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为王赚钱为王大管理会计(下)学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二、流思维与总括诊断

从2006年下半年起的两三年时间里,笔者钻进故纸堆里研究中国近现代会计史,通读所有能找到的会计史料,用心去聆听曾祖父辈、祖父辈的会计学者“讲那过去的故事”,近年来更作了整体性的重新思考,对中西方会计的异同,颇有新的感受。
在论述流诊断的文化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后,以上一期的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为基础,先设计一些有助于从总体上考察公司的业绩指标,属于最高层面的流总括诊断。财务类毕业论文范文

(一)流诊断的文化思想基础

近年来,在表面上看,中国会计模式似乎日益与英美模式“趋同化”了,但差异仍然深层次地存在着,特别是在本质上,在文化传统上。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差异,是与西方不同,我们历来偏重“收付”更甚于“实物进出”,这是我们所传承下来的会计思想,极富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1934年,名会计师徐永祚先生发表《改良中式商业簿记方案》,秉持各国学术平等的心态,将东西方簿记进行整合,融会贯通,铸于一炉,实质性地影响了中国会计此后的历史走向。他指出,中式收付簿记与西式借贷簿记的差别,在于西式借贷以科目为主,中式收付以为主,所以表现适得其反。并点出中式簿记存在漠视物品的倾向:“复式簿记之左借(Debit)右贷(Credit),犹之中式簿记之上收下付,复式簿记之分录(Journal),犹之中式簿记之转帐。惟借贷以科目为主,中式之收付以为主。故所表现者适得其反。吾人但知其相反可耳,何必为形式上之改革。故中式簿记收付之帐法。本方案仍照旧采用。……历来商界对于物品会计,往往漠视,以致窃取走漏,常有所闻。不知货物用品,乃由金钱所购得,应与金钱同一重视……”可见,“中式收付簿记”是偏于而相对漠视实物的,与基于应计制的“西式借贷簿记”相对漠视明显不同。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硕士,曾任新中国首任会计司长的安绍芸指出:“根据本人的了解,收付记账方法的理论是收付,可以反映各类资产负债净值的增减,因而如果根据收付事由的类别设置会计科目,记帐的目的照样可以达到。收付记帐方法的会计科目实在即是科目的明细科目,合起来仍等于一个科目。所谓收方科目实即科目收方纪录之分析,所谓付方科目实即科目付方纪录之分析,故收付记帐方法的会计科目中,应该没有科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八条关于记帐方法的说明》,《新会计》创刊号,1951年1月25日)
徐氏称“中式之收付以为主”,安氏称“收付方法的会计科目实在即是科目的明细科目”,都入木三分地指明了在中国受到尊崇的主体地位,是公司运营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无论会计在账上怎么折腾,所有其他账户都是账户源于:毕业论文总结http://www.328tibet.cn
的明细账,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时人的一段文字说明,徐氏关于改良中式簿记的公开演讲后不到一年内,因标准化带来的进展是神速的:“上海名会计师徐永祚氏本其十余年教授之心得,及执行业务之经验,标揭改良中式簿记之旗帜,登高一呼,各界响应。会同上海市商会开办补习学校,负笈人士,肩踵相接,并印行簿册,编辑论著,风行各地。综计一年之内,先后采用者,竟达数千家之多,其收效之宏,推行之速,诚有出人意表者。”(引自李梦白《对于改良中式簿记原理之另一贡献》载于《会计杂志》第六卷第5期,1935年11月1日)遥想当年盛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从长期来看,改良中式簿记中的有些思想和方法,经过历史传承,已经溶入于我们当今的知识体系,其最具代表性的“收付记账法”,也在银行业和农林业等沿用到1993年,因会计制度改革,《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后方告结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极其有效地延续和守护了我们“导向”的传统经营理念。根据比较文化理论,文化环境常可用于解释为什么某些现象会发生在某个国家而不是其他国家。中国导向的传统,或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流量表准则会要求企业同时提供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数据,从而成为世界上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为什么正好又是中国会计界(笔者和桃李软件同仁)提出“汪张等式验证”的流量表质量标准,并通过计算机实现,完成流量表的精确编制,直接支持了中国流量表准则的要求?虽然,这似乎只是冥冥中的巧合。
在现代财务会计陷入泥淖,继续盲目地向西方“取经”已无可能时,导向的中式会计思想,正发散出异样的光芒,中国会计人到了必须另起炉灶,自己“造经”的历史阶段,本文就是笔者基于对这一点的清醒认识而写就的。

