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商业银行试论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机制完善科技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非现场审计对于商业银行发挥内部审计对风险防控的保障性作用和现代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专业性作用至关重要。而目前非现场审计机制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其发挥的效能和运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变职能和创新模式,整体提升审计监督能力。
关键词:非现场审计 持续监测 风险评估 数据信息 分析工具
非现场审计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审计人员通过连续地搜集被审对象业务经营管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监测被审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种远程审计方法。如何推进并完善非现场审计体系,大力推动非现场方法技术的创新,是内部审计未来提升履职能力的重中之重。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一、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机制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方法体系日益全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受审计理念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制约,非现场审计并未充分体现了"远程监督,精确制导,有效审计"的特点,在工作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审计理念更新的挑战

由于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现场审计应建立在非现场审计基础上的现代审计理念。非现场审计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数据提炼分析能力,因而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上消极观望,给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到非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导致审计涵盖面窄,手段单

一、很难通过恰当的方式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二)审计职能转变的挑战

根据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具有确认和咨询两项职能,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个领域中发挥着作用,目的在于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资源布局、风险管理格局都面临着深刻变革和全面考验,许多业务将面临着走出去或重新整合,许多新产品将会研发投产,对内审工作而言,这其中有许多是未知的领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职能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但非现场审计作为内部审计未来提升履职能力的核心机制,目前在一些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因此不能从制度上明确非现场审计监督的对象、方法、范围和相关责任界定,对相关业务及高风险领域缺乏规范的监控,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到非现场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审计模式创新的挑战财会类毕业论文范文

各大商业银行未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营转型关键在于技术、服务、产品的创新与进步,这也是各行打造核心竞争力,保持领先优势的坚强保障。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对全行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与检查,就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甚至需要率先进行全面的创新实践,首先实现自身技术、服务和产品的领先进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而另一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前尚处在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阶段,以现场审计为主,非现场审计应用尚不充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较少,审计效果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的特点及其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经营领域,必然引发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到审计分析方面来。不但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问题,审计部门也面临着工作职能转变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新时期自身职能的更高定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手段以及方式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非现场审计这一网络技术条件下内部审计的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非现场审计是基于建立良好的数据和信息平台发展起来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实就是数据经营,因为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均涉及数据,而这一点恰好为大力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基础。非现场审计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http://www.328tibet.cn
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与现场审计相比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审计成本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方面的优势。
(一)提高审计全面性。非现场审计依托高科技手段, 通过远程调集所属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有助于全面把握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和内控状况,克服了传统审计不能全面审计的弊端。非现场审计还提供与现场审计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使其事先能够及时了解审计对象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计划,减少现场审计次数,缩短现场审计时间。
(二)增强审计时效性。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连续不断地收集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弥补了现场审计问题查找滞后的缺陷,填补了现场审计两次审计间隔期间审计对象的风险得不到监控的空白。同时,通过非现场审计分析,能够强化质量控制审计立项环节以确保其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保证审计立项不偏离银行的经营目标,为增加价值服务。搞好审前调查以时时掌握审计对象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与全行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消除误解,以便编制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三)提升审计独立性。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过多地依赖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因此,提供数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而非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则借助于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自由的调查取证,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此外,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全过程接触,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四)体现审计服务性。非现场审计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不间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价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有关业务领域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为编制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有效促进内部审计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三、推进和完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非现场审计制度体系

为构建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体系及确保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非现场审计"远程监督、精确制导、有效审计"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做好工作机制、信息平台、产品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完善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规范、非现场产品体系管理规范、非现场信息系统应用规范等,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标准化;三是明确非现场审计流程及报告规范,实现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只有通过制度规范管理,才能为高效开展各项非现场审计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提升非现场审计的精度、深度和广度。会计毕业论文财务会计

(二)搭建良好的非现场审计应用平台

首先,我们要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实现全辖机构所有业务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调用,这是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载入和调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工具,这是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手段。通过非现场审计应用平台,为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提供数据信息和分析工具,这是开展各项非现场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
常用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工具主要有指标和模型两大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持续关注业务发展和相关风险因素的最新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更新现有的指标库和模型库;另一方面要将经过实践检验有价值的指标和模型及时提取应用。结合目前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主要在审计项目、持续监测和风险评估等三大领域的应用,可将其产品分为三大类共同构成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产品体系,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环节、风险点的梳理和分析,相应建立以信息系统为支持、分析指标和模型为核心的审计项目、持续监测、风险评估三大审计应用平台,为三大领域的非现场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支持。同时,结合不同领域非现场审计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在应用审计分析工具方面可能有所侧重,对于审计项目更多的是应用筛选模型,对于持续监测在应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可以将固有的常态化筛选模型涵盖进来,而对于风险评估则更多的是应用评估模型或指标。

