉时期,集权封建国家建立并且逐渐发展,《效律》和《上计律》标志着历史上最初的财政审计法律产生。而魏晋南北朝则在秦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隋唐时期,经济繁荣,集权进一步发展,《唐律》等法典出现,在审计立法方面制定了周密系统的法律法规条文,该时期审计和审计立法基本趋于成熟,直至五代宋审计和审计立法达到发展的最高峰。元明清时期,思潮冲击封建制度,审计和审计立法也随之衰退。到了中国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传入并且不断发展,中国的审计立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期的审计立法深受西方的影响,政府在学习吸收西方审计立法精华的同时,也在因时因地的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审计立法。北京政府时期出现了以《审计处暂行章程》与《审计法》为代表的审计立法,这些立法体现了当时审计立法中较强的与法治思想。国民政府时期的《审计法》详细规定了审计的各种职权和被审计机关必须配合审计机关审查的具体做法,是国民政府在审计立法上对审计职权规定的重大突破,这一时期的审计立法整体呈现出层次性、承袭性和滞后性。现代中国,1983年9月15日,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正式成立。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审计立法也开始它的历史使命。审计监督制度从建立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审计立法也经历了二十多年,主要可分为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最新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审计立法的初创时期,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使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开展审计监督,设立审计制度和专门的审计机构也就成为必然。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这个时候的立法是过渡性的。因此,审计立法层次较低,条理性和系统性欠缺,立法内容上过于简单、粗糙等等。这些特点表明我国审计立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审计立法的发展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活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使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增强、审计程序和法律责任更加完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拓展、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审计体系。当代中国审计立法的成熟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社会不断进步。该时期国家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审计监督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就客观上要求完善国家审计立法,尽快制定审计法。以国家法律(而不是法规)的形式对审计机关的地位、作用、职责等各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逐步成熟:立法层次与法律效力提高,结构体系更加完善,立法目的更加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大提高,审计职责范围增大,审计重点突出,审计权限的规定也更加科学。当代中国审计立法的最新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审计法》的某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本身的立法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应运而生。该条例健全了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职责,规范了审计监督行为。纵观古今,中国审计立法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古代,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审计立法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审计立法从不成文的、零散的法典发展成为系统周密的法律。在近代,中国政府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立法,并且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审计立法。在现代中国,审计立法不断得以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秩序稳定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审计立法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例如审计立法结构不甚合理等,这就要求政府在以后不断的根据国情修改完善审计立法。过去的优秀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进。以史为鉴,对于我国审计与审计立法的发展与完善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以规范的研究方法,立足于扎实的史实资料,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审计学者和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有关古代及近代中国审计立法有关的论述,根据审计立法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中国审计立法分阶段的进行分析,以总结并吸取审计立法的精华,评价其历史的不足,为今后审计立法的健全提供借鉴。关键词:审计史审计审计立法
本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9-11Abstract11-140 引言14-190.1 研究背景与意义140.2 文献综述14-160.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0.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0.2.3 研究现状评述160.3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16-170.4 论文基本框架17-180.5 创新与不足18-191 古代审计立法的发展19-281.1 古代审计立法发展的背景19-211.1.1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91.1.2 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9-201.1.3 经济繁荣,集权进一步发展201.1.4 思潮冲击封建制度,封建王朝逐步瓦解20-211.2 先秦时期审计立法的产生21-231.2.1 与审计有关的刑法21-221.2.2 审计立法的启蒙22-231.3 秦汉时期审计立法初步发展23-241.3.1 《效律》与《上计律》中的有关规定23-241.3.2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财政审计法律产生241.4 隋唐宋时期审计立法成熟24-261.4.1 有关审计工作立法及防惩官吏的法规24-261.4.2 制定了系统周密的法律法规条文261.5 元明清时期审计立法停滞26-281.5.1 监察官审计立法26-271.5.2 封建审计立法走向末路27-282 近代审计立法的发展28-312.1 近代审计立法发展的背景282.1.1 受新思潮冲击,效仿资本主义创建新的审计法规282.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82.2 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立法28-292.2.1 《审计处暂行章程》与《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8-292.2.2 经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审计法292.3 国民政府时期的审计立法29-312.3.1 《审计法》的审计相关规定29-302.3.2 审计立法呈现层次性、承袭性、滞后性30-313 当代审计立法的发展31-463.1 当代审计立法发展的背景31-353.1.1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313.1.2 经济改革的深化与审计事业的发展31-32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32-333.1.4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贯彻实施修订审计立法的需要33-353.2 当代审计立法的初创35-363.2.1 《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353.2.2 立法层次低,系统性欠缺35-363.3 当代审计立法的发展36-38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36-373.3.2 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审计体系37-383.4 当代中国审计立法的成熟38-44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主要内容38-41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改41-433.4.3 审计独立性增强,审计手段得以强化43-443.5 当代中国审计立法的最新发展44-463.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443.5.2 审计监督范围、权限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得以补充完善44-464 中国审计立法的评价和启示46-524.1 中国审计立法的评价46-484.1.1 中国审计立法的经验总结46-474.1.2 中国审计立法的历史局限性47-484.2 从中国审计立法演化中得到的启示48-524.2.1 设计制衡和互动机制,均衡各方利益48-504.2.2 完善审计问责制立法50-514.2.3 保持审计立法与时俱进514.2.4 进一步调整细化审计法律体系51-52结束语52-53参考文献53-56致谢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