(二)流的综合性视野

试想这样的问题:我们领用原材料投产,仓管员登记了这一领料业务,减记库存量,
这批原材料以后到哪去了,就与仓管员无关,当然也不反映在仓库管理系统,到此为止了。原材料所进入的制造过程,是实物不断变换和不断转移的过程,生产部门也只掌握零散的物流原始数据。那么,既然没人管,是不是想领多少就领多少,想用在哪里就用在哪里呢?当然不是,还在惦记着它,并且能从总体上把握的,只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一切向钱看”的会计!
在公司对外交换时,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首先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在这两个时点之间,资源在企业内部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例如,从甲仓库被运送到乙车间;原料进入管道中不见了,却改头换面出现在大老远的半成品库里;某种物料经过加工成为另一种在制品;几种零配件以某种方式被装配起来;一种原材料被分解为几种产出品……,等等。既然从实物形态上不容易把握,只有以不变的货币金额形式来表现了,成本会计就是对资源在企业内部运动变化的动态反映工具。会计结业论文
在处理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变化时,用中式收付簿记思想来解释,是假设出现了“虚收虚付”。例如,原始购进成本为1000元的原材料在投入生产过程后,变成“生产直接成本”,是假设把“原材料”卖了,从中得到1000元,又把这1000元支付到接受了这些原材料的“生产直接成本”上。这样,“原材料”不见了,“生产直接成本”却出现了。又假设生产过程的直接人工花了200元,在产成品交库时,总共1200元的“生产直接成本”也是这样“虚收虚付”地转变成“库存商品直接成本”上,“生产直接成本”少了,“库存商品直接成本”却多了……当然,生产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许许多多的流程,无论这中间有多少环节和流程,都是如此的。结果,直接成本就被赋予了一种“流动性”,可以不断追踪实物的运动变化分摊到下一环节上,直到“收款/交货”这个环节为止,库存商品直接成本就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有“货币升溢”的参照。 会计上所说的“存货三要素”,指的是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成本会计的作用,是设立一些代表各种物流环节的账户,根据实物在数量上的各种流转组合情况,将原始成本在一系列账户间进行摊配和重组合,所谓“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是也,流数据也就具有了无敌的综合性。
当然,会计也不是完全“见钱不见物”的,会计独家使用的“复式簿记”就是保护资产的利器,也要求作“数量/金额”的双重登记。道理很简单,数量才是会计人员和实物保管者之间相互对账的共同基础。例如,会计上对1000美元外币,既登记了美元数量,又登记了换算后的“人民币等值”,此后,随汇率不断变化,会计上也要不断改变换算的“人民币等值”,却仍然能知道出纳手里保管着这1000美元,就是因为同时登记了美元数量。徐氏所言极是:“……历来商界对于物品会计,往往漠视,以致窃取走漏,常有所闻。不知货物用品,乃由金钱所购得,应与金钱同一重视……”
在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核心报表和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就可以据以开展更深入的各种分析,提出各种专题性的建议了。下文先提供最高层面的总括诊断比率,分别集中在“总赚钱”、“净赚钱”、“偿债付息能力”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三)总括诊断:总赚钱

在《赚钱与分配总表》上,“股东专属赚钱总额”和“一般赚钱额”,是俗称为“总赚钱”的两种表现形式,根据“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现实,分别从股东的立场和管理层的立场出发,两个指标提供了略有差别的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向股东提供其最关注的投资回报信息:会计系论文范文

1.股东投资回报率

=一股东专属赚钱总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平均余额)
股东对公司的货币资金投入,除了原始投资以外,属于股东的“未分配赚钱额”也参与了生产经营周转,也算是其投资。所以,股东专属赚钱总额与这两者之和的比率,就是股东投资回报率。可以将这一回报率和市场平均的投资报酬率相比较,而得到结论。

