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理谈内涵与准则运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结合公司理财和财务会计理论的观点,重新反思公允价值在新形势下的定位。首先,从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公允价值的定义、作用及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并对比浅析浅析了传统计量属性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对我国会计准则今后如何运用公允价值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倡议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作为过渡。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公允价值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财务会计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全面收益

21世纪初,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致使传统财务会计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的质疑。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2003)认为:“财务会计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是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忠实地用货币金额提供企业以过去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历史图像?还是要扭曲财务会计以记录和报告过去为主的本质,把它转变为另一门学科——企业财务预测?”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不是财务会计的任务,而应该是公司理财等其他学科的任务或使命。但是,如果仅仅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显然不能顺应会计发展的趋势,也不符合理论应该不断与时俱进从而逼近真理的内在发展逻辑,更不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而公允价值会计正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将起到连接财务会计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与现实背景财务会计是一个立足企业,面向市场,对外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2001)认为,重成本而轻价值、重历史而轻未来、重利润而轻流量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同时,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足的不足一直以来都为各界所诟病。特别是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着许多虽然缺乏可比的市场但又影响企业现在与未来的资源变动的交易和事项,如何公允地计量它们的价值是各方必须考虑的现实不足;同时,一些资产或负债项目虽然尚未交易或使用,但其市场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情形下若不适当地予以表内确认与计量而是继续以历史成本反映在账上,可能会影响外部相关者的利益与决策,因此选取计量结果能被各方所接受的计量属性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公允价值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代表事件有:1.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行业的利得交易以及始终以历史成本计量某些金融资产的价值导致了金融危机,为缓解危机诞生了公允价值概念;2.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产品的大量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使得公允价值成为其唯一能够被正式认可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也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基本都基于一种假定,即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定义①来看,公允价值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成立的一个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点。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的一个属性,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不适合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属性,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为了符合计量属性概念的内在逻辑性,葛家澍曾经提出:第五种计量属性可以用公允来表示,特指在缺乏历史成本和各种市价的场合下所适用的一种计量属性,可以通过未来流量的现值技术来近似地、公允地估计的一种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则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性的质量特点,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点,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市场则可以形容为基本的计量属性。

如果上述设想能够被接受,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公允价值按广义和狭义进行划分。广义地讲,公允价值可以涵盖其他几个计量属性,因为从会计的本质职能来看,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真实,特别是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所以公允价值可以作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一个内在要求,以有利于他们针对真实的企业内在信息并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不同的决策。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矛盾、统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当前财务会计的两个最主要计量属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历史成本注重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把资产或负债项目的计价功能主要转交给了市场,而仅仅对取得成本或收入进行估计性的跨期配比,同时假定市场的交易均为合理、公允的,并不会发生大幅的变动以致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不会发生严重的背离,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强调必须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财务会计就必须在表内进行反映,同时还需在表外进行披露。

表面上看,两者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同甚至矛盾之处,但深层次地浅析浅析,我们将会发现:它们都试图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并试图从不同角度寻找相对公平、合理的来近似地估计企业的理论上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如果狭义地定义第五种计量属性为公允,那么我们将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计量属性的基本要求或标准都应该是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如果以市场为分界线,那么历史、现行成本即市价将是首要考虑的计量属性,特别是初始的确认和计量;在清算或不存在类似市场的情况下,用可实现净值和公允作为计量属性可能是较佳的选择;如果再以是否已交易为分界线,那么历史成本将和后几种计量属性区别开来,历史成本将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而后几种属性则主要作为再确认以及模拟的各种市场条件下的各种公允价值的反映。

因此,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就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在非交易的情况或市价发生变动下企业继续持有的资产或负债可以按市价或公允进行计量,从而及时地、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有利于正确的决策。总之,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情况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尽可能地体现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各种计量属性的目标所在,也是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的基本要求。当然在实务中,由于市场的缺乏及非完全有效以及各种估价技术的不成熟,财务会计无论采取任何属性,都只能近似地取得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

(四)公允价值与信息质量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标准主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许多人认为,公允价值虽然能够提供相对及时、有用的信息,但它却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尤其在市场程度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在缺少相同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市场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估计的会计信息能够具有可靠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澄清的是:公允价值确实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是因为信息是有成本的,而且由于人们的认识、判断能力的不同,任何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绝对可靠、一致的信息,因此在现实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善会计信息系统来满足外部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但是,至少在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方面,公允价值反映的信息可能还是相对可靠的,当然这是相对历史成本会计而言。虽然在缺乏有效的、可靠的市场下,公允价值充满了估计、判断,但公允价值会计下全面收益的可靠性还是有一定保证的:第一,公允价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而只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类似资产的市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各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市场还是比较可靠的。只有在缺乏可比的市场下,才运用各种估计、判断,但我们应该承认:只要评估机构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出发,做出各自的判断,那么他们的专业判断结果是相对可靠的,因此我们也是应该要认可的。第二,公允价值会计还对一些涉及到未来的交易进行了预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损益,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传统会计所倡导的收入“实现”原则和权责发生制,表面上看确实是不可靠的。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不及时地在表内反映它们的价值变化,将会给许多外部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而且有些金融产品,如美式期权是随时可以交易的,如果在报表截止日不及时反映其价值,那么也会发生传统的利得交易,则在此情形下的会计信息是不相关也是不可靠的。更何况现在许多金融产品也有许多成熟的估价技术,如著名的B—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它们计算出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只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信息,就是会计计量的一大进步。

