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可持续发展倒逼生态补偿机制冲破瓶颈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导言:,仍然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最为稀缺的。我国的GDP已经雄踞世界,但经济的发展,上是依靠资源发展,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是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发展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修正。如何保护地球,维护子孙后代的存活权;如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非常严峻、紧迫地摆在了国人面前。,、合理、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体制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十分的工作。
生态补偿机制渐入佳境
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在2012年迈出了的一步。
2月中旬,浙江淳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千岛湖上游的浙江、安徽交界的新安江江段,会同安徽省黄山市环保局的同行,对这里新安江跨界断面水体的水温、溶解氧溶氧饱和率了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水样带回,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4个水体指标的检测。今后,类似这样的检测,月都要联合一次,这也意味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操作阶段。
近年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积极组织协调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2O11年财政安排资金2亿元,浙江省和安徽省安排1亿元,用于新安江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等。新安江流域生态的生态补偿以两省交界处水域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水质优于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合理、发展的生态补偿探索,正在积极进展。,也从侧面了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渐入佳境。
2010年以来,在我国政府的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委的扎实工作,我国在推动生态补偿立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了重大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由发展革新委会组织牵头,有关部委和机构研究形成的《生态补偿条例》初稿,已经开始组织讨论。同时,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多种方式反复征求各意见,几经修改完善。前不久,发展革新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了《意见》稿,待修改完善后将上报国务院审议。
近年来,有关部门还完善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政策措施,一些地方也了流域、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等的政策性文件,青海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和《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
《全国功能区规划》颁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财政将生态功能区所涉及的451个县,全部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范围,2011年补偿金额达到300亿元。同时研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在流域,除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北京市对潮河流域上游有关县的“退稻还旱"每亩每年补偿550元,2011年补偿面积达到10万多亩。森林,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由去年的10.49亿亩扩大到12.59亿亩,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规模达到97亿元,国有林每年每亩补助5元、集体和个人林每年每亩补助10元。草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建立,财政每年安排补偿资金136亿元,每亩每年6元和1.5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覆盖了11.7亿亩禁牧草原和26.1亿亩实行草畜平衡的草原,约占全部天然草原的64%。矿产资源开发,到为止,全国省(区、市)均建立并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截至2010年底,仅山西省累计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就达149.6亿元。
2O11年,全国安排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765万亩,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围栏建设任务67O0万亩,退化草原补播122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70万亩,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56万亩。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了流域和区域生态治理恢复。近10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甘肃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等具有一定的生态补偿性质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用于补助性质的支出3000多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安排用于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有2000多亿元。
湿地维系着人类的未来
湿地是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和“储碳库”,在降解污染、净化水质,水资源和动植物栖息地,储存有机碳和无机碳,供应生产生活等发挥着作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湿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会计论文】,加强湿地保护刻论文格式范文缓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了湿地保护工程,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湿地公园260多处、国际湿地37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5O%。2010年,又启动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财政今年继续安排2亿元,对40多个国际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等了生态效益补偿。鄱阳湖是我国大淡水湖,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的地位。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战略。江西省九江等市县的统一部署,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大湖湿地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是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新途径。这些做法和有益经验对我国搞好生态补偿立法,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具有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探寻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近年的实践中,还有一些难点【会计论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上,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于生态补偿要搞清生态补偿的【会计论文】。无论是推动立法,还是完善政策、深化试点,都要先科学界定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定义生态补偿,法学上的定义与经济学上的定义论文格式范文相同;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又表现在哪些。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即使是在发达,生态系统服务的付费【会计论文】也还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我国与其他在自然条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等的差异,使得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只能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上,实际,探索适合于我国特点的生态补偿的途径在我国,已有一些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尚关于生态补偿的较为公认的定义。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并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是指前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排污收费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急需建立的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应几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补偿;二是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保护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对保护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建设成本和为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补偿是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狭义的生态补偿的与国际上使用的生态服务付费或生态效益付费有之处,在中把它们同意语对待。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使更为深入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并生态系统市场价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Costanza等人和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研究在这起到了划的作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的效益,生态系统除了为人类的产品以外,所的其他效益,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等可能更为。因此,人类在与生态系统管理有关的决策时,考虑人类福祉,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生态补偿是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而对于生态环境特点【会计论文范文】与价值的科学界定,则是生态补偿的理论。
生态补偿学说的理论和

