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对策高校预算管理加强策略初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引言
对高校预算管理进行探讨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高校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步,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近几年浙江省教育厅对省属高校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情况看,预算整体执行情况良好,但涉及到具体的各个项目,则明显存在支出超预算、项目执行进度缓慢、预算收入反映不完整、未按预算科目规定内容支出、预算执行率低等问题。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
预算超支、项目执行率低、执行进度缓慢等,降低了学校预算的约束力,影响学校的预算指标。超支给学校财务造成资金压力;执行率低影响次年度的财政拨款额度,按浙江省财政《关于编制2012年省级预算的通知》(浙财预字[2011]23号),当年预算执行率低于85%的,下年度的预算控制数按上年的95%安排;项目执行缓慢既推迟学校专项目标的完成,又可能减少该项目已有财政拨款的额度,按省财政《省级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浙财预字[2007]12号)规定,超过两年未完成的项目经费,将由财政收回用于平衡预算,从而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预算编制造成的,由于预算数本身不够准确,过高或者过低,造成预算执行情况不够理想,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因此如何通过预算管理有效整合学校内部的各项资源(包括人、财、物资源),并使之形成一种强大的、秩序性的聚合力,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适应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仍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预算编制

要将教育成本与预算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将成本项目与预算项目的设置相统一。高校的校内综合预算,实际上是与学校的分级管理密切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与学校的分级管理工作相一致,分级管理以事权与财权相统一为原则,在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师资等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的同时,预算经费指标也要相应地下达到各个下级单位。教育成本的核算,对单个高校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核算校内各个院(系)、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的原因,区分合理因素与非合理因素,以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节约学校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教育成本的分类特点,学校的日常预算管理,更多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直接成本、可控成本、变动成本,而不是间接成本、非可控成本、固定成本。比如,学校的房屋建筑物,在建设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可行性论证,而一旦建设完成后,其就属于沉没的、固定的、非可控的、间接成本,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将其成本以折旧的方式列入到各个院(系)进行管理,只需在核算全校的教育成本时进行考虑,以保持成本的完整性,同时方便与其它高校的成本数据进行比较。
(一)成本测算 在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摘自:学术论文模板http://www.328tibet.cn
是根据近几年的会计核算资料,以责、权、利为原则,与预算项目相匹配,统计各部门直接的、可控制的教育成本。大致将成本分为三类,人员类、材料费用类、设备折旧类。对各部门开展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资料,比如实验材料费,通过账面数据与实际调查数据相比较,确定发生的费用是否合理;再如设备类,通过申报、论证等流程,建立资产配置标准,与实有设备进行比较,采取限购、调拨、报废等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夯实部门折旧成本。
(二)预算编制的具体项目及依据 收入预算的编制相对简单、统

一、各高校现行操作也都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叙述。

支出预算,主要指教育事业支出部分,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的要求,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校的教育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归类、调整、细化,既与教育成本的核算相衔接,又符合预算管理的需要。
在预算项目的设置上,可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设置,第一层就是按照高校财务制度的七大类支出再加上其它支出共八大类支出进行划分,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归并,如有的学校科研很少,基本上也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可以将教学科研并为一类。第二层就是按照部门进行划分,根据学校机构的编制和管理层次进行设置,管理层次到几级的,就设置到几级,比如某学校分若干学院,学院分若干系,管理上要求直接到系的,那就要设置到。第三层就是按照经费的属性进行划分,大类上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可以根据财政有关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的项目分类进行归类,如分为专项公用类和发展建设类项目,专项公用类分为:大型会议培训类、重大宣传活动类、重大课题调研规划类、信息化运行维护类、大宗印刷类、房租类等项目,发展建设类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类、大型修缮类、信息网络购建类、设备购置类等项目。项目支出预算,需要详细编制立项的依据、项目主要内容、项目目标、实施计划及测算的依据等,对延续性项目,经费投入主要参照往年成本支出情况,对新增项目,经费投入按照现行成本计算,涉及分配到各院系的项目经费,则需考虑各院系的该项目生均成本情况。
基本支出可根据成本性质,将整个经费划分为人员经费和非人员经费,具体如下:
人员经费根据人员的类别,具体可分为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学生人员经费、其他人员经费等。人员经费具有政策性较强的特点,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要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比如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障费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发放标准和上缴比例,学校不能自行决定,而且,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开展,相应的限制也会更多,如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绩效工资根据单位财政保障的比例对人均发放标准进行最高额度的限制。因此,人员经费预算在考虑往年成本的基础上,还要结合预算年度的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非人员经费根据费用发生的特点,可以分为日常经费和经常性专项经费。日常经费是指每年持续发生的,而且发生的额度比较固定或与某一因素关联度较大的经费,通常可以按照固定的额度或生均(师均)标准下达预算指标。经常性专项经费也是每年基本发生的,但是发生的额度变动较大或找不到明显的相关因素,与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内容、形式相关,同时相对于项目支出来说,整个项目的额度较小。不同高校的经费项目归类、名称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非人员经费预算,核定指标主要按照一定的定额、生均、人均标准进行,比如:各院系的日常教学经费预算,根据各系部的学生数及生均日常教学培养成本;各部门的日常办公经费预算,根据各部门人数及人均办公费用;财政部门预算要求严格控制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出国费、招待费等“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预算,则按照一定的额度或比例下达给各部门。总之,基于成本导向的高校支出预算,要按照学校分级管理的要求,在对项目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成本支出情况,制定费用的定额标准,为次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
(三)预算编制流程 按照统一财政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的思路,在校内综合预算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转换,完成部门预算的编制。由于校内综合预算编制的每个项目,可以通过一部分经济科目反映,因此将所有项目中的经济科目汇总之后,其实也就形成了部门预算。比如实习费项目,会涉及到发给实习生的交通补贴、付给指导老师的津贴、实习检查的路费等,而这些内容都会有相对应的经济科目,因此就可以计算出实习费中开支的交通费、劳务费、差旅费等的具体金额。预算编制的流程,可以在原先将两套预算分开编制,先财政部门预算、后校内综合预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整合,转换成一套预算的流程。主要以支出预算为主,大致设计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

