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资产分类对会计信息影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大类,由于准则并未明确界定分类的标准且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因此,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对企业利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给管理层提供了调节利润的机会,从而对相关的会计信息产生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浅析并提出一些倡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分类;会计信息; 影响
一、引言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包括:库存现会、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在取得除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范的股权投资等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的规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对策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不同的分类,会计处理会存在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二、金融资产分类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新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到金融工具的计量中,从而能更加真实地反映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并且没有明确界定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处理策略也不同,因而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将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并带来利润操纵不足。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初始计量的会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近期内出售而获利,其交易相对频繁,发生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大,囚而该资产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直接冲减“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交易不活跃,并且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也相对较少,因而为了会计核算成本,这两类金融资产就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在初始计量中,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因理论研究此不同的分类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相关交易费用被确认为当期损益,因而会减少企业当期利润;若分为其他两类,由于相关交易费用被确认为初始确认金额,因而不会对企业当前利润产生影响,只是增加当期的资产。
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问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则有所不同,前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而后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通过“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反映。持有期间,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在发生时即已计入当期损益,因而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处理;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即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人当期损益即减值损失。在处置这两类资产时,都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且都将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金额转出,确认为投资收益。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言,该类资产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显然这样就不会产生变动损益,但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其确实发生了减值,则应根据其账面摊余成本与预计未来流量现值之问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反映。在处置该类资产时,将取得的价款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这与前两类资产的处置无太大差异。
综上可知,在资产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在利润表中列示,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不影响当期利润,可见,对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不同处理,会对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若发生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进行减值处理,不会对利润产生影响,而其他两类资产则在减值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使得企业当期利润减少;在处置资产时,各类资产的会计处理无太大差异,因而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基本相同。
二)不同分类给企业管理层提供了调节利润的机会曾在其一篇经典论文中指出,若公司的盈余水平远远超过目标盈余水平或远远低于目标盈余水平,公司的管理层会有意降低盈余数字或进行“大洗澡”式的盈余管理来为将来超过盈余目标“积蓄力量”。叶建芳、周兰等人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开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孙蔓莉、蒋艳霞等人(2010)以准则实施后第一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避开利润波动是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出发点,当公司持有证券投资资产较多时,为规避风险,上市公司将忽略业绩增长的需要,而只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见,公司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选择金融资产的分类,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当公司盈利情况不好时,就会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益,当盈利情况好时,就会尽量把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作为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
金融资产的不同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关公允价值变动的不同处理,会给管理者提供调节利润的机会。
根据新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则计人所有者权益,直到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管理层的意图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将持有期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或计入资本公积来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管理层也可能通过摊余成本进行盈余管理,按照摊余成本会计,在某一金融资产的存续期间(如持有至到期投资),主体一直使用该金融资产入账时的未来流量和风险调整贴现率(实际利率)对其进行核算,而这些数据的取得往往需要管理层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而且在这种核算模式下,如果企业存在投资组合工具,那么管理层就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处置这些组合工具中包含的累计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以提高或降低企业的净利润,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针对金融资产分类对会计信息影响的相关倡议会计与审计金融资产分类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分类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笔者提出一些倡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进一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由于金融资产分类,给管理层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问,监管部门应该从金融资产分类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方面进行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现行准则中有关金融资产分类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更多地考虑综合收益,而不仅仅以净利润作为监管指标,因为综合收益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在信息披露方面,虽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但由于金融工具列报准则有关金融工具一般信息披露的要求中并没有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相关披露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企业应该在附注中加以披露,以免信息使用者因无法辨别变动净额中是否包含重分类所产生的变动额而使其获得的信息失真;此外,企业还应该在附注中披露期初期末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初始成本,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来验证损益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资本公积”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从而提供更加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于2009年11月12日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 —金融工具》(IFRS9),用以替换现行的IAS39,简化了现行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将金融资产由四分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为两分类(即以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分类的基础是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流量特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深思征。按照新准则,当金融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应以摊余成本计量:(1)在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下持有该资产,该商业模式的目标是持有资产以取得合同流量;(2)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了流量的具体日期,且流量仅是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将扩大。笔者认为这样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更为有利,因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可以透明地反映企业内在经济状况,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降低管理层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现行IAS39规定,企业应根据其持有目的和是否存在活跃市场而决定其持有的金融资产是否按摊余成本计量,而根据IFRS9的规定,只要符合其所提出的两个标准,均可按摊余成本计量。笔者认为,这样不仅可以简化金融资产类别,而且能简化判断的条件和程序,将一些主观和取决于管理层判断的条件进行简化,降低了管理层操纵利润的空间。
在IASB的IFRS9中,IASB指出,企业可以在初始确认时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计人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一旦选定,持有期间不得变更,若选择计人其他综合收益,那么所有利得或损失以及相关交易费用均直接计人权益项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也不需进行减值测试,而且在处置时,已确认在权益项目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也不需要转出至利润表中。
笔者认为,若将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不得转入损益,那么管理层就不可能利用这部分利得或损失来调整损益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能减弱管理层进行利润调节的动机,大大减小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四、结束语不同的金融资产分类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给管理层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问,为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对金融资产的分类策略可借鉴IFRS9中的二分类法,以弥补我国现行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一些缺陷。但在我国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是否可行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