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生态立市,创造中国县域经济腾飞奇迹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张家港是一座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常熟、江阴两县各划出地区合并而成。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而命名。张家港地处江南,但1962年建县时非常薄弱,被称为“苏南的苏北”。而其早期对于城市在生态文明发展上的,如今这座县级市已经一跃优秀生态文明城市样版,对于期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城市而言,张家港的发展和成果值得借鉴。,本刊记者特编写本期文章,以飨读者。
成就篇
环境保护既是为了今天的繁荣,更是为了明天的发展
2008年张家港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率先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确立了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污染物制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理念牢固树立”的。
实践与探索,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逐步形成了“三点共识”, 即生态环境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资本;环境质量是“率先发展”的,硕士论文现代化的指标;环境保护既是为了今天的繁荣,更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必须把生态生产力来培育,把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来保护。张家港每年都要召开全市性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专题会议,强调“三点共识”,部署工作,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了“三个决”原则,即不管发展压力多大,决以牺牲环境资源换取经济的增长;不管竞争态势多激烈,决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眼前的发展;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决以牺牲后代的存活资本换取当代的荣耀政绩。基于这些共识和原则,张家港领导几经交替,但班子环保工作的态度始终转变,在发展中优化生态的意识始终动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接力棒”在一任接一任的传递下去。
张家港市先后荣获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联合国人居奖等一百多项级荣誉称号,并了全国县级市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仅在2010年,工业总产值4700亿元,财政收入336.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1.44万元,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

回顾篇
倡导“绿色GDP”,
严格实行经济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
张家港优秀生态城市的发展,了五个孵化阶段:
一是八十年代以经济发展为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张家港市较早地在各乡镇配备了专职环保员,让环保管理网络触及全市城镇和乡村。开展了“苏南乡镇工业水污染防治和研究”课题的专项调查,并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为我市环保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二是九十年代初以污染治理为突破的提高阶段。这一时期,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创造了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环保审批权”、“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的“三个一”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三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环保创模为载体的深化阶段。这一时期,张家港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大,城市环境压力日趋凸现。张家港以城市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综合整治,重污染企业相继搬出市区,城市环境面貌改善。1995年,环保局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张家港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和评价,1996年,张家港市被原环保局授予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是新世纪以生态优先为内涵的双赢阶段。这一时期,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创建“生态市”的,把污染防治由原来的以“工业污染”防治为主向“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综合防治转变,把工作由“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提升,把创建范围由“城区”向“整个城乡”扩展。2003年,张家港市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2006年6月被授予全国首批“生态市”。五是十七大以来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阶段。2008年5月,张家港市被环保部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同年9月,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并由吴晓青副部长主持了专家评审。2009年4月,在全国家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万本太总工主持的专家评审。同月,在张家港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优秀生态文明城市样本,张家港的生态建设做法有四个:一是强化绿色行政,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考核机制。二是发展低碳经济,形成集约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三是构建宜居城市,全力打造统筹协调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绿色人文,提升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张家港实行绿色行政理念。城市在九十年代就率先“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创造了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权和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制”的“三个一”经验。新世纪,确立了“抓生态抓经济、抓生态保民生、抓生态促和谐”的理念。同时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建设项目审批实行“总量指标”和“容量许可”双重制约标准,杜绝新污染源增生。先后否决或劝阻项目近600个,投资上百亿元的超大项目。严格“绿色GDP”考核。实行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双山岛等确定为“不开发区”, “只考核COD,不考核GDP”,并对农田、生态湿地、水源地、生态公益林等财政资金补偿。聘请环科院等专业机构,专门编制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张家港市先后出台《生态市创建方案》、《2003-2005年生态建设八项工程》、《生态文明建设2009-2011三年工作意见》、《关于建立加强生态文明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的意见》。
同时成立以张家港领导任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各镇(区)一把手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并聘请金鉴明院士、陈吉宁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形成了齐抓共管、科学决策的局面。多元机制。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元”,市政府了《生态市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如对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居民居住区建设地埋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财政按建设资金的30%给予配套;对市区“禁煤区”内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的每蒸吨补助2万元。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BOO、BOT等模式推进环境设施建设。
“低碳节约”是张家港生态产业的发展原则,硕士论文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近年来,张家港坚持源头制约、结构优化方针,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低碳、集约节约和高效文明发展。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新装备等新兴产业。严格落实环保倒逼机制,逐步淘汰传统污染行业,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35家。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现代、都市、生态、景观”为主题,建成50个多功能农业示范点,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比近80%。二是推行循环经济。全面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和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空间布局。以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张家港保税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3R”原则,机制、技术、管理“三创新”和源头、、末端“三制约”,自2006年以来,张家港市连续两轮环保“333”工程(轮: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化工行业三年专项整治、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三年规划,轮: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轮化工行业三年专项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行“绿色招商、补链引资”,成功引进杜邦、雪佛龙、陶氏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打造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园区半数企业循环经济圈。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国内第园区水循环综合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COD和SO2削减25.7%和23.7%,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累计60多亿元,全市电力、玻璃行业全部完成脱硫治理,钢铁行业烧结脱硫稳步推进。拆除燃煤锅炉495台、砖制烟囱154根,关停砖瓦窑30座,市区二环路以内建成全国首家“清洁能源使用区”。 122家水污染企业完成提标升级,81家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8家,日处理能力达1

7.4万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4座,新增污水管网240.83公里。


县域经济腾飞的奇迹','丁吉林连希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