1.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externality)理论是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硕士论文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外部性,在两个,一是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所形成的外部成本,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外部效益。这些成本或效益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很好的,从而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应有的惩罚,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被他人无偿享用,使得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博弈论,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的应用。
庇古(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代表):当社会边际成本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收益相背离时,靠在合约中规定补偿的办法予以解决。这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即出现市场失灵,而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即政府干预解决。当它们不相等时,政府税收与补贴等经济干预手段使边际税率(边际补贴)等于外部边际成本(边际外部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构建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生态补偿政策的核心。

2.公共物品理论

,自然生态系统所的生态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本质特点【会计论文范文】。这两个特性意味着公共物品由市场,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等着他人去购买而顺便享用它所的利益,这“搭便车”【会计论文】。社会成员都意图免费搭车,那么结果是没人享受到公共物品,因为“搭便车”【会计论文】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并不等同于公共的资源。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却地排他,如公共渔场、牧场等,则产生“公地悲剧”【会计论文】。即一种资源地排他,那么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生态环境其整体性、区域性和外部性等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很难转变公共物品的属性,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的管理,的是强调责任、公平的管理原则和公共支出的支持。从生态环境保护,基于公平性的原则,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享有平等的生态环境福利,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必须考虑的【会计论文】。

3.生态补偿领域

各国政策实践,生态环境功能服务付费涉及到四个:(1)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为核心的生态服务付费;(2)农业生态服务付费;(3)流域生态环境服务付费;(4)与矿产资源的开发的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补偿的近况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总的来说,我国的生态补偿工作才刚刚起步。
退耕还林政策只是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还有都生态补偿机制。城市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江河上游水资源与中下游用水的矛盾,生态屏障的建设与的矛盾,喀斯特地区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会计论文】,草原过度放牧或过度耕种的风沙【会计论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会计论文】等。已有政策措施,但从机制上解决生态价值补偿【会计论文】,即使一些地方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协调,也还有不稳定因素,影响可持续发展。这正是近年来纷纷呼吁解决生态补偿【会计论文】的理由。

一、【会计论文】

生态补偿付诸,还面临不少【会计论文】。诸如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和建立的论文格式范文是论文范文;生态补偿的定量浅析【会计论文】尚难完成,各地区域生态保护标准比较困难;生态补偿立法远远于生态【会计论文】的出现和生态管理的发展速度,新的管理和补偿模式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和支持,一些法规对生态保护和补偿的规范不到位,使土地、自然资源开发等补偿工作缺乏;生态补偿涉及公共管理的层面和领域,关系复杂,头绪繁多。为此,发改委发展革新委副秘书长李朴民作了非常精辟的浅析【会计论文】和: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如何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体制如何,如何确定近期生态补偿的领域,是生态系统要素来划分,还是生态系统要素所在的区域来划分,这些不同的划分方式各有论文范文利弊,论文格式范文会出现交叉补偿和补偿【会计论文】,又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是关于生态服务付费制度【会计论文】。,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生态补偿是生态服务付费制度,制度与我国的生态补偿相比较,在内涵和外延上有论文范文不同,我国生态补偿究竟要采取何种的形式;在生态服务受益者和生态服务者之间,如何引导自愿协商来确定补偿的方式和标准。
四是关于补偿责任【会计论文】。在生态补偿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的性作用。那么,哪些补偿应由政府来解决,哪些补偿应依靠市场来解决;在政府补偿中,哪些应由政府来补偿,哪些又应由地方政府补偿;市场补偿采取哪些方式;如何建立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五是关于补偿资金来源【会计论文】。生态补偿涉及的范围广,的资金量大,如何筹措这些资金,是现有渠道来解决,还是要另辟新的渠道;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论文格式范文解决资金来源【会计论文】;现在有的地方要开征生态补偿税来解决资金来源【会计论文】,这论文格式范文可行。
六是关于补偿方式【会计论文】。科学合理的补偿方式使补偿资金落实到补偿,在这认真探讨的【会计论文】:生态功能区内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机会受到的损失如何补偿;生态工程建设土地等自然资源开发导致的损失如何补偿;因保护生态环境导致区域和农牧渔业者丧失发展机会的损失又如何补偿等等。这些【会计论文】都深入研究,找出我国实际的解决办法。