(五)公允价值的局限性公允价值会计在理论上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公允价值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从信息观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转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②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还是相对的,与理财学中的公司价值并不完全相同。而且,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市场和计量技术上的理由,一些重要的资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客户关系、自创商誉等软资产还无法计量;全面收益的实施也只是扩大了传统的净收益概念的范围,如确认了某些利得和损失,但并不完全等价于经济收益。因而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和财富变动的信息。公司仍将拥有一些内幕信息,信息不对称将会持续存在并且仍将影响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二、我国会计准则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深思与倡议


(一)两种观点与选择当前国内对公允价值会计如何在准则中运用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应该紧随国际趋势,尽快提倡和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的时机未成熟,应该暂缓公允价值会计在准则中的运用,以避开成为某些利益团体操纵利润的工具。持后一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是: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许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很不发达,机构的诚信和专业水平尚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规范,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又十分重视收入、净收益的指标值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会计准则若是贸然运用公允价值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可能会出现许多准则制定机构和投资者不愿看到的现象。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会计准则在运用公允价值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不足,而被迫改回用历史成本计量。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出现这些不足的关键不在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而主要是资本市场中某些利益集团存在着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笔者认为,任何社会学科的概念与技术都是相对正确的,也是必须要不断发展的,但不能因为它们现阶段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的缺陷而不去应用,只要社会与实务界有需求,一些理论与制度就可以在一定范围适当地采用,当然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也是十分必须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全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公允价值不足,而不是仅仅看到其容易被操纵的局限性。公允价值确实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能够不断满足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的需求,我们应该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并推动研究成果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这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做法已经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迪:据统计(谢诗芬,2003),75%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运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的比例越大。而在美国,尽管发生了许多财务舞弊案件,但是sEc和FAsB坚持公允价值理念的决心一直没变,从1990年12月到2002年lO月发布的4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70%以上直接涉及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应该在表内确认,还是在表外披露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途径主要分为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当前,持公允价值应该表外披露为主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而且确认的利得(损失)突破了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若在传统的损益表内反映,将造成不同项目确认、计量原则的不一致从而导致混乱,因此他们倡议在表外披露或改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对此,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美国在传统三个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张表——全面收益表,英国则是增加了一个“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而IAsc则倡议了类似的两个备选方案。与此同时,各国也纷纷改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增强其内在的逻辑性并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使得后者能够进一步指导实务中正确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而增强全面收益表的公信力,也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相关可靠。FAsB专门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发表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后,连续几次发布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鹊urement)征求意见稿。可见,国际上公允价值在表内确认、计量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全面收益表甚至有取代传统损益表的趋势。公允价值的理念正愈来愈深人人心,而且能够满足投资者对简洁、可靠与相关的公司价值变动信息的需求,有研究表明过多的信息披露会造成信息超载(info珊ation ovedoad)并将会导致人们反映的迟钝,越来越多的附注、管理意见会令所有读者望而却步。因此,公允价值的表内确认与计量才是大势所趋,这也是财务会计保持本学科的特点与发展所必须的。

(三)公允价值与全面收益表今后,我国的会计准则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必定会产生一个不足: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中年度的净资产变动额(扣除业主往来交易)必定不等于传统损益表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会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公司收益与价值概念并不相同,但一段时间以来,自从公允价值的概念提出后,双方分歧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使得会计收益与经济学上的收益无限逼近,而全面收益与原来的净收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观点,对某些未发生的资本利得与损失在表内进行了确认,而后者强调实现原则即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动必须是已发生的甚至是已完成的交易或事项新导致的结果。因此,笔者倡议,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也可以增加一张类似国外的全面收益表作为过渡,以确认当前收益表中未包含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损益以及其他会计准则规定不得确认的损益。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一,体现了企业财富变化必须尽可能在财务报表表内反映的公允价值理念;第二,也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报表日损益表中的净收益和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值(扣除业主往来交易)不一致的勾稽不足;第三,外部投资者通过期末净收益与全面收益两个不同收益的比较并结合流量,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当期经营业绩的实质,以便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相对合理的操作,从而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减少某些利益集团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

三、总结与展望公司理财研究公司的定价不足,其核心概念为价值,公司的价值等于未来流人公司流量的现值;而财务会计也研究公司的价值,不过更多的是强调成本概念,因为它在衡量公司的投入方面具有更强的可靠性。成本意味着努力与付出,往往强调过去时,而价值代表着产出并面向未来。

从本质上看,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革新与发展的方向。显然,历史成本会计主要提供公司过去的财务信息,而公允价值下的会计将更多反映公司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公允价值概念的提出反映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逐步转变为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发掘并深刻领会公允价值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正视它的内在缺陷,是当前需要正确认识的不足。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悠久的经济史包括会计史的长河中,尚没有一个理论刚提出时就是完美的。“新生”事物的出现必定有它的合理性,尤其在FASB和IAsB纷纷强调并采纳公允价值作为计量的基本属性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看清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潮流,并顺势而为。财务会计没有理由不让那些为财务信息“买单”的人知道更多关于企业真实的价值信息!反映过去固然重要,但忽略使用者的需求更不可取。告诉投资者公司的真实情况以便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会计的历史使命,而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身上。笔者坚信,公允价值会计的确立与运用将连接财务会计的过去和未来,成为会计发展史上迈向新经济的重要的里程碑。


会计论文发表网专业提供财务会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