2.股东投资货币增加值

=一股东专属赚钱总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平均余额)×平均投资报酬率
仿效“经济增加值”的思路,也可以将股东原始投资与未分配赚钱额的平均余额之和乘以平均投资报酬率,得到按平均报酬率应得的回报金额,如果股东专属报酬总额仍高于这一金额,有增量部分,说明此项对公司的投资是相当合算的,可称为“股东投资货币增加值”。
其次,我们也可以向董事会提供高级管理层业绩考核的信息。会计学论文范文
从“短期赚出钱来”的角度研究生论文http://www.328tibet.cn
看,高级管理层的业绩无非体现在赚钱效能上,即在货币投入资源的基础上,是否尽可能多地赚出钱来。将公司视为受管理层调控的,有“输入”也有“输出”的“池黑箱”,刚开始时,我们不必研究其复杂的内在结构,只要根据“黑箱方法论”,从外部来考察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就能够很简明地得到结论:

1.池投入产出比

=一般赚钱额/(筹资性负债平均余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平均余额)
选择“一般赚钱额”作为“产出”,而从“投入”来看,管理层可以调度的货币资金有筹资性负债、原始业主投资和未分配赚钱额,这三项平均余额之和就是企业池的“投入”。所以,一般赚钱额与这三项平均余额之和的比率,可称为“池投入产出比”。
如上所述,在计算“股东专属赚钱总额”时,将处置长效贵重资产的货币升溢(亏绌)、财务费用和社会税费均考虑在内,是因为股东作为公司剩余权益的拥有者,要承受所有的变化与风险。与此不同,在考核管理层业绩时,之所以选择“一般赚钱额”作为其产出指标,是基于以下考虑:
(1)本期处置的长效贵重资产,无论是发生货币升溢或货币亏绌,那主要是前期管理层决策的后果,原则上均应排除,在考核本期管理层业绩时不予考虑。例如,购置于200年前的某永定土楼,如果作为文物卖出了天价,导致货币升溢的主要功劳并不在当前管理层。反之,若在本期轰然倒塌了,产生的货币亏绌也不好问责于当前管理层,因为这是“年久失修,回天无力”的结果。当然,在同一任期内购置随即失效(如倒塌的豆腐渣工程)的长效贵重资产就不在此列,是当前管理层应当自食其果的。
(2)财务费用也是赚出钱来以后的“再分配”,并且与业主提供的资本(原始业主权益+未分配赚钱额)是否充足有关,假设业主提供的资本充足,便无须筹资,此项费用不会发生,所以借款利息不应列入管理层业绩考核的范围。利息收入则与此不同,管理层可以选择将货币资金作各种投资,“存放在银行收取利息”也是其中的一种投资决策,所以利息收入应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那么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即利息收入算业绩,而借款利息支出不算业绩扣除项,管理当局会不会大量借款并存放银行,通过加大利息收入来提高“一般赚钱额”,从而美化这一业绩考核指标呢?回答应是否定的。因为,利息收入在“一般货币升溢”中不占极大比重,更可能的反而是由于这一借款行为,期末筹资性负债加大,抬升了作为平均余额的分母。所以这样做不可能极大地美化考核指标,甚至会适得其反,更何况大量举债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容易。
(3)各种社会税费的有无和高低,是赚出钱来以后的“再分配”,并且主要是由外部的宏观法规所决定的,经常变化,不应列入管理层“赚钱效能”的业绩考核范围。
(4)公司董事会还要注意高层管理的考核期间与任职期间的时间差。例如,上任高管决定大量赊销以提升销量,新任高管接手后的初期,就可能面临收回大量的好局面,也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的困难局面,而这都不是其所为的结果。所以,离任高管的“业绩考核期间”设置得比其“实际任职期间”有所滞后,应是恰当的。例如“业绩考核期间”在其接任2个月时起算,也在其离任2个月时结束。
2.池货币资金增加值 =一般赚钱额-(筹资性负债平均余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额平均余额)×平均投资报酬率财会方面论文
也可以仿效“经济增加值”的思路,将筹资性负债、股东原始投资和未分配赚钱额的平均余额之和乘以平均投资报酬率,得到按平均报酬率应得的回报金额,如果“一般赚钱额”仍高于这一金额,说明管理层的表现不俗,除为公司赚出了平均投资报酬之外,还有高于平均报酬的增量部分,可称为“池货币资金增加值”。上文曾论及,考核“一般赚钱额”,高管是否可能加大利息收入来提高和美化“一般赚钱额”指标,本指标是对此种行为的直接遏制。