[1]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不断完善政府对生态补偿的调控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逐步建立公平公正、积极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加大补偿力度,努力生态补偿的法制化、规范化,推动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建立“环境财政”
有专家,把环境财政公共财政的组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在和省级政府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为扩大资金来源,还可发行生态补偿基金彩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资金的安排使用,应着重向欠发达地区、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优先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的区域性、流域性环保项目,加大对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生态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采取“以能代赈”等措施,货币或实物补贴,支持开发沼气、风能、太阳能等非植物可再生燃能源,来保证“休樵还植”,以解决农村是西部地区农村燃能【会计论文】。
还应积极探索区域间生态补偿方式,从体制、政策上为欠发达地区的异地开发创造条件。加大生态脱贫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生态移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农民脱贫致富进程。
加度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西部地区是生态功能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会计论文范文西部地区发展。西部生态好转的根本保证。
2.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
增收生态补偿税,开征新的环境税,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将资源税的征收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税收杠杆把资源开采使用同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开发率。同时,加强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增强其生态补偿功能。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资源税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税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并向欠发达地区、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3.建立以政府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建立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的途径,在土地开发中积累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积极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格局。
4.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它们的稀缺,可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水资源取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的交易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逐步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引导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自愿协商合理的生态补偿。
5.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科技和理论支撑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尚有重大【会计论文】急需深入研究,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科学。,探索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绿色GDP” 核算体系,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量化评价策略会计专业论文,研究资源耗减、环境损失的估价策略会计专业论文和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三废”排放总量等统计指标,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性显现。还应努力提高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技术支撑。
6.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
环境财政税收政策的稳定,生态项目建设的顺利,生态环境管理的开展,都必须以法律为保障。为此,必须加强生态补偿立法工作,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的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化运作法律。应制订《可持续发展法》、《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法》等,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对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科学、系统的安排。同时修订《环境保护法》,使其更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环境污染整治法律法规,把生态补偿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7.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领域

从国情及环境保护实际形势出发,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领域有四个,为:
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要理顺和拓宽自然保护区渠道,提高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引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全面评价周边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功能区划调整、范围调整的生态损失,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二是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动建立生态功能区的协调管理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大生态功能区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研究建立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联合有关部门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使用论文格式范文,研究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四是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各地应当确保出界水质达到考核,出入境水质论文格式范文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有关各方协调,推动建立推动会计论文范文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
8.生态补偿的
公共产品理论,对生态服务是全体受益者购买,说是其代表——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资金来自公共收入,即由公共财政支付。,这论文格式范文补偿的全部。
政府是生态保护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是付费。生态补偿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因此,谁来付费【会计论文】,其实是利益者之间的责任【会计论文】。“生态补偿”的本质内涵是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对生态服务功能者付费的。因此,付费的是政府,也是个体、企业区域。

