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类的存活和发展依赖于周围的环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环境会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被大家重视并发展起来。环境会计对于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非常必要,构建环境会计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背景与动因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为尽快重建经济实现工业化,一味片面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大力推崇“烟囱产业”。尽管工业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口的剧增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恶果。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产生了疑虑,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并努力探寻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孕育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相关战略。历经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布氏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等极富历史意义的事件的推动,可持续发展观逐渐被世人认同,其实践活动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经济含义上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片面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的经济发展,即“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国民经济下的企业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就是其存活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因此,企业进行系统化的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物流管理等“绿色革命”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与发展的必要措施。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特别是其价值信息,从而为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应运而生。

二、我国构建环境会计的意义

(一)环境会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定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进入“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面对如此困境,我国政府已颁布各项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法令法规。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过去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绿色GDP指标,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成本的计量。为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反映,客观上要求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体系。

(二)构建环境会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企业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重要影响者,理应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更重要的现实是,在绿色消费日益盛行和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的情况下,注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调整发展战略,在生产经营与管理决策中注入绿色理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就是必定选择。其中,环境会计是企业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的环境财务经济信息子系统。其目标与职能在于,真实公允地向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利害关系人,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绿色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流量的信息,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等。这样就可较好地解决企业外部人(如政府、债权人等)与内部人(如内部管理层)在企业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足,从而有利于企业外部人进行合理的投资、信贷、制定环境法规等决策,引导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配置,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降低市场风险。

三、构建中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主要障碍

从环境会计的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20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确确实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临万分危急的环境形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弊端等,无一不在制约着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全面推开。除了理论成熟因素外,环境会计具体执行起来也是步履艰难。
(一)缺乏整体意识,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参与,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
环境会计不足既是宏观不足又是微观不足,因而环境会计应当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环境会计主要是研究宏观环境核算不足,即如何将环境因素引入国民经济核算,建立以“绿色GDP”(或称“真实GDP”“经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产出(EDP”)为核心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微观环境会计则主要研究各微观会计主体(主要是企业)在其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补偿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实物与价值运动情况。但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近况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不足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制约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二)传统会计的制约

一是对于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计量难以操作,计量标准、计量策略、计量单位难于确定。二是对于各企业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难以在不同单位、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三是传统会计成本循环理论的不健全与会汁循环过程的不完整。

四、构建中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原则性倡议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需要吸取他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近况来构建我们自己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此我国会计学术界也提出过一些倡议,诸如“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逐步提高披露水平”、“理论与实务同步”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倡议对于我国创建环境会计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这里,笔者提出两点倡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不足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策略体系的多元化,环境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化,特别是环境会计在计量上难度大,使得环境会计实务进展缓慢。环境会计实务缺乏相应的理论作指导,从而导致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的盲从性。毫无疑问,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如果我国的会计主管部门对此投人人
力、物力进行专题研究,可望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井以此来推进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的研究,重点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要素的确认,难点在于核算对象确认后的正确、合理计量。突破环境会计计量上的障碍,选择合理的计量标准,采取正确的计量策略,仍然是今后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另一个关键性的不足就是环境会计核算的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环境信息,规范具体的披露事项,限定披露形式,严格披露程度,以满足包括政府环保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投资者与债权
人、企业本身和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拓宽研究视角

基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策略与实际,从国际与国内、宏观与微观诸方面,系统研究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不足。这里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环境会计的关系。应当看到,尽管二者所属的层次不同,但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二者又面临着同样的课题:如何将环境因素引入原有经济核算框架。而且,在如何估算和处理环境成本这一不足上,宏观环境核算与企业环境会计具有一致性。面临同样的不足意味着宏观环境核算与企业环境会计之间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更何况企业环境会计还是宏观环境核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宏观环境核算与企业环境会计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携手共同进行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