(四)总括诊断:净赚钱

在《本期赚钱与分配总表》上考察“一般赚钱额”和“股东专属赚钱总额”的算法,可以知道,这两个“总赚钱”指标都有个隐含的假设,即默认存货和长效贵重资产的本期增量是有道理的,是可以无条件接受的,所以对这些支出都只是根据原始购置成本如实地记录下来,不因为这些增量导致支出,当期从“总赚钱”中扣减这个已经花掉的钱,而是推延到后期去,待本期以后才知道这增量赚不赚钱。仅仅就反映本期业绩而言,这两个指标是可信的,因为本期确实是赚到了那么多钱。
但有必要考虑的是,赚到的钱是原封不动地放着,还是本期又把这钱用于增量投资,去添置东西了,两种做法当然是有差别的。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本期的增量投资有时是“不靠谱”的,可能对公司的“后劲”毫无作用。所以“对增量投资无条件认可”的做法就有个缺陷,不能摘自: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识别出其中有些公司已经处于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只有不断地追加投资,不断地接受“输血”才能维持下去,例如:
1.在恶性通货膨胀时,要用更多的才能购得同样数量的存货,以名义货币表现的这个“存货增量”就是虚假的,因为存货实际数量并没有增加。
2.在技术进步的竞争压力下,如果只有不断地加大“长效贵重资产”的支出,才能支撑同样数量的产能,从货币投资数量上看,这个“长效贵重资产”增量也是虚假的,因为实际上提供不了新增的效用。
3.有一些无形资产投资,典型的是对大型管理软件系统的巨额投资,尽管符合“长效”且“贵重”的标准,不但说不清能有多少直接的投资回报,将来也完全没有变卖价值,往往是迫于同行业都上了而不得不上,甚至成为腐败受贿的借口……等等,这些都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应当防范的,还需要详细考察这些增量投资究竟是用到哪里去了,是否切实可信。
不提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增量,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投资增量,也还有个什么是“高速成长”,如何看待“高速成长”的问题,需要澄清认识。长期以来,在投资市场上,特别是股市上,已经形成一种观念,趋向于认为正在“大把赚钱”的公司已经进入成熟期,缺乏后劲了,只有正在“大把烧钱”的公司才是高速成长的公司。人怎么可以这么傻?把花出去,是人人都会做的;把真正赚进来,就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了!真正“高速成长”的公司,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越来越赚钱!
任何投资在没有变现以前,总是存在风险的,不可能无视这种风险。就象“一个鸡蛋的家当”故事,听起来很美,但致富的前提是: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蛋还是鸡都能很顺当地相互转化,没有“鸡飞蛋打”的现象发生,一直到“落袋为安”为止。更何况,任何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钱,作为投资者的股东最希望看到的,总归是流向自己的真金白银,而不是撒向大地的实物资产。从这个角度看,“股东专属赚钱总额”和“一般赚钱额”不仅包括自己赚出来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用赚到的货币资金又去购置的增量投资在内,只是名义上的“总赚钱”。我们还需要有个只看货币资金增量的“净赚钱”指标,来与“总赚钱”相互对照,相互制约。
严格地说,自己赚到的钱,如果不是表现为货币资金比原来更多,是无以发放股利的,想要把赚到的钱都用于分红时更是如此。所谓“净赚钱”,就是根据一般的人类思维方式,纯粹看某一期间公司赚到了多少“真金白银”,货币资金是多出来了,还是不变,甚至反而更少了?对该期间的实物资产增量是视而不见的。净赚钱的精密算法可以推导如下:
首先是从本期货币资金增量开始的,(期末货币资金-期初货币资金);会计业务论文
然后,要从这个增量剔除筹资性负债的本期增量,因为这不是自己赚出来的钱,(期末筹资性负债-期初筹资性负债);
还要进一步剔除原始业主权益的本期增量,因为这也不是自己赚出来的钱,(期末原始业主权益-期初原始业主权益);
作了这两个剔除后,因为本期已经发放出去的股利也是为股东赚到的钱,如果没有发放这一笔,本期货币资金增量还会更大,所以要把这一部分倒加回来,这可以从流诊断平衡表上的“应付股利”取数,(应付股利期初余额+应付股利本期变动应付股利期末余额);
对本期货币资金增量作了上述三项调整之后,就是本期的“净赚钱”了:
1.净赚钱=(期末货币资金-期初货币资金)(期末筹资性负债-期初筹资性负债)(期末原始业主权益-期初原始业主权益)+(期初应付股利+应付股利本期变动-期末应付股利)
假设一家公司确实赚了很多钱,但又“坐支”,把赚到的钱用于同一项目的扩大再生产,或用于另行投资新项目了,甚至赚的没有花的多,新增投资的额度超过了“总赚钱额度”,整个公司当然体现为“没有赚出钱来”甚至“比原来更少了”。这虽是不争的流事实,却也说明“净赚钱”不宜单独作为公司管理层业绩的评价指标,因为它注重的是在既定规模上有没有赚钱,对于扩大既定规模或脱离现有项目的任何新增投资,都会给出负面信号,这就可能限制管理层的投资积极性,他们为迎合这一业绩考核指标,会被迫放弃大好的投资机会,安于在原项目原规模上坐享其成。所以,如果根据公式得数为正,毫无疑问是本期的“净赚钱”。如果得数为零或负数,只能中性地说本期没有赚出钱来,而不好说本期是“亏钱”了,因为前已述及,我们在计算时是对实物资产增量视而不见的。 考察净赚钱,要和一定的期间相联系。还在建设期间的项目当然不宜用这一指标来考察,但对于已经进入正常运营的公司,一年或更长的考察周期就是适当的。对于新增投资,我们当然愿意相信那是个好项目,将来会赚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http://www.328tibet.cn
出钱来。但无论如何,如果
公司在过去的1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
公司在过去的2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
公司在过去的n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
这更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而且不赚钱的周期越长,人们就越有理由怀疑该公司是个黑洞,这就需要公司管理层想方设法来“自证清白”,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投资项目货币升溢(亏绌)报告》,逐一表现出各投资项目/生产线的收支情况。这样,高层管理究竟把钱花到哪里,是不是用在“黑洞”项目上,每个投资项目当前赚钱(花钱)业绩如何,便可以清浊自见了。
在得到“净赚钱”指标后,还可以和“总赚钱”指标相对比,也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2.一般赚钱额含量