[1][2]
,我国已明确划分“功能区”和“生态区划”,这两种区划都将生态效益的者和受益者的范围界定清楚。倡议在全国功能区划的上,明确各生态功能的定位、保护的责任和补偿的义务。在生态效益的者和受益者的范围界定清楚后,接下来就要建立“利益者补偿”机制。 “利益者补偿”是代表生态链和产业链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补偿。方式:一是“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方式,二是利益双方的博弈与协商,即市场化交易方式。
我国生态补偿的积极探索和科学实践
我国最早的生态补偿实践开始于1983年,即云南省对磷矿开采征收覆土植被他自然环境破坏恢复费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态补偿实践了高峰期,广西、福建等14个省(区)145个县市开始试点,并颇见成效。
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会计论文】已经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已社会各界广泛的热点【会计论文】。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建立机制和政策。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展了的研究工作,是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和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等的研究。,政府和地方积极试验示范,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措施。
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规划纲要》等关系到未来环境与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都明确,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建立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党、国务院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010年10月发展革新委会同江西省人民政府、亚洲开发银行在四川雅安市联合举办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国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成效,听取了生态环境补偿的国际经验。这次会议,硕士论文了生态补偿的情况,浅析【会计论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了对生态补偿立法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时,会议初步了《生态补偿条例》的框架,深入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会计论文】。
2011年11月,发展革新委会同江西省人民政府、亚洲开发银行在江西九江市联合举办生态补偿立法与湿地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会议,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扎实工作,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迈出步伐,《生态补偿条例》形成草案初稿,《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即将上报国务院审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政策措施完善,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功能区战略和区域补偿政策,生态功能区涉及的451个县全部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范围,2011年补偿金额达到300亿元。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在新安江和潮河流域上游实质性进展,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扩大到12.59亿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了全国64%的天然草原,全国省(区、市)均建立并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具有一定生态补偿性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新的进展,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位置,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已经了一些积极进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政策体系迈出了步伐。1998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为保证退耕还林工作顺利推进,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退耕还林条例》,对退耕还林的资金和粮食补助等做了明确规定。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做出明确规定:“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各地在推进生态补偿试点中,也出台了流域、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等的政策性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在2005年就颁布了《关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在省级层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生态补偿实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1-2004年,开展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试点。从2005年起,财政设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已累计资金200多亿元,将7亿亩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2006年,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对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做出部署。同时,财政还提高环境保护支出标准和转移支付系数等办法,加大对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天然林保护区等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浙江、山西、湖北、广东等不少省份也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近10年来,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甘肃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等具有一定的生态补偿性质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用于补助性质的支出3000多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安排用于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有2000多亿元。
森林草原补偿
森林的生态补偿工作起步较早,较多,了较的成效,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政府措施有:1992年国务院批转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革新要点的通知》,明确“要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要革新造林绿化资金机制,逐步实行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1993年环保局发布的《关于确定环保局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的通知》(2002年废止)。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六条明确“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2001~2004年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阶段。2004年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并由财政部和林业局出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从实质上建立。
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大水,党、国务院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灾后重建的措施。1999年国务院又“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并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退耕还林试点。2000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试点工作的上,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退耕还林工程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展开。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是党、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会计论文】,国务院于2007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将继续对退耕农户补助,并安排专项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政策的中部地区,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2010年,发展革新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统计局、林业局和粮食局等九委(部、局)联合出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建设,并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则,坚持、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旨在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切实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落到实处。

[1][2][3]
在退牧还草生态补偿,退牧还草是党、国务院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据发展革新委有关负责人,退牧还草工程在内蒙古、四川、青海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自2003年以来,了成效。2000年了《国务院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草原法》十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草原建设的,支持草原建设;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保护草原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毁林毁草开垦、烧山开垦开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已经开垦的应当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从2011年起,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支持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发展革新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举措。《意见》了新的政策措施:一是合理布局草原围栏;二是配套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三是提高投资补助比例和标准;四是饲料粮补助改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退牧还草工程的了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效益,工程,禁牧休牧区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植被较好恢复,植被覆盖度和牧草产量提高,草群中优良牧草比例增加,草原生态环境日趋好转,草原特有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增强。在社会效益,一是推动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和草原保护制度的落实;二是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转变了牧民靠天养畜的传统观念,推广了舍饲半舍饲的生产技术,减轻了草原的放牧压力,提高了牧区防灾抗灾能力;三是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了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调动了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经济效益,开展舍饲圈养、畜种改良,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同时,退牧还草工程的饲料粮补助政策,也增加了工程区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使禁牧休牧后的农牧民收入不减少,生活不降低。
流域补偿
自上世纪90年始,我国各省(区、市)在矿产、流域等领域就有类型的自主探索。不少省内的流域生态补偿,做得红红火火、颇有成效。2003年福建省率先启动了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工作,到2009年闽江、九龙江、敖江等3个流域都了生态补偿。2006年,浙江等省开始陆续跟进。与此同时,政府关于流域的生态补偿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法规。1984年2008年全国人大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七条规定:财政转移支付方等方式,建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十八条规定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制约制度。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水土保持法》从事可能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计划委员会也于1997年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也在同步推进。比较典型的例子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新安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区域的建设。
三江源:将建设第“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生态补偿是集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的系统政策工程,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持续改善、民生提高是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计划将三江源地区将建设第“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同时,出台首个生态补偿机制方案——《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方案》。方案,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下游省区将为源头省份支付生态补偿费。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初步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趋势。200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青海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的要求。背景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又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试验总体方案》。来看,全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区规划》和《实验区方案》,解决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的最根本、最政策途径。
新安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操作阶段。财政部、环保部2011年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全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的首个试点。“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地方为主、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的原则,由财政和安徽、浙江设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近日,安徽省黄山市与浙江省淳安县日前首次联合开展了新安江跨界断面的水体监测工作,两地完成水质采样、实验室比对浅析【会计论文】工作,监测数据正按规定程序上报环境监测总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既于调动上游地区源头治理保护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下游优质水源;又于弥补上游地区治理保护资金的,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凸显的矛盾。新安江流域的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将为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奖优罚劣和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保护机制探索新路。
矿产补偿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领域。,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能源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会计论文】。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对磷矿开采征收覆土植被他生态破坏恢复费用,开始了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
也出台了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细则》规定探矿权人临时使用土地权后,在勘察中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害的,要按规定予以补偿。同年又推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十二条规定,因开采煤炭压占土地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损,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可供的;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1998年出台了《土地复垦规定》,明确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7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动会计论文范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年,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会计论文范文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要求。2009年,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规范了财政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管理和。

