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计生态文明建设中审计意义研究资料网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生态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现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积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角度,深入分析国家审计的职责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家审计;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述,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国家审计作为内生于国家治理决策、执行、监督系统中专司监督职能的子系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促进依法治国、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国家治理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预防、抵御和揭露的“免疫系统”功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生态文明新理念融入审计工作全局,丰富充实科学审计理念新内涵,以生态文明新理念引领审计事业新发展,依法全面履职,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国家资源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和光荣使命。

一、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资源环保审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系统论述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指导,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改造,不断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岌岌可危。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和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以过量的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的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保持人类社会整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遵循人、社会、自然规律,强调人类与自然界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关系,从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生活环境,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人民生活福祉、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摘自: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已成为文明生活中的重大威胁。发展中的种种现象表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被忽视,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也相对较弱。要改善并扭转这一局面,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并消除伴随物质文明建设产生的各类威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新期盼,有效使用自然资源,切实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使环境保护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提供正能量。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体系、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现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和谐。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样,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重视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才能建设的更加完整,目标才能全面实现。财务会计小论文

(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与条件,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健康、制约经济发展,更威胁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我们党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建设生态文明,把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留给后代子孙,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对全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审计应尽的职责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会计学毕业论文下载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审计工作应当把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环境效益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审计机关需要关注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资金使用,环境效益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审计机关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 1.2006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阐明立法宗旨时,将原来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表述,改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如果经济和社会建设偏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径,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模式。也就是说,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不悖,是其中应有之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审计机关履行有关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职责进行了规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2000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等有关条款规定。
4.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与《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分别从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两个层面对资源环境审计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出纳毕业论文范文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的职责要求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实现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实施并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落实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责任;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监管体制和政策协调体制等等。上述各项内容,均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实现。为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益,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项目和资金监管体制、机制至关重要。国家审计是内生于国家治理系统专司监督职责行政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安排,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既是各级审计机关职责所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是国家审计的光荣使命。

三、国家审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退耕还林、土地和矿产资源等审计项目。多年来的审计结果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国家审计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国家资源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督促地方政府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要完整地发挥好资源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就必须紧紧抓住政策执行、项目优化、资金管理、生态绩效、责任落实五个共振点,找准审计监督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结合部,在深化审计内容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审计作用。

(一)抓资源环境政策执行审计,促进国家资源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围绕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重点审查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揭示环境污染影响环境安全、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重点审查国家节能降耗、水资源节约、土地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资源监管政策的落实情况,揭示乱采(挖)滥伐、乱占滥用等导致资源损失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非法出让、转让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围绕规范环境资源市场管理,重点审查资源性产品机制和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的有效性,推动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围绕“绿色生产”,重点审查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措施和资源节约环保型产品财税政策的落实,分析企业环保政策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审查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的有效性,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监督问责保障。促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执行政策法规,提高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和管理水平。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为制定和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对维护我国环境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二)抓资源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保障资源环境安全
重点关注环境保护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各项资源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是否合规、合法,揭露资源环保资金存在的拖欠、挤占、截留、挪用、损失浪费以及非法出让、转让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促进规范资金管理,保证国家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和完整,积极提出完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保障。

(三)抓资源环境项目审计,确保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益

重点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对国家组织实施的资源环境保护项目,如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电力、钢铁企业的脱硫设施项目;重点矿山及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林业项目及其它生态保护项目等的规划、论证、实施、运行效果等必须重点审计。应努力把资源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http://www.328tibet.cn
的合规性与资源环保设施运行的有效性结合起来进行审计,关注国家组织实施的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规划、论证、实施及运行效果,重点关注资源环保工程项目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揭示环保措施不到位、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确保重点环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此外,要加强其它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关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规划布局、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环节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揭示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设施不到位、浪费资源等问题,检查建设项目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是否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治污染减排项目建设运营情况,以及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合法性、效益性。

(四)抓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确保生态绩效指标的实现

环境性本身就是效益审计的一项内容。生态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也是资源环境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更高层次。结合我国实际,在绩效审计中,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当充分依据我国现行的《审计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生态绩效审计,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应出抓好六个层面的工作。即:突出环境政策绩效审查,注重评价生态环境政策和行政控制效果和经济性;突出法规执行绩效审查,注重评价国家资源环境部门督促公众和企业遵守环境法规的效率;突出生态建设资金绩效审查,注重评价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突出环保投资项目绩效审查,注重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设项目绩效审查,评价配套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和运行成本,提出改进和补救意见;突出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管理系统审查,分析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随着绩效审计的逐步深入,国家审计更加注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审查。在具体操作中就需要建立一套包含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等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在生态指标中应包含能源利用率、原材料消耗量、废弃物排放、大气和水体质量等指标,为审计确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依据。

(五)抓资源环境责任履行审计,促进责任落实和考评机制的完善

从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体系看,资源环境审计还包括责任审计,即对各地区、各政府部门、企业履行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履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要关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问责等制度建立、考核情况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情况,被审计对象决策失误、管理不力等履职不当行为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保证各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能够按时、认真的完成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通过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建立并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
通过审计,揭示急功近利和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速度的短视行为,防止和纠正“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重短期绩效轻长远利益”倾向,推动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一是科学确定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标准。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选择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对党政领导班子,要加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的考核。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二是完善政绩考核方法。进行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就是要在政绩考核中加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论证考虑的要素。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三是将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奖惩挂钩。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安排结合起来,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杆”;对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实行严格问责,在评优评先、选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决,以激励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给地方、部门、单位和企业领导人套上“绿色”安全阀,大力促进能够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政策体制的不断完善。
强化审计机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应对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拓展国家审计范围的重点方向。国家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在对生态文明建设审计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突出国土资源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领域审计,全方位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3]刘家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4]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摘自: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