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会计学“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税法”是一门涉及法理学、会计学和财政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目前众多院校的法学专业、经济管理类和金融国贸等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由于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18标不同,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从会计学专业“税法”课开设的目的入手,分析了我国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针对会计学专业“税法” 课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会计学;税法;教学
一、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设置的意义
“税法”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是由税法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决定的。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及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直接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通过制定实施税法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税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企业角度看,缴纳的税款是企业的一项特殊费用,如何通过企业经营地点的选择、机构设立、用工安排、合同签订、费用列支以及融投资方案的选择等经营活动,用好、用准、用足税收政策,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谋取税后收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在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经济管理类和金融国贸等专业开设税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税法教学,使各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税收法律知识,既可以为财税部门培养税收专门人才'也可以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纳税管理人才,满足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积淀和专业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等宽广的知识领域,掌握从事适度理论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实际需要的人才。注重实践与理论的联系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特点,因此,会计学专业开设税法课有别于法学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让学生系统理解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我国各种税法的政策原则和立法精神,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现行主体税种的基本法律规定和计算缴纳方法,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纳税处理的工作能力。
二、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是在全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开考后开设的,十多年来税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时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
1.“税法”课程学时安排少由于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从最初的选修课到现在的必修课,需要一个被接受和重视的过程,再加上近几年学时的压缩,大多数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都安排在32~48学时。税法的基本理论内容不少,再加上我国各个税种的政策规定也是非常细致、繁琐的,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现行各个税种的基本政策、掌握每个税种的计算方法,48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其税法学习的目的绝不局限于看懂纳税报表,了解我国当前税法内容和违法的处罚规定,更强调应纳税额的准确计算及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税务登记、领购、纳税申报等具体业务的工作程序。因此,会计学专业的税法课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要加大学时安排。
2.税法教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税法”课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的,会不断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这就为税法课程的教材选定带来 一定的困难。即使采用了最新版本的教材,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能有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出台。同时,现有的税法教材考虑面向对象的多元化,多侧重于税法理论阐述和税收知识的罗列,涉及应纳税额计算的例题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会计学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和掌握税务登记、领购、纳税申报等具体业务的工作程序的学习要求。
5.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充实从税法内容上看,既涉及法学领域又涉及财政税收等经济领域,且实体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涉税业务的申报又需要和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而目前会计学专业的“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税收或经济学专业,法学基础理论欠缺;而法学专业的教师,税收经济学理论又欠缺,即使这两者基础知识都具备了还可能由于缺乏会计知识或不精通税收实务,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再加上“税法”课程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强的特点,基本上国家的税收政策每年都有小的调整,大的修改也时常出台,与税法相关的经济学、会计、经济法等学科的内容也不断在变化。因此,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财政经济、法学和会计学综合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知识的更新完善,才能满足高标准的教学需求。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税法”课的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
由于税法教学内容较翔实、丰富,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在教学计划学时少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不得不用大量时间讲解制度规定,而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例题、案例,也无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更加枯燥乏味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根本没有将税收条款和会计业务核算、纳税业务申报等具体实践联系起来的可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近几年许多高等院校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应用,但由于税法课的时效性较强,导致课件需要不断更新,加重了授课教师备课的负担,也影响了部分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积极性。
三、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高会计学专业对“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学时由于“税法”课程开设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需要提高对“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税法”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前期相关课程的开设,最好在“经济法”、“财政学”和“初级会计学”等课程之后,使学生为“税法” 课程的学习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收条款,并能够和会计实践业务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掌握“税法” 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同时增加学时安排,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税法”课的教学学时要保证在54学时以上,这样才能满足教师结合税收条款增加案例教学的需要。对没有开设“纳税会计” 的学校,更应该保证教师在讲解税收条款的同时,适当和会计业务核算相结合,并添加6学时左右的实训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保证会计学专业学生“税法”课程开设目标的实现。
2.关注税改动态,选定授课教材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定程度的税制改革也同时进行,每年都有新颁布和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因此,在选定教材时,要注意选用最新版本的教材,并借助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随时收集时事税收政策信息,以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税务实践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注重税法课程内容操作性的培养,选择基本理论和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教材,通过案例、例题,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由于普通税法教材的通用性,很少有配套的案例习题集,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教材每年更新,同时又有大量的配套练习题,是对会计学专业税法课教材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5.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于税法教学内容较翔实、丰富,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税制改革动态,从而改变单纯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意识差,缺乏主动性的教学局面。
另外,针对税法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对税法教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典型案例,配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再通过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讲授,使学生理解上述内容。案例教学由于并不单纯地靠识记税法上繁琐复杂的各种扣除项目和税率,而是和现实相联系,使学生能充分感知教材中的税法理论,使获得的概念更加清楚、结论更加准确、记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分析案例的兴趣和主动性。三大流转税和两个所得税是税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者之间就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可比性,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同样有可比之处,因此,对比教学也是一种加深学生对税法知识理解的有效方法。
4.针对税法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税法”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将税收条款和会计业务核算、纳税业务申报等具体实践联系起来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安排学生到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局进行短期实习。税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特别是在所得税汇算期,工作量大,人手紧张,急需大量了解税收业务知识的人员。而实习学生通过为纳税人税务登记、代领、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完成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这样的实习安排既解决了税务师事务所人手短缺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练兵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没有实习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在会计手工模拟中添加纳税处理的业务,使学生全面掌握税务登记、领购、纳税申报等具体业务的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