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环境里财务会计理由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IT环境里的财务会计不足探讨
本文系济南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后,会计信息的处理工具由算盘发展到键盘,会计信息的载体从纸张发展到磁盘文件,在’(环境下,账簿体系的地位,记账、对账等账务处理环节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并将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一、关于账簿地位的不足
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账务处理的中心不足就是账簿不足。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 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IT 环境下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 环境下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 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在’(环境下,“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关于记账环节的不足
记账,是传统财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策略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 “记账” 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环境下,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消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环境下,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关于对账环节的不足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一个重要特点。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点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不足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现代会计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财务会计是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即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则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会计处理程序和策略,其不仅反映过去,而且要能生动地利用历史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制约和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属于经营型会计,以致于“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 似乎成了“金科玉律”。这种看法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也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事实上,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在’(环境下,消除了手工会计环境下的诸多处理环节,如平行登记、成本计算、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编表等,会计人员将从繁杂机械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由单纯报账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格局将被打破。可以预见,在’(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将趋于统一,两者之间的界限将重新消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责任编辑: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