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议事浅议事业单位绩效会计核算方式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渐完善,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所采取的预算会计模式已难适应时展的要求,亟需改革。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绩效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

一、绩效会计理论

1.绩效的内涵。

绩效含义是成绩和效益,绩效内涵可以概括为绩效是人们实践活动产生的,与劳动耗费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对社会有益的结果。绩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

2.绩效会计的内涵。

绩效会计的理论基础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管理责任。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是一个单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要帮助管理当局制定计划,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这点来看管理会计人员要比财务会计人员更接近决策层。绩效会计是将管理会计思想与财务会计方法相结合。

二、事业单位绩效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措施

1.改革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性业务收支外,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仅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存在大量隐性债务、资产虚高、不能准确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等。因此,为便于进行效率考核,建议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辅之以“权责发生制”,即对于资源的耗用即成本计算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制,双重反映,而对于其他业务的核算,仍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一方面能保持事业单位和政府预算收支的一致性,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确保按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正确计算各项成本,为绩效预算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会计体系。会计相关论文

为配合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方向应主要从公共投入管理为主到以公共产出管理为主;从侧重单位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层次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以防范财政风险。这就意味着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应是一个集财务会计建立政府财务会计系统。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http://www.328tibet.cn
为此我们应结合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西方国家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来看,对每个单位和部门来讲,主要是对其实施成果和其制定目标之间进行比较评价,评价其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评价其是否完成目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目标的确定又成为整个评价指标确定的关键。在新时期,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学习和创新指标。

4.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

首先,应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的外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以公正中立的身份,提供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同时应将审计报告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事业单位绩效和受托责任。其次,应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使之包括审计报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等五个部分。最后应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更高效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

5.建立绩效会计核算监督评价体系。

首先是要划分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是事业单位内部按责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情况的内部单位。划分了责任单元后,还必须建立起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分享、交流是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它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反馈、沟通过程中达到了绩效监督的目的。事业单位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再将绩效核算的结果即绩效工资分配至部门,部门根据对员工的个人考核结果再发放至个人。其体现这一部分工资与员工个人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单位业绩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分配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总之,只有健全的事业单位信息体系,才能对事业单位进行真实核算和有效监督。同时基于事业单位绩效会计核算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位从上到下都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同。