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浅析浅析企业内部制约与财务预警结合小结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财务预警是借助相关会计资料,用财会等理论,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特点比较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

(1)侧重点不同。内部控制强调对企业内部各种事项的控制,主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有效地执行来防范和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更像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需要全体人员参与,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而财务预警则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利用内部控制等相关会计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风险分析,更加侧重于对外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地反馈信息给经营者,以做好提前防范准备。
(2)中心目标不同。内部控制的中心还是控制,也就是以防止差错和舞弊为主,规定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业务处理程序,以达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效率等目的。而财务预警主要是公司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资产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制订的管理制度。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主要内容是投资、筹资、利润分配,具体包括财务分析与预测、资金筹集与使用,资金成本管理等。
(3)作用效果不同。从内部控制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的一系列程序,各项控制措施均可以直接作用于风险薄弱的环节,将各种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财务预警的功能只能是预先得知潜在的风险,并提醒经营者或者投资者相关的隐性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并不能像内部控制一样直接作用于这些潜在风险的环节,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不能完全遏制风险的发生,简而言之,财务预警只是个提醒,需要其他的措施才能完成对风险的全面管理。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相辅相成 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一起参与的,保证企业一系列目标实现的控制活动。发展到现在,内部控制在很多情况中已经逐步与风险预警相融合,与审计的结果控制不同,它更强调对风险的过程控制。Treadway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中提到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ERM框架将其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的目标,第二个维度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各个阶级。而各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阶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下,内部控制的维度起着纽带的作用,然而,内部控制也有着它不可比避免的缺陷,单靠内部控制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也难以完成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必然需要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作为保障,而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正是这种有效的保障机制。
财务预警具有很多内部控制所没有的优势。首先,财务预警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其次,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效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从而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再次,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规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结合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财务预警的根本措施 二者虽然服务于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最终目的一致,那就是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积极应对好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出现的动因无外乎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造成对违背企业目标行为的可乘之机,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以及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内部控制失效才是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财务预警离不开内部控制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才是财务预警的根本性措施。
(二)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制度的过程,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一个连续机制。换言之,它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不断地衡量和修正,而财务预警相当于一个警报器,通过财务方面的对外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异常来防止危机的发生。内部控制侧重于控制企业内部风险和当前风险,而预警系统侧重于外部风险和远期风险的控制,两个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内部风险而没有外部风险,只有传统风险而没有新兴的风险,企业应该正确地区分现有的风险并且对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和分析各类风险的方法,才能做好风险防范,所以只有把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相互配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促进企业稳定向前发展。将内控系统和预警系统结合在一起来防范财务风险,既能最大化覆盖企业的风险因素,又能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无论缺少哪个,企业都有可能存在风险漏洞,无法真正有效地做到全面风险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两者固有的缺陷要求有效结合 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企业做好资源的合理规划,所以企业也无法照顾到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内部控制虽然好,但是也有自己的死角,这些死角可能是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的,由于控制成本过高所以放弃设置,而有些可能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难以预测到一些相关的风险所以没有设置。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预测到远期的风险,那么就可以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同样的考虑,如果一个企业只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而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不但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完成风险的防范、衡量、纠正等一系列过程。因为预警系统是以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作为后盾的,并且财务预警系统的风险防范是一个间接的防范过程,并不能直接作用于风险的薄弱环节,所以需要配合其他的手段,另外防范的速度也没有内部控制来得及时。因此,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各自的缺陷在客观上要求两者进行高效的配合,使得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发挥最大效用来进行风险防范。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结合的建议

(一)管理者应提升管理理念,建立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相结合的风险防范部门 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长时间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由于建设期比较长,就决定了其难以在短时间内体会到财务预警的作用。首先,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观念,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只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到既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也重视财务预警的建设,不要因为短暂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并且让员工也参与到转变中来,树立财务预警的意识,主动配合财务预警的建设。建立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相结合的风险防范部门,使其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置于同一级别。各部门将本部门的信息收集后,统一传递到风险防控部门,财务预警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各个部门,各部门通过比较历史数据,结合部门特点,找到问题环节,如果是外部原因相应地加强外部的监督,如果是内部原因,分析是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还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企业如果将大量资源用于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可能会使建设成本大于这两个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理性的管理者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中去,而在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的各阶段也应有所侧重地分配资源,比如在财务预警建设的前期,对数据处理中心和风险指标的建设适当多投入些资源,作为这个阶段的重点来建设。在基础设备建设的同时,应该设立好配比的人员设置,而在预警系统逐步完善之后,可将一部分资源放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来,重点放在风险的监控和解决方案上来。这时候可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权限,使其与其他部门独立,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让其直接对监事会、股东负责,避免高管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提高内部控制的监控质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警示识别系统构建 根据风险的分类,构建多维财务预警警示识别系统应该包括构建内部控制失控风险警示系统和外部环境风险警示系统。在构建内部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http://www.328tibet.cn
控制失控风险警示系统中,可以依据内部控制失控的程度依次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和高风险期。潜伏期即内部控制的风险有失控的潜在威胁,发作期即内部控制已经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失控,而高风险期是内部控制已经严重失控。
还可以量化风险评价,即对企业风险进行评分,无风险多少分,高风险多少分。同样,在外部环境风险警示系统的构建中,也可以参考内部控制预警系统构建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的风险:第一个为预先警示,以同行业技术风险的影响为例,如果本行业已经有新的技术革命将要发生,而自己的企业还没有创新的研究,那么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生产技术被淘汰的危险。第二层次为同步预警,可以表现为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同行业平均水平相当,即相比其他企业,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步落后于先进的领头企业。此外,也可以表现为企业的利润率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当。第三个层次为滞后警示,表现有自己的产品已经失去市场份额,或者自己的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主导产品已经成为夕阳产品,丧失了市场的活力,还可以表现为自己的产品违背了国家的政策,是限制发展的对象。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编制预算是企业控制自己的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科学的预算编制应该以收入、成本费用、流量的预算为重点,根据收入的预算,企业可以做出自己的市场战略计划和经营活动计划,依据成本费用的预算,可以进行有效地事前规划,事中矫正。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企业经济利益的高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高低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设备、技术的高低,制定好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预算是降低企业管理波动风险,增强企业对外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进行选择,目前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几种方法。
在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时候,应该抓大放小,对于重要的单位和部门,严格控制其预算,而对于非重要的并且对企业经济利益造成影响不大的部门,应节约资源,适当放松对其控制,将更多的资源向企业的重要部门倾斜。此外,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还应该包括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在严格保证预算准确性和效率性的前提下,应该完善预算的评价分析、信息反馈功能。在财务预警系统上,应该依据预算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如果是预算编制有问题,适当调整预算的金额。如果确实是部门没有做好,那么应该针对部门的特点,从预算的标准出发,给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唐现杰、文琪:《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的相关性探析》,《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12期。会计结业论文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的广西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FJY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