=净赚钱/一般赚钱额×100%
适用于分子和分母都是正数的情况。从这个指标可以考察公司是否确实处理好了“短期赚钱”与“长期可持续赚钱”的平衡。在公司一边赚钱,一边用其中一部分追加投资时,可以用这个指标。如果花出去的比赚到的更多,净赚钱为负值,就不太好交代,董事会也可据以遏制管理层的“投资饥渴症”。

3.股东专属赚钱总额含量

=净赚钱/股东专属赚钱总额×100%
适用于分子和分母都是正数的情况。从这个指标可以判断公司发放股利的能力。

(五)总括诊断:偿债付息能力

本节转移到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的立场上来作总括诊断,他们关注的是债务人“还本付息”的能力,要考察公司作为债务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能力,以及长期来看,债务人“还本”即偿债的能力,以便决定是否能向公司提供或继续提供贷款。

1.付息能力保障倍数=财务与社会税费前赚钱额/财务费用

站在债权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角度,“还本”与“付息”两者之间,付息能力会更加引起注意。因为钱总是要借给人用的,债权人没能力如期“还本”,倒还可以放宽期限,或设法先还了再次借出,联手应付上级的指标考核。最大的噩梦莫过于,债务人的经营所得连利息都付不起,那就真是无法交代了。《赚钱与分配总表》上的“财务与社会税费前赚钱额”,是基于债务人先“保住本钱”,利息是赚钱以后的“再分配”的想法,这一指标如果已经是负数,说明债务人的本钱已经开始“缩水”,每况愈下,即使还有钱支付利息,仍表明债权人的“噩梦”已然开始,应考虑及早“逃离”,尽力催收已贷出款项;如果是正数,那么除以财务费用,所得到的“付息能力保障倍数”指标,应当有助于评价债务人平稳有序地支付利息的能力。财务会计小论文
为了可比性,以一年作为基准时段,分子与分母都是一年的发生额,但不必拘泥于日历年度。以评估时的当前日期为准,向前划定365天作为考核年度即可。

