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危机时代管理会计重新审视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金融危机将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在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应从理论方法体系、制度组织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关键词:后危机;管理会计;作用;完善
本文为2009 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项目,课题名称:金融危机下管理会计的重新审视(编号:sz090233),主持人:寿莉,课题组成员:乔香兰、门素梅、张露、李剑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2007 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华尔街金融风暴逐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海啸迅速蔓延,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在以出口为导向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订单减少,大批裁员,纷纷倒闭。
2010 年4 月10 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 年年会上,企业家代表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经济从2009 年下半年开始已渐渐回暖。回顾金融危机中的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和迁移的艰难抉择过程中,需要财务和非财务多项因素的权衡。而会计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多年来我国会计人员一直从事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仅限于事后的,并未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
反思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的阻滞,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上的变革,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管理的深挖与提升。“后危机时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效力的提升与变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又称为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做大量的分析和比较,为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又称为对内会计。
19 世纪,西方的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开始出现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诞生;1921 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中提出“预算控制”的科学管理原理;1922 年奎因斯坦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首次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并阐明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从那时起,管理会计开始成为一门会计实务应用技术。二战之后,管理会计得到学术界的公认,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为适应生存与竞争需要不断地突破创新,西方管理会计研究内容日益增加,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理论基础也日渐扩展,已经趋于成熟。
二、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20 世纪八十年代体制转轨的初期,我国管理会计在借鉴西方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过20 多年的研究和摸索,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会计理论研究仍然局限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并未体现这一变化;学术界致力于推广国外经验和总结我国实践中的成功做法,但仅局限于介绍的狭隘方面,应用的针对性较弱;管理会计方法多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注重形式而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厂部、车间、班组核算,几十年来探索过包括厂内计划、资金分级管理、内部结算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成功:
管理会计的少量应用仅限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或极少数的大型企业;管理会计仅限于套用简单原理分析问题,不能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决策,运用水平较低;少数企业仅在部分管理中开始使用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缺乏创新。
管理会计难以在我国推广,究其根源,除了管理者意识、会计人员素质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管理会计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对于实践中已有的一些成功案例,会计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未能形成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实际的示范性典型案例。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再加上企业中的应用乏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金融危机中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中,我国的市场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落马。对顺利“过冬”的企业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面对困难,改革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才是破冰“冬泳”走出困境之道。管理会计作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价的重要领域,在助力企业战胜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危机中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金融危机下的全球消费能力萎缩,特别是欧美国家消费需求减少,国内消费类产品制造企业面临订单显著减少,促使我国制造业规模缩小,企业间竞争加剧。单纯缩减开支,反而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市场无法进一步拓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企业亏损。危机中的管理会计注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管理不是压缩全部开支,而是控制开支到恰到好处,在微利的市场环境中依靠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危机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各项预算有机组合构成预算管理行为。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使管理重心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运作过程,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空间;全面预算管理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基础。
(三)危机中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举步维艰,经营困难,暴露出企业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究其原因,都是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危机只是提前或放大了企业生存所面临的困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的问题,需要在管理制度、经营目标控制、营销模式、风险防范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控制。金融危机中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尤其重要,外部条环境越来越苛刻,内部控制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能够抓住时机,从内部控制角度“强化内功”的企业,查找风险和漏洞,才能在危机中做好充分准备,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顺利化危为机。
(四)危机中的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在非常态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与常态下的不同。金融危机中企业经营业绩体现为企业求生存的能力和积蓄力量谋发展的能力。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也应适当调整,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恰当评价企业的融资、投资、市场开拓、结构调整、创新研发、人才储备和管理者的能力与状况,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危机中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危机中的激励制度。激励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任务,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金融危机中,运用恰当的激励制度会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反之企业将处于危机中难以自拔。为了短期内渡过难关,部分企业削减了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激励措施,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在危机时期保留长期激励,挖掘人才、增加培训,增加晋升规模,实际是在向员工释放积极信号,树立员工信心,以增强企业内部实力及凝聚力。危机中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有效的激励,鼓舞员工士气、保留关键人才、提升敬业员工的比例,是应对困难,保存实力,寻找发展机会的关键。
四、后危机时代管理会计的推广完善
(一)完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迄今为止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清晰的主线。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出现了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等等。虽然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不断扩展,但学科体系日趋庞杂而欠缺系统性。管理会计停留在方法的介绍方面,理论系统研究缺乏,未能形成类似财务会计的一套前后一贯的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学科体系的独立性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未能形成严谨的结构,会计界主要是跟随国际潮流,研究工作也主要停留在对西方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翻译和介绍上,缺乏主线,有拼凑之嫌。要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与财务管理的界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具有管理属性,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由于这一共性使得管理会计中的经营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经营预算和存货控制等内容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运营资金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等内容交叉重复。应该分清两者的区别,明确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界限。财务管理的重点是管理资金,即如何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如何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管理会计不仅重视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和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管理。可以说,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管理会计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有效的激励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2、以实践为导向。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长期脱离实务,基本集中在引入介绍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仍然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鲜有创新。脱离本土、脱离实务的研究是没有活力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需求。以实践为导向,摒弃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模型,建立便于理解运用的理论方法体系,是构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前提,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组织体系1、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管理会计职能得以实现,必须依靠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有欠缺、管理会计所依据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不足,决策的科学性受到影响。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我国推广完善管理会计,必须给予其良好的外部内部环境。首先,应建立健全经济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企业提供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为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加快管理会计准则的出台,指导和规范管理会计实践,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普遍应用;最后,要强化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减少行政因素的影响,企业自主决策,增加管理会计需求。
2、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专业组织对于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从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多是高校教师,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脱离,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都遇到障碍。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包括由专家组成的独立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地方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企业内总会计师领导下的管理会计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三)完善管理会计教育体系。要推广完善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首先,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建设,以一套系统、规范、实用的教材,既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在典型案例研究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后备人才;其次,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更充分地实现管理职能;另外,设计实物框架,增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可操作性,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有效推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后危机时代,我国市场因其巨大的投资潜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企业。面对强大的对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是我国企业与之抗衡的重要武器。管理会计将在企业管理中大有所为。应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