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村级单位农业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村级财务是否按规定建账、记账,会计行为是否合理规范,常常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村级财务审计,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不足。文章以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村管理 财务审计 防范措施
村级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不足,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农村的财务管理不足,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许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使农村财务管理有了较大改观。但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不足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解决。

一、村级财务审计存在不足

1、会计凭证填制、整理不规范

有些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基于投入的地方支出估值策略,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够严格,对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缺乏足够的监督,报销凭证不规范,非统一收据、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现象大量存在,给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内部制约的组织网络不健全

村级财务机构的内部制约制度尚不够完善,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制约会计工作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使会计资料分散在会计、治保主任、计生专干、书记的手里,待用着的时候再临时拼凑。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出现人人都有支出的审批权限,或者自领、自用、自报、自批和虚报的现象。

3、财务收支活动不规范,干群关系紧张

近年来,由于某些村干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想,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使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漏账错账,不结账、不记账的现象,坐支挪用现象严重,部分村干部谁收钱,谁花钱,管理十分混乱,坐支挪用、公款私分现象普遍。村级财务管理的长期混乱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造成基层工作难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难以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

1、建立完整的、健全的专职审计机构

各市、县要深入浅析浅析本地区乡镇财政实际情况,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在基层设立完整的、健全的专职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有相应的职能机构或专、人员,负责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镇党委、府要把内部审计重点放在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不足上,同时财务审计专职人员不仅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相关制度和法规,且还应该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以“德”服人,以“信誉”抵抗各种金钱和物资的诱惑;具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人才。因此,应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对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基务培,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把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来抓。

2、加大农村财务审计教育,增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

各乡镇党委、府应该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制约制度,加强法制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将村里的财务收支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定期上墙,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群众选举组成村级财务清理小组,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善意见。

3、强化审计的执行力度,形成农村审计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长期有效,形成“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首先各级业务部门要主动加强资金运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对在审计巡查中及时发现各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督促整改。如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的村(组),将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诫勉谈话。二是要严肃纪律。审计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全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审计出的不足,一定要按照财经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涉及经济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以维护执法的严肃性,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束语

强化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监督的机制,加大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营造了公开透明的环境,对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和廉政意识,减少干群矛盾,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不足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10(8):51-53.
[2]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推动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