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博弈浅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本文在阐明会计政策选择基本不足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分别对股东与企业之间、债权人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选择进行博弈浅析浅析,然后提出了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倡议。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博弈浅析浅析;企业
在金融危机下,随着发达国家一系列会计丑闻频频,美国的雷曼兄弟企业、安然企业、美国银行和迪拜债务危机等丑闻纷纷落马或者走向崩溃。同时我国很多企业在会计中也是充满了“黑洞”,2009年国家审计署对150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后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实的企业占85%,有虚盈实亏的、有虚亏实盈的,各类违纪不足金额高达3000多亿元。它们钻会计政策的空子一个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会计政策选择。因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浅析浅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博弈结果,发现导致不规范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理由,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倡议。
1 会计政策选择的内涵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环境下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策略、程序进行比较浅析浅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这一表述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义:(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由企业管理当局站在特定立场上做出的;(2)选择应当符合目标要求,没有目标的选择将毫无意义;(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4)选择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这一范围一般由法规、准则所限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决策,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会计系统产出的信息。这种决策既可以从战略角度考虑,作为一种长期的政策运用,又可以从短期的战术角度出发,作为一种对策对收益产生影响,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
2 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博弈浅析浅析
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不足,亦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又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不足和均衡不足。

2.1 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浅析浅析

在企业中,对于股东来说,他们只关心股票收益的结果而非过程,大多数情况下跟风买股票,真正通过浅析浅析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理性判断投资的并不多。比如给定股东选择真实,则管理层的占优战略是虚假。同理,给定股东选择虚假,管理层的占优战略也是虚假。

2.2 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博弈。企业经营资金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投资者的投入资本,二是举债。企业通过财务杠杆的适度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加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经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安排适当的资本结构-资本与债务资本之比,扩大企业的筹资来源,使企业有足够的流抓住发展机会。我们知道,绩优企业不会转移债权人的财富,绩差企业可以选择是否要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转移债权人的财富。经营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转移债权人的财富的行为是违规行为,反之是合规行为。债权人选择与企业签订一般债务契约或者加入诸多限制条件的债务契约来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监督和不监督,并且只要监督,如有业绩操纵行为肯定能发现。债权人则必须依赖主观的概率分布来估计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同样,债权人知道企业选择的是给定类型和考虑信息效应情况下的最优战略,因此使用贝叶斯法则修正对参与人企业的类型的判断,选择自己的最优行动。

2.3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浅析浅析

在我国,政府在企业面前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会计准则的制订者,为企业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中,政府又是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以股东的身份从企业获取收益,履行股东的权益。政府作为会计政策的供给方与会计政策的执行方—企业之间的博弈,当会计政策供给方即政府选择自利性对策时,会计政策执行方即企业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会选择非制度性执行行为;企业选择非制度性执行行为时,政府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而选择自利性对策。
总之,通过上述浅析浅析,要真正解决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效性不足,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一种体制,这种体制既包括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使得政策的供给方和执行方以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为动机进行会计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3 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倡议

3.1 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政策法规

会计准则属于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但它的完善对于优化企业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赋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上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制订会计政策要有前瞻性,尽量使企业各利益集团博弈到达纳什均衡;其次,会计准则的制订也要有广泛的参与性,这种参与可以推动决策的性和科学性;再次,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防止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人为操纵和寻租行为。然后是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革新时期,其中仍存在为达到特定目的而选择特定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约改为多变量变动制约。同时要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企业连续三出现亏损,企业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不足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企业可以通过给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来逃避惩罚。为解决这类不足,就需要对规相应修改,建立由若干个指标或若干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组成,同时体现流量要求的指标体系作为相关制度的指标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反映出盈利质量高低。

3.2 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在现度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企业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增加企业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我们认为,在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下,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变更的理由及由此产生的会计影响等,应受到独立董事的监督,并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各利益相关方或独立董事对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其做出解释或予以调整。

3.3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股权结构的优化,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了,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只有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大量增加时,他们对企业管理被动、旁观的态度,开始积极介入企业战略管理,从外部施加压力,要求企业改善治理结构,这一点已经被成熟市场的经验所证明。这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格局,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资本市场的结构,极大地推动企业的治理,使市场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所有投资者都受益。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要发展包括各种养老基金、保险企业、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改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治理中的制衡作用。

3.4 完善企业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典型特点,是股东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是影响企业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需要利用企业披露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决策。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总之,在现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会计政策起着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未发展成熟,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存在的先天性的缺陷,会计政策选择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奉祥.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2-35
[2] 刘端.会计政策的博弈论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1-50
[3] 梁杰,汪蚌午.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85-90
[4] 李岩.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不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06
[5] 潘熠双.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J].会计研究,2004(1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