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实证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财务竞争力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新方向,是现代财务学科体系新领域。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构建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了评价。结果:有超过半数农业上市公司具有财务竞争力。
会计论文范文词:财务竞争力 评价指标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培养自身独享的竞争优势,财务视角研究企业的竞争力便应运而生。财务竞争力理论是财务理论的新方向,是在借鉴较为成熟的竞争力理论的上,从财务的视角对竞争力的创新。国内外对财务竞争力的研究还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成果远远于实践的发展。而从财务的视角对竞争力的新的探索,有的理论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地位,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对财务竞争力评价,对于我国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会计论文范文】

(一)财务竞争力的内涵

我国学者对于财务竞争力的研究还出起步阶段,对于财务竞争力的也达成一致。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理财活动中所积累形成的,企业独享的,异于其他企业的财务能力协同整合而产生的综合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组成,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它的涵义至少应内容:财务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竞争力优势的来源,它论文格式范文能力和资源的简单组合,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等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是有机的系统。财务竞争力的各组成联系,影响,分割。财务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理财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企业在理财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财务竞争力所特有的,为企业独享,其他企业模仿,这硕士论文企业能保持长期优势的理由。财务竞争力是一种持续的竞争力,能力论文格式范文暂时的,一旦形成便具有持续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撑企业的存活和发展,并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财务竞争力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

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能力长期积累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优势,它会在现实中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但表现是无形的。财务竞争力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1)系统性。财务竞争力是复杂的体系,它论文格式范文存企业的某个财务组织,某些财务人员是生产经营的某个论文格式范文,企业财务资源,财务能力,理财环境等上协同一致产生的,它们独立发挥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但又作用,影响,交织在一起,协同效应,发挥出最大的竞争优势,形成财务竞争力,稳定存企业之中。(2)发展性。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财务竞争力也不。财务竞争力论文格式范文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技能和财务知识的不断积累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财务竞争力形成后也论文格式范文一成不变的,也要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财务战略,市场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所以财务竞争力是发展的,持续的动态。(3)异质性。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是独特的,是其他企业模仿和超越的,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是在企业特有的资源,独特的理财环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上形成的,所以财务竞争力会因企业的特点而千差万别,也正是差别使得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但简单的独特性并非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每个企业总是会有差异,企业中的具有的价值性,被模仿和超越的独特性才是企业的财务竞争力的源泉。(4)价值性。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强弱,都将在企业的价值上。价值性论文格式范文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降低成本,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持续时间的综合表现,研究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竞争力一旦形成,企业的资源配置就会优化,盈利能力就会增强,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就会加强,资金的运作效率就会提高,给企业价值上的增值。

二、研究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财务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比较全面公司的财务论文格式范文,经营成果和流量,上了公司的存活能力,发展能力和财务潜力。在财务竞争力的诸多财务指标中,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经过分类提炼,选取了一些指标,并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浅析【会计论文】评价,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8个财务指标,构建了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能较为全面、科学、真实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的数据来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此数据库的分类标准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分类标准一致。此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A股深市正常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18家,沪市正常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12家,为了浅析【会计论文】数据的准确性,剔除了ST,*ST和暂停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选取了沪深两市A股30家正常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以2007年的年报数据为浅析【会计论文】样本。

三、实证结果浅析【会计论文】

(一)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在选取的财务指标中,指标的量纲或经济意义不同,将指标计算求得综合得分,结果可能会作出合理的解释,若原始指标变量数量级差异,则变量值大的对综合指标公共因子的影响也大。所以在浅析【会计论文】要对原始指标预处理,预处理的正向化、极端值制约和无量纲化处理。经过上述对数据的预处理,了SPSS16.0统计软件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30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年的年报数据的处理。KMO检验Bartlett检验是两个常用的测度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模型性的统计指标。KMO (Kaiser-Mey-OIkin)测度样本的度。KMO的统计值一般介于0和1之间。若该统计指标在0.5和1之间则因子浅析【会计论文】。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是从系数矩阵来浅析【会计论文】,在一定条件下服从x2分布,其零假设是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常规的假设检验判断系数矩阵论文格式范文异于零。样本的KMO统计值为0.526,因子浅析【会计论文】的条件。在Bartlett检验中,卡方检验结果,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统计值为540.704,性概率为0.000,小于性,拒绝Bartlett检验的零假设,考虑因子浅析【会计论文】。

(二)因子提取和因子命名

采取主成分浅析【会计论文】法,提取了因子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值大于0.8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根的数目,解释方差总和,见(表3)。,因子浅析【会计论文】的提取了前6个因子,6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共占总方差85.84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就很好地和解释【会计论文】,被舍弃的其他12个因子解释的方差仅占不到15%,前六个因子了原始数据的信息。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就对提取的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为了便于解释其经济含义,对因子的旋转,旋转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有正交旋转法、斜交旋转法等,较为常用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和每股收益在因子F1上的载荷达到了75.8%,90.8%,79.8%和74.1%,这4个指标都一定上了企业的获利情况,因此,称作盈利能力因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因子F2上的载荷达到83%,93.9%和88.7%这3个指标都能企业偿债能力,因此称作偿债能力因子;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因子F3上的载荷达到了81.1%,89.2%和93.3%,这3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称作资产管理能力因子;流量比率,资产回收率和净利润含量在因子F4上的载荷达到94.4%,92.9%和73.1%,这3个指标一定上了企业流的质量,称为质量因子;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在因子F5上的载荷达到了89.1%和68.3%,称为成长能力因子。因子F6上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载荷,达到了82.8%,称为应收账款周转因子。

(三)因子得分和因子排名

对六个因子界定后,回归法求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5)。
上述公式计算各因子得分,因子得分对农业上市公司排名。进而主因子对财务竞争力浅析【会计论文】。为了在因子得分的上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作的浅析【会计论文】,计算综合得分。设财务竞争力综合得分为FZ,综合得分由因子方差贡献率占六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之和的加权求得综合得分函数。其公式为:
计算,30家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得分,并得分高低降序排名见(表6)。

四、论文范文

从30家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大于零的公司财务竞争力较强,综合得分大于零的公司数为15家,占到了50%,有半数的公司表现了较强的财务竞争力。从排名前五名的上市公司看,所属的子行业分布,前五名的上市公司中,经营农业的两家,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各一家,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表现出较的产业差别。综合排名的绿大地,2007年的每股收益为0.77元,2008年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为1.03元,每股净资产为8.8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1.63%,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4.7%,这些数据也了公司盈利能力较强,资产质量好,流正常,是区域的龙头,表现了较强的财务竞争力。的是,所用的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排名,是财务竞争力评价策略会计专业论文的应用,而把放在排名上,有些综合排名较弱的公司,也可能着较多的条件和发展机会,对于财务竞争力的评价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的来对待。
文献:
[1]胡:《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形成机理浅析【会计论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郝成林、齐荣光、郭江山:《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财会通讯》2006年第3期。
[3]程燕:《财务竞争力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编辑 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