[1][2][3][4]
在政府逐步完善政策法规的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立法探索,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法规保障。,200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山西省也出台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0年);2006年出台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2007年颁布了《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和《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2008年出台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部署,出台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法规。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好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把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把生态补偿这件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是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在继续推进现有生态补偿试点的上,再启动一批生态补偿试点示范。选择一批流域开展流域和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在东部沿海城市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继续深化湿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在西北地区尝试开展荒漠治理生态补偿,启动中西部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 三是细化补偿措施。森林、草原、湿地等几大生态系统,各领域生态补偿办法,明确各领域的补偿、受益、补偿程序、监管措施等,确定利益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建立支撑体系。要研究建立水源地及生态系统,尤其是生态功能区的服务功能监测和价值评估、生态破坏和环境损害的经济损失核算体系。要各领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计算策略会计专业论文体系,建立完善跨界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建立生态补偿交易平台和信息统计发布制度,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撑和科学。
专家学者
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对生态补偿的涵义了探讨。对生态补偿有比较典型的定义为: 对在发展中对生态功能和质量所造成损害的一种补助, 这些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损地区的环境质量用于创建新的具有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区域。
李文华( 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 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广义的生态补偿环境污染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的内容, 也说由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者因保护生态环境所造成损失的补偿, 还由生态环境破坏者向生态环境破坏受害者的赔偿。
任勇(环保总局政研中心副主任)等,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调整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点【会计论文范文】的制度。
毛显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将生态补偿定义为: 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收费(或补偿) , 提高该的成本(或收益) , 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 的减少(或增加) 因其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 , 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生态补偿的【会计论文】,记者采访了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规划部主任张惠远
需克服各方压力,《生态补偿条例》,按要素补偿
张惠远博士表示,的生态补偿的工作进展论文格式范文乐观,出台《生态补偿条例》步履维艰。由发改委牵头,10多个部委参加的《生态补偿条例》,有多个部委参加,涉及到部门利益【会计论文】,各部委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生态补偿怎么补,是按流域补还是按要素补,是依托上游需求补,还是按实际标准补等等。比如水利部按流域,林业局有的说法,怎么把握,《条例》出台,将先出台《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有了《意见》后面的路也很漫长,下一步与地方时,讨论和争议会更多,各方博弈的。张惠远博士主张按流域补,以流域为,将补偿领域融合到一起,将区域的生态系统整体,再扩展到区域间的生态补偿。
张博士告诉记者,牵头事情的发改委也面临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压力。皆大欢喜的政策是不现实的,所以,突破各的压力,推出《生态补偿条例》强大的魄力,这硕士论文工作的最大瓶颈。希望能推出有魄力的举措,转变《生态补偿条例》停滞不前的困境。
生态补偿光“补”不行,还得“导”
张惠远博士告诉记者,生态补偿【会计论文】已经是老生常谈,每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建立机制和政策。后环境部都会处理大量的提案,周而复始,也突破性的进展,最怕的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环境补偿向政府要钱环境治理。张博士倡议政府要从“补”向“导”转移,强化政府在生态补偿主导作用,建立生态补偿政策的绩效评估制度,引导社会在生态补偿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培养和加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提高公众对生态补偿的参与,宣传部门和媒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让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制度壁垒,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张惠远博士表示,我国的生态补偿面临着环境管理法制、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条块分割,生态保护和补偿形式形成明确的责任机制;市场机制还不,市场机制开展生态补偿形成明确的责任机制。制度层面放开口子的话,市场机制的强力随即就会被释放出来,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都会大大,还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且提高效率,也有助于建立和保障长效稳定的补偿机制,增强人民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划定生态红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张惠远博士告诉记者,正在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功能区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他对做法持认同的态度,但希望红线不要划得过多,红线过多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也就划的必要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