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得几点看法及浅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企业的经济活动财会论文中,有时可能产生一些与主要经营活动过程无关的资产增加变动的会计事项,它们虽然不是企业经营收益的组成部分,但却是企业本期净收益的组成部分,影响企业本期净收益的总量和结构。这一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利得,根据IAS(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和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ACNO.6中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利得应明晰核算,以便于提高相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率性。鉴于此,企业会计利得不仅应在收益中予以考虑,而且应该进行有效核算和监管。
会计利得的本原属性在财务会计中,会计利得(gains)是与收入相区别的一个会计要素。根据FASB的ACNO.6中的定义,利得是一个企业由于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或偶然发生的交易,以及在某一期间除了收入和业主投资引起的影响该主体的所有其他交易和事项导致的业主权益(净资产)的增加。会计利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非主营性:是指由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而产生的业主权益(净资产)的增加,是一种非经营性的收益;随机性:是指企业无法预期、偶然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产生的收益,因而具有不可预测性;状态依存性:
它是企业在一定的经营理财环境下因特定会计事项出现而产生的收益,是特定环境、条件及事项而产生的非经常性的不可再生收益;风险性:是指会计利得这一收益的取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非常项目的收益,一般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收益;增益性:是指会计利得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即会增加企业的资产或减少企业的负债;计量的多元性:与企业经常性收益采用的计量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利得项目可能采用不同的计价基础,如采用现行市价或重置成本确认入帐。
会计利得的内容企业会计利得因其本原属性而具有内容、项目的复杂性。具体地看,其主要来源和内容可分为四类:
偶发或非主营活动的收益—如出售有价证券的转让收益、清理已使用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或债务重组债权人弃让的债权金额等;企业和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的资源转移—如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担保收益、罚款或赔偿费收入等;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如存货涨价的收益、债券和股票市价变动和汇率变化产生的汇兑损益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理财环境因素变动导致的利得。
会计利得的有效核算企业会计核算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企业会计利得的有效核算也必须包括这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应注意以论会计利得的本原属性及有效核算■ 廖强风(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长沙 410076)在内容摘要:会计利得不仅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影响企业本期净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论述会计利得本原属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会计利得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有效确认、计量、记录、披露核算行为的可操作性的倡议,旨在丰富现代会计核算理论和有效指导会计实务。
公允揭示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会计利得的有效确认企业会计利得的确认,首先必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要严格按照会计利得的本原属性的特点标准进行确认;取决于特定企业的性质、经营活动目标及其业务类型。对某些企业财会论文来说是收入的项目,很可能在另一类企业应作为利得项目。同时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只有已实现的符合利得特点的收益方可确认,同时确认利得的时间还应考虑实现原则,对非投资资产而言,在交换和销售之前,除非市价的增加具有较确定的充分证据,一般不确认持有利得,以防止利用利得确认操纵企业利润的情况发生。
会计利得的有效计量尽管会计利得的计量类似于收入的计量,即按收到或增加的资产或减少的负债的现行价值计量,但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其来源的多元化,内容、项目的复杂性和信息使用者信息决策相关性的要求,导致会计利得计量模式的多维性,一般不适用历史成本原则计价。
会计利得的有效记录为了准确、明晰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净收益,一方面要按照利得的项目和具体内容设置总帐帐户和相应的明细帐户进行明晰记录,例如对于企业投资证券取得的利得,就必须设置“投资收益”总帐帐户和按投资对象设置明细帐户进行记录;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效记录当期利得并与相关要素进行合理匹配,确定其当其损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经营收益=收入-费用;期间净收益=收入-费用 +(利得 -损失)。
会计利得的有效披露为了充分披露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利得,就必须在现有的会计报告结构模式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项目及内容,予以充分、公允揭示。具体而言,必须在损益表中经营收益项目下增设“期间利得”项目,并把会计利得的当期发生额全部归类记录在该项目中,以便与“期间损失”合理匹配;同时应增设“利得明细表”,把当期发生的利得具体项目、内容及其金额按重要性进行列示,以此充分、明晰地披露企业当期会计利得的状况,提高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