(三)提高非现场审计分析能力和价值网络会计

审计工作全过程包括审计设计、审计调查、审计整理、审计分析、审计预测和审计服务,审计分析是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审计整理形成的条理化、系统化的审计资料,运用审计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对审计研究对象的定性认识问题的工作,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从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的决定性阶段。很多人错误将非现场审计理解为数据的筛选或比对,或是为现场审计抽取样本。殊不知,非现场审计在浩繁的数据中进行分析提炼是审计设计、确定现场审计重点的关键,因而非现场审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非现场审计分析价值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分析要独到,要善于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和说明问题。二是分析立点要高,要善于从具体的事件中跳出来,要善于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把握源于:论文格式要求http://www.328tibet.cn
业务经营的趋势,进行具体的分析。三是分析要紧扣业务经营主题,要紧扣某一时期的经营重点,要紧扣经营者关注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审计分析不是学术分析,不是理论分析,而是实务分析,因此它对很多问题的立足点是对问题的即期解决,而不是对问题期货式的解决。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它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当期的业务经营问题,而并非理论工作者所作出的一种理论推算出的问题,这样就决定了领导者在关注经营状况的时候,他更加关注当前要干什么,当前有哪些问题,当前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决策。所以说,一方面是一个领导者他拥有的信息量不同,他站的高度就必然会更高一些,他理解问题可能更全面一些,另一方面是我们所做出的分析资料是要为当期服务的,是为当期的业务经营活动服务的。这样两个方面就决定了我们在分析中必须紧扣业务分析的主题,必须紧扣我们某一个时期的经营重点,必须紧扣经营者、决策者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

(四)推进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的融合

各大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众多,业务交易处理浩繁复杂,没有一套覆盖全面、功能强大、远程监测、精确制导的检查与监督体系去发挥"鹰眼"和"雷达"作用,仅靠有限的人力进行现场检查,是无论如何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因此,发展非现场检查监督为主导的审计检查模式,不仅要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今后检查方式转型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而且应当作为全行检查监督方式转变的趋势和方向。这是很多商业银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共识,笔者所在的商业银行就提出"实现审计项目开展方式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并重方向转变;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应用领域由在境内机构运用为主向境内与境外机构运用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非现场审计的运用模式由以审计项目运用为主向审计项目与持续监测运用并重的方向转变的"三个转变",实现最大程度的非现场审计覆盖,整体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目标。推进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的融合,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采取项目管理法,督促项目主审人在审计方法上选择非现场审计手段。
对主要工作可以通过非现场解决的审计项目将由非现场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下发核查通知书、现场核实的方式解决,不再作为现场审计项目组织。对现场审计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法,通过遴选审计方案的形式确定项目主审人。具体做法是:首先,让一般内审人员都可以参与某个项目审计方案的制定;其次,要求参与者通过非现场采集被检查对象的业务数据,发现被检查对象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估被检查对象的风险状况,找出现场检查的线索和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再次是部门领导对各方案进行评审,以方案优劣并参考参与者实际工作能力确定主审人;最后由审计组长综合各审计方案,确定最终方案,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如有需要,可督促主审人在现场继续采用非现场审计手段。总之,无论非现场审计人员还是现场审计人员,都要善于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
二是要求非现场审计人员利用现场核查,将非现场审计项目做精。
非现场审计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无法对其存在的基础数据源的真实性加以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实情和原因,更不能据此做审计定性。非现场的这些缺陷需要由各行报送资料和现场核查来弥补。开展非现场定期监测项目以及专项审计,非现场审计人员应利用现场检查的方式和技巧,对非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核查,能够在现场洞察一些业务内控管理上存在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并根据现场检查结果,修改非现场审计模型及方案,提高非现场检查的准确性并引向深入,挖掘内控管理的规律性问题和引起高层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深层次提炼,向高层管理者提示风险、分析风险,并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三是推进非现场定期监测,有效利用各二级分行现场检查结果。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内控合规部门的合规性检查应区别于内部审计局低频率的专项审计,突出其常规性和业务全覆盖,强调过程控制,通过非现场日常监测,加强对合规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对屡查屡犯及可能对银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业务,建立非现场监测模型,按季或按月定期监测。通过对多项业务进行连续性监测,诸如信贷资金非正常回流(受托支付后资金又划转回借款人账户)等一些疑点将被列入监测范围。定期监测工作量大,内部审计部门可改变现行检查模式,通过下发检查通知文件,要求各二级分行相关部门组织本行人员,根据按季监测所提出的数据排查清单和审计建议书,逐笔检查,上级部门再根据各行检查结果和非现场监测掌握数据情况,选择一些分行进行现场检查,评价各行现场检查质量,有效利用各行现场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范文
张国印:《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载《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
李振选、程美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11期
[3]《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课题研究组编《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版
[4]王会金、王素梅:《非现场审计 :背景、机遇和挑战》载《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