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真格审计出“顽疾”试述试述要敢“动真格”等(7则)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审计出“顽疾” 要敢“动真格”
按惯例做年度“体检”,但查出问题,总不认真“去病”,这是个问题。日前,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单位2012年度的审计报告。有媒体梳理过去5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发现,违规转移套取资金、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私设“小金库”、“三公源于:大学生论文http://www.328tibet.cn
”消费超标等10个问题,均系“老问题”,每一年度的报告中都有出现。
5年审计,年年顽疾,原因何在?显然,制度约束不到位,公众的监督力量没好好发挥,国家各部委官僚作风严重,都是问题成因。
多年来,从李金华开始,国家审计署的审计长就像明星一样受人民群众关注。他们敢不敢去碰硬骨头?他们是不是甘当人民的“看家狗”?从李金华开始,我们的确看到了一批批优秀的审计官员雷厉风行,但是,问题屡审屡犯,那审计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事在挑战政府的执行力,也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审计查出的“顽疾”不是去不掉,关键是不能被利益掣肘,如果瞻前顾后,不敢对顽疾“动真格”,社会的病体就会越来越沉重。 作者:秦 丹 来源:《新民晚报》
“听不到意见”值得反思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问题不少却意见不多,一些领导干部感慨“听不到意见”了。事实上,听不到意见,并不都是老百姓没意见,而是隐身了。前不久,国家信访局开放网上投诉,甚至出现短期“拥堵”。许多时候,听不到意见,是因为没有把群众意见摆在优先位置,甚至没有真正听取意见的诚意和勇气。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比如,如果上级没有明确指示,又只听内部意见,把外部意见当成噪音,那么向上汇报则是过滤的信息,把不同意见“统一”掉了。上下一团和气,当然听不到什么真意见。
还有些干部只许私下提意见,反感公开批评,所以自己的下属把立场藏起来,群众更不敢提意见。其实,能不能容忍公开的批评,是愿不愿听真意见的判断标准。
更重要的是,听完群众意见还得有下文。如果听取意见,只是听听了事,没有反馈,也不作为决策参考,如此一来,听取意见成了形式摆设,谁还会有积极性提意见?
作者:刘天亮 来源:《人民日报》
对“常回家看看”入法不要有过高要求
“常回家看看”写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已于2013年7月1日生效。笔者认为解决空巢老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要对“常回家看看”入法抱有过高要求。
“常回家看看”入法并不表明具有强制性。如果子女不“常回家看看”,法律并没有对之进行处罚的规定,只能进行道德谴责。所以说,“常回家看看”是一种鼓励引导性的法律规定,起的是宣示和警戒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靠正确的道德引导,靠党委、政府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保障机制。
作者:武 春 单位: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
下一个万能替罪羊还用找吗关于财务的论文
当下,暴力执法的是“临时工”,公车私用的是“临时工”,强制拆迁的是“临时工”,大楼失火的还是“临时工”。临时工由一个群体演变成一种借口,成为出了问题承担责任的万能替罪羊。
事事皆推临时工,真正需要承担责任的正式工和领导到哪里去了?群众不是傻子,自作聪明地以为一句轻描淡写的“已辞退该临时工”,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不仅没有逃脱责任,还侵蚀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政府的公信力。
说到底,还是能不能依法行政,敢不敢对自己开刀承担责任的问题,这需要地方政府部门有直面责任的勇气和敢于打破“护短”的陋习。
作者:马珊珊 单位: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财政部回应决算疑问不应成孤例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决算报告曝出“公车数据对不上”的问题——2011年,财政部有368辆公车,到2012年的报告中,这个数字成了412辆,而其2012年公车购置只花了100.99万元,只更新了4辆公车。对此,财政部新闻办回应称,2012年用财政拨款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412辆,比2011年增加了44辆,主要因为2012年财政部新增了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财税博物馆4家预算单位,其经费和资产数量等相应纳入了财政部的部门预算、决算的统计范围。会计及毕业论文
原来,公车数据对不上,是因为统计范围扩大了,财政部的这一解释很及时,也令人信服。专科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此次各部门集中公布2012年决算报告后,媒体和公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许多部门决算超出预算太多;一些部门之间的支出相差很大,最高最低之间可达上千倍;大部分部门缺乏人均福利和开支的数据;财政部、气象局公车数据对不上等。迄今为止,似乎只有财政部一家站出来公开回应了舆论的质疑。
财政部这一积极姿态无疑值得肯定。预决算公开,不应是一锤子买卖,账本的公开,其实只是第一步。公开的账本应当接受公众的检视和评判,倘若民众提出问题,相关部门有责任向公众作出解释说明。
“财政部回应公车总数”不应成为孤例,希望更多的部门都能效仿之。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不妨在预决算公开制度上增加一个解释说明环节,要求政府部门在账本公开后,积极听取社会意见,召开专门的发布会,详细回应社会的质疑。
作者:于 平 来源:《新京报》
监督重武器不能“休眠”
10年前,辽宁省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由于兴城市法院错误执行造成的国家粮库重大损失。同年9月根据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作出决议,责成纠正错误执行,两名副院长被通报批评。可见,启动特定问题调查,人大问责效果十分明显。
人们通常把特定问题调查称为人大监督的“重磅炸弹”。在人大的权力殿堂里,它总是谨小慎微地偶露身手,让人敬畏。资料显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至今未启动过特定问题调查。据笔者统计,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一直闲置这项权力,仅有市、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偶尔使用特定问题调查。如果面对重大事件或问题的真相被遮掩,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总是“打瞌睡”,是不是离“人大以实现人民的权力为己任”的政治诉求更遥远呢?会计本科论文题目
遇到重大、难点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把事实调查个水落石出,人大问责将更有效力,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愿景更贴近。
作者:田必耀 来源: 《检察日报》
“三公”公开细化条款是关键会计工作毕业论文
7月10日,国务院发布《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对“三公”经费公开提出了细化要求。比如:今年起,“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原来合二为一的公车购置和运行费,须拆分为购置费、运行费两个“子项”等。
将“三公”经费公开条款细化,对于围堵“三公”经费的滥用,具有制度性意义。为什么细节很重要?财政预决算的公开,本是把“国家账本”亮给老百姓看。而这个“账本”,数目巨大。打个比方,你跟大家说,这一年你开会花了多少钱,给出一个数字。这样的公开,老百姓没概念。如果你能再细说一下,开了几次会,参会人员有几个,开了几天,这样老百姓心中的“秤”就可以拿出来掂量掂量了。
因此,“三公”经费的公开,实质是信息的公开。如果“信息”凤毛麟角,“含金量”很低,实际上只能算“打马虎眼”,不能算公开;只有公开的内容中,信息量足够,老百姓才能判断支出是否合理,才能进行监督、促成改进,实现公开的本义。这就是细节对于财政预决算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作者:王玉宝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