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拟态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众传媒,拟态环境越来越深入、全面地影响着的思想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为了防止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会计论文范文词:大众传媒;拟态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简介:郝以宏(1966-),女,河南南阳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

1.158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127-03

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于一定大众传播媒介系统来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大众传媒技术手段和组织机构,不断地用“现实”的方式建构社会现实,在现代人和现实世界之间,插入了庞大的媒介营造环境——拟态环境。电视的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拟态环境【会计论文】越来越,并越来越深入、全面地影响着的思想和。
为了应对大众传媒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亚洲和地区逐渐开始研究媒介素养【会计论文】并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面窄,青少年媒介素养较低。当青年学生大学,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媒介接触时间成倍增长,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已经地影响到当中一人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课题。

一、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媒介素养,又可称为媒体素养、媒体素质等。分两个层次: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是传媒工作者对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是在层含义上使用这一的。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媒介素养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
一般,媒介素养教育最早起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和地区感觉到了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1992年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全球传媒教育的新趋势》,媒介素质教育已一股世界潮流。,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国都已将这一内容纳入到正规的教育课程。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和地区则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开发出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媒介素养教育逐渐一种终身教育。
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始于1997年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策略会计专业论文》,本土化实践阶段则更晚。2004年9月上海交大首开《传媒素养》公选课程,并出版了国内本媒介素养的教材。近几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高校也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从产生时起,就有各样的定义,演变到今天,已经发展一种多含义、多角度、多层面的。我国学术界接受的是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女士给媒介素养教育下的定义:培养公民媒介素质的教育,4个的内容:的媒介知识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硕士论文如何大众媒介发展自已。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活在“拟态环境”之中

拟态环境的出现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媒介和发达的上的。传媒为人类创造了存活的“拟态环境”,已经中外学者的共识,有关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1、“拟态环境”的涵义

“拟态环境”这一最先是由李普曼来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和专栏作家李普曼研究了大众传播给社会的而独特的影响。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现代社会越来越化和复杂化,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力有限,能对与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对超出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依靠大众传媒的信息去硕士论文和认知,进而形成关于世界的。因此所谓的“拟态环境”,正是传播媒介征性事件或信息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向提示的环境;论文范文,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的,所以,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拟态环境”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3]

2、“拟态环境”的双刃性:向导和误导

“拟态环境”了在大众传媒,现代人的生活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即生活在由大众传媒营造的虚拟信息空间里。每天看报、读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置身于媒介的海洋,大众传媒外界信息的渠道和手段,社会化里最的力量。“必须的要素,那在人与他的假环境之间的插入物。他的是在对于虚假环境的一种反应。,因为是,见诸行动,其后果就论文格式范文在刺激起的假环境中在发生行动的真实环境中起作用。……因为在社会生活的层次上,所谓人对于环境的调整当然是虚构媒介来的”。[4] “拟态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的认知方式,影响着的价值判断,还时时刻刻影响着的日常活动和方式的意义,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影响着的存活方式。
“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拟态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再现,但再现论文格式范文“镜子”式的再现,经过了传播媒介的选择和加工,媒介常常会传播的来选择报道的和角度。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树立“意见领袖”、营造“意见环境”等手段来影响和制约舆论,从而影响的思维和行动。媒介为了大量有关现实的信息,使能更好地存活和发展。同时“拟态环境”对事件的解释、规定社会协调作用。人是社会的人,拟态环境言论、宣传,社会形成共识,协调的,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拟态环境”的是局部的、加工过的客观现实,有时也在误导的认知、判断和。一,媒介是文字或音像重现现实世界,即使是正面的传播信息,也可能做错误的解读;另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媒介出现了低俗化、娱乐化倾向,、暴力、虚假信息增加本科会计论文,尤其是在网络中。“拟态环境”使的文化鉴赏和思维判断能力下降,也使的价值评价标准呈现的功利化倾向,误导着的思想和。

(二)大学生群体对“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免疫力”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起步阶段,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缺位,高校也把正规的、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来,所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较低。“当大众媒介的速度超过大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的时候,媒介的负面作用就更为,至少是与正面作用呈交错抗衡的”。[5]过多地接触和依赖现代传媒,大学生将“拟态环境”等同于现实环境,沉迷于网络,变得自我封闭、冷漠暴躁;被误导盲目追求高消费;更有甚者,大学生因缺乏一定的传媒素养走入误区导致媒介的失范。据硕士论文,大学生中有一半曾上过,其他方式接触信息的则更多;有的大学生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混淆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的区别,将游戏暴力运用于生活中,导致杀人、抢劫、诈骗等犯罪;有的在网上说脏话、人身攻击、盗用私人信息、智能犯罪等。大学生当代青年中知识高的群体,在世界性难题——现象中也扮演着角色。


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我国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社会游戏规则的把握人生价值观的形成,90%的内容是传媒的。媒介传播中大量的消极因素已经并正在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至于对那些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的影响,事实上硕士论文惊人的。开放的危险只能用开放的办法来对付,除了媒介立法、加强监督、媒介自律等形式规范媒介,引进传媒素养教育是我国现实而紧迫的选择”。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

广义上来说,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个。专业教育影视、新闻等与媒介传播的专业学生开设,培养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狭义的媒介素养教育指通识教育,即非媒介专业的学生,培养认识媒介和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一的。

(一)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

在传媒社会,媒体各样的信息载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影响着的思想和。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而崭新的课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且有专项经费保障,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从机制上保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1、建立由学院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各部门组成媒介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布置、协调此项工作。
2、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编制媒介素养教育方案。院校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传媒素养教育讲座,逐步开设公共选修课,直到把媒介素养教育开设成大学生的必修课。
3、校内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对学生宣传和培训。一,校园传媒,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环境;另一,也(下转140页)(上接128页)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媒介实践活动,使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的传媒素养。
4、积极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建设媒介素养教育校内校外基地。媒介素养教育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的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学校建立模拟媒介工作室,报纸采写编辑及广播、电视、网络制作室,让学生参与媒介信息的生产;另一,学校和媒介联合,开设校外媒介素养教育基地,让学生到基地去实习,邀请媒介知名人士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讲述的奋斗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去辨析不同符号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浅析【会计论文】、批判能力。

(二)加强与家庭、媒体和社会的沟通,媒介素养多元化教育、终身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非是高校单方的责任,媒介素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媒介他律”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家庭、媒体和社会组织都有推卸的责任。同时,信息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终身学习,因此,在施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时候,家庭、媒体或社会就有责任与高校配合,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的教育模式,坚持合力原则,多渠道、多角度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媒介素养的提高,并公民媒介素养的终身教育。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拟态环境”加速环境化,生活在媒介制造的巨网之中,分不清哪是现实环境,哪是“拟态环境”,人被异化被消解,成了媒介的延伸。“批判性的媒体读解能力的乃是个人与国民在学习如何应付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的资源。学会如何解读、批判和抵制社会文化的操纵,在涉及主流的媒体和文化形式时力量。它提升个人在面对媒体文化时的独立性,同时赋予以更多的权力管理自身的文化环境。”[6]为了更好地迎接信息的挑战,高校必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途径,形成一种全面的、立体的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文献:
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J].现代传播,2003,(01).
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策略会计专业论文[J].现代传播,1997,(01):32~33.
[3][4][美]李普曼著,林姗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89;7.
[5]田维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2004,(06).
[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