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人才培养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到来,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提高。如何在满足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早已成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普遍课题。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本文通过对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构想,进而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 构想会计论文下载
1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所谓会计电算化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纵观国内,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课程设置普及化,但培养模式略显落伍 20世纪90年代,在《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财政部层明确指出:到2010年的时候,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力争超过80%以上,对于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将有明显的提升。为此,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全国会计类院校中都有设置,几乎所有的会计类专业必开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设置一门或多门“会计电算化”类似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成为主要教学内容。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上只是稍微调整一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是:为实现通过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的会计人员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长期以来,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习、考核设计等环节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致使该课程形同虚设,学生学不到精髓,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源于:论文集http://www.328tibet.cn
法挑起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梁,更无法胜任网络时代对会计工作的新需求。
1.2 师资力量薄弱 在会计专业中,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因而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一方面对原来的会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软件知识方面的短期培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计算机的实践知识比较薄弱,只能把计算机当做处理会计工作的工具来讲解;另一方面是授课教师来自计算机专业,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缺乏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而将会计电算化当成软件开发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交叉性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整合。再有,近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师师资队伍比例失衡,老中青教师队伍脱节比较严重,中流砥柱力量日益减弱。
1.3 教学内容落后,方法单一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在这种大环境下,进而带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现实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例如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逐渐成为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与技术的发展速度之间明显存在着差距。导致社会应用水平高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高于教材的内容。在会计电算化课时方面,很多学校给予的课时较少,以及教学软件的滞后性,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简化或省略一些章节和模块的内容。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未很好地融入教学理念。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2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定位不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会计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学生比较认可会计职业,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本不顾忌自身的教学条件,导致将会计电算化误认为是计算机与会计学的叠加,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就是所谓的既懂会计又会电脑的人。在论及培养目标时,由于对环境以及适应环境缺乏周全的考虑,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难以相互匹配。
2.2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要求,基本会计电算化操作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所以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仅局限于培养技能,进而满足于通过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着眼于某种商品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使用某种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处理,以及编制报表等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们均只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学习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并且在一个学期完成这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应变方面,适应性都表现出不足。
2.3 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条件简陋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校内会计电算化实习实训基地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使得会计电算化校内模拟实训流于形式。会计软件的单一,版本的滞后,都给培养条件带来了困扰。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味地以市场为中心,在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盲目开设相关的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非常低。
3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构想
3.1 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严谨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培养人才的首要环节。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这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理论基础教育,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来强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操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业务素质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关键。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建立高水平、高业务能力的“双师”教学团队。再次,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去学习、交流,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经验成果融入实践工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而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第一对于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对于电算化专业来说,这部分知识是基础,专业性相对较强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所以教学方式主要以实施计算机CAI为主。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形式多样、界面美观、操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声形并茂,直观易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是财务软件源于:免费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应用,这一部分是对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原理,教学方式通常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的具体流程,然后将备份的练习账套通过网络系统传递给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和操作。第三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全程跟踪,教学方式主要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网络软件接收、评阅学生完成的账套,并进行在线评阅打分。
3.4 促进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表现为“合作教书育人”与“合作发展就业”。第一,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中去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异同。学生可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的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培养其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其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思路与渠道,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经济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来为我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21世纪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曾玲芳.新时期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12).
张健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1(6).财务与会计论文
[3]汪江桦.论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构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4]瞿晓龙.技术与技能:浅议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5]张茂祥,贺彩莲.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作者简介:罗静,讲师,就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