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是复旦天翼财务软件,该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比较强大的项目管理功能,将经费限额控制、重点支出科目控制、收入管理、成本管理、会计责任考核等有效地纳入项目管理中,并且可以通过财务网络平台,将预算执行情况实时上传,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级别的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相应地查询经费使用情况,有利于部门负责人随时了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校领导对分管部门经费使用的掌控。因此,从技术条件上看,使用该软件基本上能满足预算执行和控制中的要求。主要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一)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预算一经下达,若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予调整,特别是追加预算。预算的调整一般限于以下几种情况:财政追加经费的项目,上级或外单位有经费拨入的项目,救灾等突发性事件的项目,上级交办的项目,有文件规定执行标准的项目,为完成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必须进行的项目等。预算的调整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一定额度之内的项目由单位负责人签批,一旦超过该额度的预算追加须经学校权力机构讨论通过后执行。做到先有预算项目,后有支出,对超过预算额度或不符合经费开支范围的支出,拒绝支付,以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二)增强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性 财政部门预算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加大部门预算公开力度。从2009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公开114个部门预算开始,和地方政府陆续公开了“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应该说,预算的公开化是发展的一个趋势。高校应加大向全校教职工公开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力度,预算的公开化有利于广大教职工提高预算管理的意识,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使预算管理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预算评价与考核

加强预算的评价和考核,是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论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预算执行的优劣,都没有相应的评价和奖惩论文大全http://www.328tibet.cn
措施,长此以往,必然难以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那么,如何设计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是预算评价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标的设计可以采用定量指标,也可以采用定性指标。但由于高校部门预算支出具有公共性,大部分资金支出都是非营利性的,量化的指标往往难以建立,因此选用一些定性的指标更符合实际。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一套适合所有高校的统一指标体系,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设定。根据预算管理流程,参照部分高校在分级管理中设计有关财务管理指标的实践,大致设计评价指标如下:
在具体评价的时候,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效果等综合因素,可以将预算管理评价工作结合高校的年度考评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党政、师资、资产等管理考核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评价结果为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取消该部门的评优资格、减少该部门的职称评审名额、减少安排下年度预算控制指标、扣减绩效工资等。
参考文献:
陈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浅析》,《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杜峰:《IT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实行项目控制的基本构想》,《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
[3]冯伟彬:《高校现行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4]何其芳:《强化高校部门经费预算监控的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5]刘纪波:《高校院系包干经费的预算分配模型》,《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年第4期。
[6]齐红:《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7]许江波:《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与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2期。
[8]许江波:《浅议高等学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袁巧珍:《浅谈如何加强高校成本预算计划及管理》,《今日财富(下旬刊)》2009年第11期。
[10]袁青:《对建立符合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思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岳凤霞:《高校经费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2]张甫香:《高校预算绩效若干问题探讨》,《江苏高教》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