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有效地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执行。本文就新准则实施前后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作出浅析浅析,并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财政部于1997年5月制定并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及事业单位制度,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起到了指导性与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从事的经济活动也愈来愈复杂,原来在事业单位中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已难以适应纷繁变化的经济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事业单位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执行。

一、新准则施行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实际工作中,发现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与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导致这些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秩序混乱,损害了国家利益,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一)固定资产支出核算科目过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的结果

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在建工程”等科目,即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净资产不变,更不会影响当期损益。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按事业会计制度规定:根据资金的不同来源渠道,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购置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影响当期损益(使用支出类科目),也可以不影响当期损益(使用基金类科目),使得事业单位通过“灵活”掌握固定资产开支渠道调节当期损益成为可能。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计提折旧,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理由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体现。另外,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是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造成当期净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这样,少数单位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有可能对应注销的固定资产不作会计处理,这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将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账实不符,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总值反映不实。

(三)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损耗程度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提取的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单位固定资产的修购或购置,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人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并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的维修费和更新改造费中列支后转人的以及固定资产变价收人形成的。但是,事业单位事业收人和经营收入的多少与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所以,按照事业收人和经营收人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也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另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但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是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来核算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电话机、简易木器具等办公设施,这类物品的价值只能是越来越低,且这类物品易损易坏,更换比较频繁,且核算的工作量较大

二、《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核算影响浅析浅析

(一)新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新会计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内部管理系统。新会计准则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工作秩序,保证对内对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使各项经济活动合理高效运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保证了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新会计准则从制度上规范了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很好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足。

(二)新会计准则加强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强化了和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自我监督,同时又是一种激励和动力。一般而言,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财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具体财务收支活动中执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合法、真实,财政监督是会计人员在执行财务收支活动中的自我监督。二是会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事后监督。三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中的一种独立监督,内审人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相比,不参与具体经济活动,具有独立性,监督更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三种监督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强化内部监督,建立会计工作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

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健全内部制约制度,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完整和有效的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事业单位内部通过设计科学、严格的凭证制度,设置合理的帐户,制约会计记录,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及结帐程序,定期编制则务报表,确保所有的业务事项准确、及时地得以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资料。内部会计制约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事业会计准确的相关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设想

(一)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部门

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财政部门引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机制,应与以往单纯查账式的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不仅要查清账目,而且应提出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具体倡议。否则,绩效审计就会有当家理财“不善”的记录。

(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

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人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革新,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善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转变会计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中心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制约,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制约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会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制约,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会计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丽琴.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制度[J].现代商贸工业,2007,2.
[2]李文静.小议新会计准则实施公允价值的影响[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1.
[3]张威权.探究新会计准则[J].金融经济,2006,22.
[4]蒲爱萍.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约制度的深思[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4.
[5]曹菁菁,陈留平.浅谈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及其影响[J].商场现化,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