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革新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首先讲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然后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

(一)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制约功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及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意见和要求,甚至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凌驾于财务管理制度之上,这是导致财务管理失控的一个重要理由之一。

(二)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以前是财政供给单位,收入相对稳定,因此对整个单位的财务收入状况不够重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算账而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学习理解不够,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危害性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三)会计凭证、账薄失真,往来账务处理混乱

原始凭证方面,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建全。如有的内容笼统,购买实物不填数量和单价,甚至没有业务往来单位的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记账凭证方面,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如将借出的款项没有挂往来,直接冲减经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账户设置不建全、账薄使用不规范。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制约和平衡账户;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薄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策略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另外有的单位明细账根本没有摘要说明,有的连年度的收支都没有结转。

(四)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不足日益严重

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另外,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用在违法乱纪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以谋求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人也指使、暗示下属单位填报虚假会计报表,以达到粉饰领导政绩的目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应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从业门槛。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会计证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对无会计证和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对非专业的财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予以更换,不得上岗,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措施,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队伍中。
其次,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使财务管理工作者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应定期制定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全员轮训计划,付诸实施,填补所缺乏专业知识的空白,进行知识更新的后续教育。轮训的中心内容是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并在提高会计工作科技含量,把现代电算化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工作的条件下,对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考核和评比。通过轮训,发现不足并及时整改。强化业务能力的提高,要求财务工作者不但要精通财务知识,而且要熟悉
财政、税务、审计、法律等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增强财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会计法》和财务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策略;另一方面,在目前对多数项目资金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要全 面 实 施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三)要正确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过去,许多单位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不分,财务与会计职能结合得比较紧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即把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职能留给单位,把会计人员集中到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开以后,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而且应当加强。因此,应正确划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明确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责范围,在核算制度上保证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财务自主权的实施,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会计职能的发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娜用、截留和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这种监督不是仅按制度、规定的监督,而是一种广义的、更高层次的监督。首先,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公开性。其次,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对各部门、各单位每笔支出的审核,解决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缺位不足,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全过程性。因此,在实施会计监督工作时,要搞好服务工作,寓监督于服务中,既要正确行使监督职能,又要为单位当好家理好财。
要正确处理实际支出与财务制度规定之间的关系,现行统一的财务制度的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的差距,给会计人员的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执行制度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支出标准,同时又不违背国家财务制度。
参考文献:
[1]赵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深思[J].现代商业 2007/24
[2]侯一曼.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革新的几点倡议[J].农村科技 2007/11
[3]朱茹颖.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初探决策[J].探索(上半月) 2007/09
[4]刘志.搞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点认识[J].中国农业会计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