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该培养适应经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打造实践性人才演练平台。坚持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专门人才。
关键词:实践性、课程体系、双师型
所谓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将自己培养成实践型人才。就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而言,应该培养适应经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专业人才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培模式,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课程体系不合理。
实践课程设置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训练少,缺乏科学的体系。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普遍遵循由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为辅的程式。并且很多实训课程仅仅包括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个别学校会在基础会计之后再增加一个"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找到一份电算化会计工作时,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也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课程评价方法还是以知识把握为主, 专业技能突出不够, 且评价方法单一, 学生就业能力没有纳入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1]
2)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从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缺少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主要原因是:一是有些教师只重视教师系列的职称提升,在专业能力上提升不够,无法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二是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三是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境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大多数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其实验能力和效果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提升。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外建立的实训基地一般都是"友情式"合作,对企业往往只是一种负担,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2]再者,目前的实训基地形式比较单一,软件公司的参与不够,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和持久。
2.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1)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首先、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既要设置分散实践课程,也要设置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的"全程体验"。
其次、课程设置要根据技能的层次实行模块化。课程模式力求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为此,教师要深入一线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明确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模块、使学生在课堂上按岗位学习技能。让学生实训一个模块就能掌握一个岗位技能, 并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部门,以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训对象,按照实际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安排综合实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再次、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会计电算化教学要全面推行职业能力证书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直通车"模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 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涵盖了职业资格考试的所有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就可以参加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从教学整体设计上保证了学生同时取得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
2)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获得教学系列的中级以上职称,在专业能力上至少要达到相关专业岗位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水平。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会计技术资格的考试,获取各种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二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践,如到企业兼任会计工作、财务咨询工作,到会计师事务所做短期项目审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三要组织教师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3)打造实践性人才演练平台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条件:(1)、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及实践。(2)、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软件应用"课程的建账、初始设置、单据录入、凭证填制、报表操作等各项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技能实训, 并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3)、会计工作岗位仿真实训室。该仿真会计实训室具有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会计岗位、仿真业务内容、仿真业务流程的功能,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3]
其次、要建立多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二是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
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