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理由及完善途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10-1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区别于企业的特定的单位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执行独立的财务制度,并不讲求效益化程度,在内部会计制约对单位管理方面能起的作用一直较为忽视,或是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建设等简单的制约手段上。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效益观日益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制约成为财务管理的一大薄弱点。本文试着根据内部会计制约的概念和内容,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中存在的不足展开阐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途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的概念和内容

内部会计制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开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约策略、措施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并不复杂,经济活动组成又与企业有很大不同,去年的预算革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突出了“三套马车”,即: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适应不同的内容,内部会计制约的关键点也有不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财务管理失控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法》等法规、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贯彻执行机制从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实行相互制约。在资金的支出程序上基本是:领导批准、出纳付钱、会计做账。此外,还存在领导多头签字审批的现象,重大财务事项领导个人决策,极少实行集体审议联签责任制度的现象。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相互扯皮,越权行事、弄虚作假,权限集中、决策失误,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

(二)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财务管理失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首先是有些单位的原始票据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人为捏造会计事实,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报冒领。会计核算缺乏合理的支撑,“源头”失真,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其次有些单位不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存在着坐收坐支,大额付现,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理,挪用、截留、转移资金,有的隐瞒收入,有的私设“小金库”,甚至在一些单位存在账务处理“倒着做”的现象,逃避检查和监督,所有这些造成财政收入流失,会计核算失真,从而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由于原始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失真,会计报表的填制缺乏真实的基础资料,最后必定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最后导致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一致性上失去制约。

(三)部门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近年来,财政部门把推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作为深化财政管理革新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人大审议财政预算,还是审计部门检查都把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实际上,由于财力的制约,单位的一些费用支出项目有的没有如实列入预算;列入预算的一些项目也存在定额不足的不足,为了维持部门的正常运行,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寻找“可用”资金。由于单位拥有财务自主权,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专项经费没有单独核算,与正常支出和公用支出相混淆,被挤占、挪用现象比较普遍,专项经费难以发挥应有的资金效益。存在经费超支挂账现象的单位也不是少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财政监督难能到位,部门预算不能对单位的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预算执行失控。

(四)对内部会计制约认识有偏差

内部制约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检查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制约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制约降格为“放在抽屉里,挂在墙上”的纸介质。由此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不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库存严重超限额及超范围支付,随意核销债权债务,接受票据不合规、财务公开不明细等。

(五)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许多单位在形式上建立岗位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重复,管理层次混乱,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现象屡见不鲜。

(六)不重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

因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了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和会计资料严重散失。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的途径

(一)依法制定统一内部会计制约制度

根据《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由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是一种法律责任。推进单位内部会计制约制度建设,是维护财经纪律、抓好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措施。鉴于目前国家还没有独立成文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制约制度,倡议由市(县)财政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落实。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在国家已经出台的加强对内部会计制约的相关条款的基础上,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约制度》,从结构上可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部会计基本规范。主要涉及内部会计制约的目标、原则、内容、策略、检查、督导和实施等。第二层次内部会计制约具体规范。主要是对各种具体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从内容上看应当包括:第一,是具体会计要素项目的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如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第二,是具体会计业务处理岗位的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如出纳、记账、采购、保管等;第三,是具体会计管理岗位和管理环节的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如授权、审核、验收、付款等;第四,是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手段的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如手工会计处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系统等。通过制定不同方面内部会计制约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制约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制约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全面实施,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切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会计行为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约制度的关键。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政部门可联合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政法规及内制约度建设培训班。使他们理解把握内部会计制约的实质,即内部会计制约不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制约管理上意识到的风险的发生。内制约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经验或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等来保证会计资料和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单位内制约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领导干部的内控意识,得到他们对内制约度的支持和肯定,营造良好的内部制约环境。单位负责人要把内部制约工作搞好,必须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才能真正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制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三)加强预算制约

各项收支应该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浅析浅析、 考核并采取改善措施; 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制约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制约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