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债危机看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良性机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 要】 文章通过浅析欧债危机爆发的理由以及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反思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革新,提出建立增收节支、可持续进展的养老保险良性运转机制。
【关键词】 欧债危机; 养老保险基金; 革新
2009年末,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不仅整个欧元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专家称,养老金赤字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制度是其背后推手,那么,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革新中应当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与影响

欧债危机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以本国的主权为担保,向外部所借的债务。次贷危机之后,为抑制经济的剧烈下滑,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公共债务的规模和财政赤字,埋下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欧债危机由此爆发,以而引发了继金源于:会计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融危机后又一具有威胁性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灾难。
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进展历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而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过度的福利政策,则是欧元区国家长期低增加、高失业,政府债务不断加剧的最根本理由。受长期低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二战后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以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在职劳动者与退休人员的比值不断下降,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增加有限,甚至还时有萎缩;与此同时,养老金领取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待遇的刚性需求使养老金财政支出持续增加,导致欧洲国家养老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使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不可避开。所以,以一定作用上说,欧洲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的延伸和深化。
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无论是贸易渠道还是金融渠道,已经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阻碍。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其经济的整体下滑对我国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毕业生会计论文。同时,由于欧元度下降,外需不足等局面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过度依赖对欧出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在出口战略上,贸易伙伴以及出口产品都应优化结构,多元化进展,以分散市场风险。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革新的启迪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进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对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避开重蹈覆辙。以欧债危机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革新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迪:

(一)进展经济,实业立国

经济进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不足的根本办法。以欧债危机的产业背景看: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进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以而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理由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体经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如果过度地炒作资本,不仅影响基础经济的进展,而且会造成贫富悬殊,影响社会稳定。需要高度注意的是,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也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苗头,金融系统脱离服务实业的本位、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等潜在不足逐步显现。近期温州大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游资以实体经济“抽离”,进入房地产和等金融领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始终坚持实业立国的方针,一个强大而质优的制造业将是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基石。必须坚持金融行业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定位,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包括防范来自国际的金融风险和抑制国内的金融异化,在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同进展、区域协调进展、城乡统筹进展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加方式,提升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加能力,降低经济进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以而奠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进展的经济基础。

(二)循序渐进,平稳运转

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首次超过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高达13.7%,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浪潮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进展带来巨大挑战。以欧债危机国家可以得到教训:养老保险制度革新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对策,保障水平要与经济进展相适应。中国应本着进展与革新同步、公平与效率均衡的理念,着眼长远,统筹协调,建立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长效机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总结。同时,还要适应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把保障公平作为本质要求和首要原则,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转和基金长期平衡能力,避开短期福利政绩病,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进展。

(三)统账结合,部分积累

大体上讲,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保制度有三大类。一是以瑞典为代表、被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DB型现收现付制;二是以智利为代表的DC型完全积累制;三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方式,如半积累制和名义账户等。DB型现收现付制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好的再分配因素,但激励性很差,DC型积累制特点正好与之相反。十几年来欧洲社保制度革新的历程实际就是在传统制度中不断引入和强化“智利因素”、弱化和消除再分配因素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方式,旨在把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两方面结合起来,把宏观的集合风险能力与微观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现在以世界性的革新走势来看,当年我国选择部分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方式不仅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前瞻性,而且对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革新也是有贡献的。但是,我们更要应清醒地看到,方式虽好,在执行中并未完全到位,账户的激励作用由于比例的缩小而弱化;由于没有做实而空转,统筹部分的再分配作用由于制度碎片化和区域分割等因素,也没有得以有效发挥,应当在坚持统账方式的基础上,正视并逐步解决上面陈述的不足。论文摘要:

(四)多个支柱,共担责任

此轮债务危机的重灾区希腊养老保险结构严重失衡,虽然在近10年来也曾尝试着养老保险制度的革新,但成效甚微,负担沉重的公共养老金“一枝独秀”,阻碍了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计划的进展,社会养老的责任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来承担,企业和个人对此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反观中国,养老金的结构与希腊非常相似,公共养老金负担沉重,国家财政兜底的压力非常大,以1998年实施“确保”制度以来,国家财政逐年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改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下发后,各地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近10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超过1万亿元。2005—2012年,连续八次调高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提升了,但也使养老保险的待遇与缴费逐渐隔离,养老保险制度对财政补助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财务风险逐渐显性化。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与经济总量近况及未来进展的需求相比差距十分悬殊,规模较小,补充作用不显著,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框架远没建立起来,不能担负起分散长寿风险和分担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财政压力的作用。

(五)延迟退休,小幅渐行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之后,在欧洲引发了以提升法定退休年龄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革新,成为很多国家提升退休年龄的一个契机。尽管这个革新浪潮在大多数国家遭到了全社会的激烈反对,甚至出现社会骚乱,但革新仍在坚持进行,多数国家将退休年龄提升到了65至67岁。希腊在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已经两次分别得到了欧元区1 100亿元、1 300亿元的救助,而提升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提升女性的退休年龄,使男性、女性的退休年龄与他们的寿命预期相联系,下调最低工资标准等等被列为重要的、硬性救助条件。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目前仍在沿用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有关规定,即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以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显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显著偏低,另外,以目前我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看, 我国需要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再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养老金负担系数和赡养率来看,我国应当逐步提升法定退休年龄。

三、以欧债危机为鉴,建立可持续进展的良性养老保险基金系统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30年的革新进展,日臻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速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统”以来,加速推进立法步伐、加紧改善制度系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呈现出快速进展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迅速扩大,以单位职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居民,以城镇扩大到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享有了基本社会保障。但是,随着养老保险制度革新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应当以欧债危机为鉴,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改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进展的养老保险良性运转机制。

(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保障对象全民化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险,不仅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养老保险事业科学进展、可持续进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把公平排在首位,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加大社会财富再分配力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推动社会和谐、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要结合国情,建立有中国特点、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险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转机制和管理系统。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经建立,实现了制度无空白、衔接无缝隙、转移无障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应当着力推进全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提升参保率,加强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努力实现以制度覆盖全民到全民真正享有养老基本保障。
(二)保障水平与经济进展相适应,使参保摘自财务专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人员分享进展成果
养老保险制度的进展与社会经济的进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养老保险的收支规模应建立在一定的经济进展水平上,并受经济进展水平的制约,任何超越经济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收支规模,不仅本身难以长久维续,而且会导致效率与公平原则的扭曲,削弱其赖以存活的经济基础。反之,如果养老保险的进展严重滞后于经济进展水平,同样也会制约生产力的进展,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的养老保险应当在经济秩序稳定进展的基础上逐步适当提升保障水平,保障水平要与经济进展相适应。否则,未富先老的中国很可能步欧债危机国家的后尘。养老保险的收支规模应以推动经济进展为根本目的,在保证养老金待遇水平达到合理替代率的同时,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与城乡经济进展、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政策调控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让参保人员能够合理分享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推动统账结合制度入轨

毫无疑问,实行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方式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应当抓住当前经济快速进展和财力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焕发制度的活力。这样既有利于明确个人的养老保险责任,调动职工自我积累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支付压力,实现制度的可持续进展。
但中国做实个人账户,前景并不乐观。2001年以来,全国11个省相继开展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一些试点地区操作不规范,甚至仍然用现收现付的基金管理方式套用做实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导致个人账户所承载的个人养老责任及其功能未实现,产生了新空账,影响了做实的效果。源于:会计毕业范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