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务危机应对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第1章 高校债务危机的背景浅析浅析。

1.1导火线

2007年3月下旬。吉林大学在其校园网站上发布通知,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倡议。吉林大学声称,自2005年以来,学校已经步入付息高峰期,现在每年需要向银行支付高达1.5亿至1.7亿元的利息,学校财务状况逐渐陷入困窘的局面。由此,拉开了中国高校债务不足的神秘面纱。

1.2全国高等院校债务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浅析浅析与预测》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至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的高校贷款高达10亿至20亿元。其中截至2005年年底,单是教育部直属76所高校的贷款总额达336亿元,校均贷款4.4亿,是2002年底校均贷款

1.15亿的

3.82倍。

第2章 高校债务危机的来源

2.1高校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教育投入的不足

在我国由于高等院校(公办高校)是典型的公共财政支持、政府信誉担保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资金最大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限制,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庞大规模,使得政府财政的投入显得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2高校扩招是直接诱因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高校扩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原有的高校资源无法满足快速膨胀,而扩招需要新建校舍、新增设备,国家没有给钱却给了政策——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方便之门大开,各高校纷纷举债,大兴土木;各级政府希望高等教育拉动消费需求,也乐观其成为一项政绩,银行认为给公立高校贷款有财政托底,大可放心。

2.3高校借贷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估制度

按照《担保法》规定,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得为保证人。但是高等院校在向银行借贷时,他们却又无需质押,只是以国家信用来获得银行的授信,而银行业无意核查所授信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往往是重复借贷、多银行借贷,甚至在某部分贷款带期时,再无力还贷的情况下,又多采用以贷还贷,以至于越陷越深,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2.4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热衷形象工程和部分高校之间相互攀比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急功近利的浮躁和攀比氛围也在侵蚀着校园,甚至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国家代替高校还贷,导致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渐错位,越来越注重服务于学校自身,而不是学生。一时间,高等院校建设之风骤起,楼一个比一个高,校门一家比一家雄伟,相互攀比,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形象工程之中。

2.5我国高等院校资金筹集渠道不畅,严重依赖国家财政和金融贷款。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税收、学费收入、产业收入、社会捐助、基金收入、科研经费收入(成果转化)、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概括起来就是国家财政、学费收入、学校自筹等渠道。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渠道不畅,高校过多依靠国家投入,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转而依靠以政府信誉担保的银行贷款,而对其他渠道开拓不力,对比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高校融资方式,不仅使国家背负沉重的承担,而且也使高校丧失了“自我造血”的功能。

第3章 高校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3.1解决高校债务危机首先应该稳定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和学校规模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的实施是近年我国高校债务危机发生的直接理由,使得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激增,高等院校原有的教学、住宿、师资等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新增学生需求,加之高校至今其他来源的不足,各高校纷纷转而依靠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据国家统计署指出,我国高等院校自扩招以来的银行贷款中有82%用于基本建设支出。因此稳定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成为当务之急。 

3.2政府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高校债务危机的出现与国家教育投资不足有很大关联,因此国家应该增加针对高校的投入,2005年我国GDP为24.66万亿元,1个百分点是2500亿元,将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从2.82%(2005年数据)增至法定的4%,新增投入将接近5000亿元,将这笔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中去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那些被债务危机困住的高校。同时,对于清偿欠贷工作,政府也不能一概放任,无论是基于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负责,还是基于对千万高校学子的责任,以及对公办高校的社会角色认定,政府都应有所作为。目前很多省市已经认识到解决高校债务危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相继出台实施。比如江苏省政府将拿出三四十亿元,为背负100多亿元欠款的省内高校分忧;在浙江,省财政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3国家审计署有必要加强对高校财务的审计工作

高校的债务不能简单的一味依赖政府,单纯由政府埋单,这样做不仅不合理,而且也可能掩盖了某些高校存在的不足,更可能助长了一些高校肆意借贷将负担扔给政府的不良风气。因此,国家审计署加强政府财政支持的高校财务工作的审计工作十分必要,只有通过严格公开的审计,弄清债务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必须先过好严格的审计关,不仅要审清工程项目立项程序的合法性,贷款用途的合理性,而且要审清工程效果的可靠性和今后可能出现的不足。只有通过严格的审计,分清不同情况,对高校债务做出不同处理。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不足,特别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要依法严惩。

3.4严格高校管理者的事后追究问讯制度

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之下,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任职期满后,或升迁或退体,他们将在职期间所借的债务留给其继任者,而其继任者也无需为已有的债务负责。在此情况下,高校的管理者无须为债务是否能到期偿还担忧,因此,他们往往热衷于向银行贷款。建立对高校管理者的事后追究问讯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使管理者们不敢随意贷款,从而遏制高校的不当借贷行为。

3.5拓展我国高校的融资渠道

高校债务危机的根源就在于高等院校资金投入的不足,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债务不足,就必须大力拓展我国高等院校的筹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转变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近况,积极发挥学校的自我筹款能力,建设多渠道、宽领域的高等院校融资模式。

3.6积极与银行金融界开展对话,获得支持

(1)优化高校的贷款结构,实行长中短贷款优化组合。
高校贷款一般可分为长期贷款、中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一般来说贷款期限越长,资金成本越高,财务风险越小;贷款期限越短,资金成本越低,财务风险越大。要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投资需求与学校资金结余量,慎重选择筹资组合。对于部分高校中短期贷款集中,可与放贷银行积极开展对话,争取支持,将一部分中短期银行贷款转变为长期贷款。以期达到长短呼应,远、近结合的最优组合。
(2)长期合作,获取利率优惠。
目前大部分欠贷高校的贷款多为一般商业贷款,作为高校管理者,为减轻学校的债务危机,可积极寻求政策性优惠贷款,享受优惠利率,这样将大大减轻高校的负担。

3.7革新我国的高校评估制度,打破原有的注重硬件指标,将高校债务纳入评估的范畴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制度,共分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9项,这种评估模式指标单一,千校一律,过多注重硬件指标。而各被评估高校为了在评估中达标甚至取得优胜成绩,大力加强学校的纪检工作,提高硬件水平。但是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其他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依靠银行贷款成为高校的首选,如此便将高校建设引向了歧途。因而,革新我国高等院校的评估制度,将高校欠债作为评估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之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高校的借贷行为。

4结论

我国高校债务危机成因复杂,其解决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成功解决我国高校债务危机,不仅有助于化解群众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信任危机,而且有助于出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