2.当前负债清偿期=当前负债/全年净赚钱

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在向公司提供贷款前后,应该会关注公司在较长的时期内的偿债能力,以免自己的钱借出后收不回来。观察公司要用多长时期才能还清现有的负债,可以设计“当前负债清偿期”指标,特别适用于债权人对公司偿债能力的评估。它表明,在当前时点上的全部负债,按照公司在这之前一整年的“净赚钱”水平,需要多少年才能还得完。那么自己要不要再卷进来,就取决于公司要将这笔贷款作何用途:
(1)如果只是用于一般的经营周转,根据“当前负债清偿期”,要不要参与就可心中有数了;
(2)如果债务人宣称将用于新增投资项目,则要着重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赚钱能力,并评估其数据的可靠程度。当然这一指标也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为即使新增项目特别能赚钱,作为公司整体,新投资总要加到原来的分子上,项目赚出钱来总要加到原来的分母上,结果还是不太可能完全独立地考察拟上的新项目。
为了可比性,以一年作为基准时段,但不必拘泥于日历年度。当债权人准备向公司提供贷款时,均可以当前日期的负债余额作为分子,并从当前日期倒推到365天前,计算这一年的“净赚钱”,作为分母。会计论文范例
“全年净赚钱”的算法完全同第四点的算法,并未从中扣除已发放出去的股利。因为本指标是在“不发股利”假设上的偿还期估算。今后作为债权人,如果未来期间公司确实无力偿还债务的话,当可通过协议来约束它发放股利的行为,所以不必扣除已发放股利。

(六)总括诊断公司的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公司当然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而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计量的,就是公司根据相关的强制性法规,以社会税费的形式而缴纳的。公司生产经营的增值部分,历来有所谓“四马分肥”的说法,即由公司员工、债权人、政府和投资人四大利益集团来分享。所以,我们还需要诊断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可以用“社会税费与息后赚钱额之比”来考察,这个比率的分子和分母都可以从《赚钱与分配总表》中取得。

1.社会税费与息后赚钱额之比=应扣减社会税费/社会税费前赚钱额

先看分子,“应扣减社会税费”虽还是会计上的计算结果,此时未必已全额交清,但因为缴交社会税费是相关法规的刚性要求,这不成问题。“应扣减社会税费”真正表达了企业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在具体内容上包括:在“应交税费”中核算的全部项目,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用等,以及虽与职工个人有关,但须交由政府支配的“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三金”在理论上说,是社会上许多个人组成的互助基金,通过互助形式,为个人长远的不时之需服务的。目前公司员工已经是聘任制,与企业不是终身的依附关系,其长远的福利保障等,不是企业应当承担的。因此更准确地说,“三金”仍应视为企业负担的社会税费,是在强制性要求下,企业必须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政府一说要征收,就可以征收,一说提高征收比例,就可以提高。其实际执行也说明这一点,虽然为个人设立了账户,却和个人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更不是个人可以随意支配的。甚至如住房公积金,连八杆子也打不着的证监会也能打它的主意,一说进股市,就很可能投进股市去了。
再看分母。“社会税费前赚钱额”是公司赚出来的钱在交纳了利息等财务费用之后所留下的部分,当然只有是正数时才有分析意义。它包括政府和投资者两方面的利益在内,所以政府全部所得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就很能说明政府与股东的利益分配关系。当这个比例过大时,对出钱投资而只能得到剩余所得的股东来说,会挫伤其创业和继续投资的积极性。

(七)如何计算“平均余额”专科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在比率计算式中,经常要用到“平均余额”,由于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大多是动态报表,即可以指定任意的起点和终点来划定想要考察的期间,有必要说明如何计算平均余额。
手工计算时,以一年为例,常以月度作为计算的基准时间段,从第0月月末(即1月份月初)开始,到12月末为止,共有13个“月末”时点,那么就某个账户而言,它在一年中的平均余额可以这么计算:
平均余额=(0月末余额+1月末余额+2月末余额+3月末余额+……12月末余额)/13
在传统上按年度、季度或月度考察,不需要太高精确度,特别是手工计算时,这么算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指定的时期起点和终点是任意的,计算平均余额的基准时间段就不宜用日历月度了。可以采用每天都计算的方式,算法还是同上一样的思路,所得结果更为精确,只不过需要让计算机来代劳而已。不失一般性,设D1为某账户第i天终了时的余额,从第0天开始,到第n天终结为止,这个期间内:
综上所述,大管理会计核心报表代表常态化持续运作的会计系统的目标,以上指标只是在此基础上作总括性“流诊断”的应用简例。可以看到,核心报表也抹除了管理会计“去会计化”的表象,各类无序的非财务指标,都有了统一的归宿,即它们不外乎是为最顶层的货币资金“增收节支”服务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